摘要:體育事業的發展,有利于提升全民身體素質,對國家發展戰略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近年來,我國的體育事業處在蓬勃發展的階段,而體育產業自然成為了資本匯聚的焦點。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多家互聯網巨頭抓住這一機遇,進入市場。于是,“互聯網+體育”的傳播模式迅速流行開來。本文以騰訊體育為例,以騰訊體育籃球賽事轉播為切入點,分析當下網絡體育節目的現狀及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體育節目;騰訊體育;籃球賽事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3-0108-02
一、騰訊體育籃球賽事節目轉播概況
騰訊體育成立于2003年,彼時由于市場不成熟,資本累積不夠充分,沒有拿到賽事的轉播權,尚處在“門戶圖文”的時代。但是隨著母公司騰訊近些年的飛速發展,2019年,騰訊體育與NBA繼續達成5年15億美元的合同,為中國球迷帶來更加精彩的賽事轉播和優質的用戶體驗。
二、騰訊體育籃球賽事節目的特點
(一)資金投入大,推廣平臺多
在“互聯網+體育”的戰略影響下,騰訊體育在拿下NBA 5年獨家新媒體版權后,首先斥資1億打造了一個媲美ESPN(美國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的3000平方米專業演播室,可同時轉播5場NBA比賽。并把其優秀的體育賽事內容制作與運營經驗引進來,反哺國內體育直播領域,提升節目質量,而這樣的資金投入是傳統媒體不具備的一個先天性條件。與此同時,在推廣方面,由于騰訊體育依托騰訊品牌,所以騰訊旗下的所有APP都可以為其造勢和宣傳。
(二)節目板塊豐富,互動性強
傳統的媒體平臺,如報紙,廣播,電視等,大多是單向且線性的,受眾只是信息傳達的目的地和信息接收的終端,但是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迅速縮短,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節目的生產和制作過程。而騰訊體育便抓住了這一特點,不斷加強平臺與用戶的交流,優化用戶的體驗感[1]。例如,在其轉播的每一場NBA賽事當中,騰訊體育設置了除主持人和解說嘉賓以外的第三人角色——女主播,節目中所設置的“我要上暫停”“競猜吧,大神”“有問必答”等精心編排的互動環節,因為女主播的加入,流程銜接和轉換更加流暢且不生硬,也讓更多的球迷在觀看直播的過程中,除了賽場情況之外,對比賽中的互動環節有了更多的期待。
(三)打造國內專業團隊,形成產業鏈條
我國目前的體育解說隊伍,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種”。“兩類”是指以電視為主要曝光媒體的兩類解說員,一類是有播音新聞背景,語言表達能力出色的主持人;另一類是專業運動員,在退役后憑借自己出色的專業能力、受過的專業的體育訓練和比賽的經歷,從而進軍體育解說行業[2]。“一種”指的是受眾走上傳播者的崗位。在騰訊NBA的主持人隊伍中,王子星、王猛、王兆豐便屬于“兩類”中,有著一定播音或者新聞學習背景的主持人。另外,騰訊體育還邀請了權威的解說嘉賓,如王仕鵬、馬健、楊毅,強強聯合,不但使整個節目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得到了提升,而且也吸引了更多的核心球迷。
(四)用好籃球情懷,形成籃球文化認同感
情懷和認同感是近幾年多次提到的詞語。而在互聯網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這張“網”拉近,其中情懷或者認同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騰訊體育正是利用了這一性質特征,在節目直播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短片,讓觀眾了解籃球賽場內外的故事,使每一場比賽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和立體。在2019年男籃世界杯開賽之前,騰訊體育編排了《楊侃世界杯》和《我與世界杯》這兩檔節目,使所有觀眾在了解男籃世界杯和中國男籃的同時,逐漸形成一種關于籃球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網絡體育節目的問題
(一)彈幕、社區評論質量較低
由于觀眾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個人素質不一樣,在很多體育類節目的評論區,如在騰訊體育的節目彈幕中,低俗、謾罵的語句屢見不鮮。例如,2019年初蔡徐坤擔任NBA中國區形象大使一事引發了全民熱議,這一話題的發酵也直接導致彈幕、評論中對蔡徐坤的人身攻擊迅速增多。再如,2019年中國男籃世界杯失利,年輕球員周琦的賽場表現讓民眾一片嘩然,在節目后續直播的其他比賽彈幕中,還有部分網友跟風對其進行言語上的攻擊和謾罵,在彈幕或者社區評論中形成一種輿論導向。目前來看,這類現象出現在騰訊體育節目直播過程中的頻率頗高,即使平臺設定了相對應的關鍵詞屏蔽,但依舊會影響用戶的觀賽體驗。
(二)直播技術不夠成熟
