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助網絡對學生進行培育,是新媒體時代的重要方式。本文簡要介紹目前網絡育人的現實情況及培育學生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相關對策進行創新,旨在達成網絡育人這一目標,提升我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水平。
關鍵詞:新媒體;網絡育人;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8-0223-02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網絡新媒體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也在發生改變,人們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與時俱進。如今互聯網、新媒體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育人方式方法,將人才教育與網絡新媒體相結合,高度重視網絡育人的作用,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并使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的思想品質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一、網絡育人的現實情況及存在的不足
新媒體網絡中有著極為多元化的信息,能夠使學生了解最新的社會形勢,掌握更多的新知識。但由于網絡信息的多元化,網絡中存在的不良信息也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其原本的思想和價值觀發生一定的變化,阻礙學生的健康成長[1]。目前,借助網絡對學生進行培訓,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沒有完善的機構進行網絡育人工作
網絡是實時的、動態的,環境比較寬松,可以匿名操作,能夠改變之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和教師互動。網上具有較為多元的信息,學生能夠自由選擇,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拓展高校育人工作的途徑。高校應該合理地使用網絡,使用健康高質量的網站供學生學習,保證學生網絡學習的效率,達到網絡育人的目的;也可以運用優質網絡資源,自主建立網站,將教師講授的知識在網站上公開,以便學生隨時進行學習。在實際應用中,還要對選用的網站和自建的網站進行嚴格管理,使其充分發揮教育學習的作用,更加健康文明地進行教學相關工作,進一步推動網絡育人工作的順利完成。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可以發現,由于網絡大環境比較復雜,學生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會受到網絡的沖擊,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此,高校應該