依托作為流媒體傳輸發展起來的網絡直播,是一項綜合性的技術運用[2],包括數據采集、數據編碼、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數據解碼等過程。而在騰訊體育節目的直播過程中,信號切換有誤、畫面轉接生硬、視頻延遲等問題依舊存在。例如,男籃世界杯期間,在中國男籃對陣波蘭男籃的比賽直播過程當中,兩隊在比賽的常規時間內打平,進入加時賽階段。此時,數以千萬計的球迷正關注著這場比賽的勝負情況,但騰訊體育的直播間卻出現了無法進入、信號錯誤的情況,賽后騰訊體育的直播技術問題一時間被廣大網友所詬病。
(三)解說團隊業務能力有待提升
在解說中,尤其是在現場解說工作中,解說員要根據實時的比賽情況及時調整語言。解說者不可能事先將解說細節設計好,只能根據比賽的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地選擇解說內容。在這種條件下,體育解說員應該做到客觀公正地解說和評判,如果有過多的私人情緒的渲染,發表偏激的言論,那么這場比賽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在2017年NBA總決賽期間,騰訊體育節目主持人柯凡在直播過程中將自己的私人情緒帶入解說,針對NBA知名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發表了一系列的言論,瞬間在網絡上引起熱議。而騰訊體育也迅速暫停了其工作,并為此發表了道歉聲明。這一事件提醒騰訊體育的節目制作團隊,提升解說團隊的整體素質刻不容緩。
四、解決辦法和對策
(一)做好彈幕和社區文化的把關
由于彈幕和社區文化會直接影響觀眾的體驗感,所以把關彈幕文化或者社區文化,是解決彈幕以及社區文化低俗化的關鍵手段。正如在上述文章當中所提到的蔡徐坤和周琦的案例,由于受眾對一件事物具有其理想化的想法和見解,所以會出現大面積的消極和不良情緒。而騰訊體育作為NBA、CBA、NFL等賽事在中國的轉播商,同時作為騰訊體育APP的管理者和開發者,出現上述情況時,應當發揮媒體的監督和把關作用,同時對一系列敏感詞匯進行針對性的屏蔽和刪除。對于騰訊體育APP,在用戶注冊階段就應當設置實名制的選項和門檻,并且對用戶群體進行網絡安全法律法規等相關規定的普及,從而優化廣大球迷朋友的用戶體驗,而不是讓直播間和球迷社區充斥一場場罵戰。與此同時,還可以在平臺上開通專欄,專門進行一些社區文化的引導工作,平臺可以出一套專業的彈幕管理規定,對平臺中的觀眾行為進行規范,實行積分制,如果有不文明的行為,可以減少其對平臺功能的使用,甚至不能發表彈幕,以此規范觀眾的行為。
(二)提升網絡轉播技術
在本文的問題部分,筆者已經闡述過騰訊體育在轉播技術等方面存在的諸多令人詬病的問題,所以轉播技術勢必需要提升,從而滿足大量用戶在線上對比賽以及各類互動的需求。而隨著5G和4K等技術的出現,網絡體育節目的轉播和直播在技術上受到了一定的沖擊,所以不少業內人士如劉建宏、段暄等人也提出了交互式互聯直播以及全民體育直播解說的新思路。對于騰訊體育來說,需要緊跟當下技術特點,只有把握住這股春風和浪潮,才能夠屹立于行業之中。
(三)提高解說團隊的業務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各大體育賽事如英超、西甲、德甲等聯賽均受到影響,而杯賽以及全球性的賽事如世界杯、奧運會、歐洲杯等也被迫推遲開賽日期,從客觀角度分析,未來5年應當都是體育大年,所以體育解說員的需求以及專業性面臨極大的考驗。而騰訊體育直播類節目目前所涵蓋的節目眾多,如何應對大量體育賽事的直播和解說?怎樣更好地打造一支全媒體平臺中最專業的解說團隊?這些都是騰訊體育需要考慮的。因為電視機前的受眾在生活中與賽場上的運動員距離較遠,解說員和主持人的形象顯得尤為重要。而在上文當中也提到了解說團隊存在的問題,所以對解說員和主持人應該采取較為規范的獎懲制度,不能因為自身的主觀情緒影響對比賽的判斷和解讀,使整個平臺和個人被卷入輿論的漩渦。而從創新的角度來說,在之前的幾期“主持人+解說嘉賓+明星”的組合,確實讓騰訊體育大有出圈的態勢,無論是在NBA期間邀請到了“流量小生”吳亦凡,還是在NBA中場秀的階段邀請到了火箭少女前來助陣都產生了較為不錯的反響,也讓越來越多的受眾愿意打開騰訊體育,關注競技體育的魅力。所以說,要想在當下既需要流量,又看重實力的媒體時代里屹立不倒,媒體平臺需要由內而外地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
五、結語
在近幾年體育產業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之下,騰訊體育在體育賽事節目制作方面給市場提供了較為優秀的模板,其在網絡運營推廣、節目制作流程設計、產業鏈條打造等方面的做法值得其他平臺借鑒。但是在互聯網時代,沒有平臺一家獨大,想要做出精品,打造品牌效應,就應該有所改變,提高直播技術手段、把握新聞輿論導向、提升解說團隊業務能力。只有敢于革新、積極作出改變的體育節目才能在網絡時代不被淘汰。
參考文獻:
[1] 黎靖.基于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體育節目突圍和發展研究[J].新聞傳播,2013(06):69.
[2] 高曉嶺.新媒體環境下電視體育節目的發展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5(10):19.
作者簡介:葛宇陽(1998—),男,安徽安慶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體育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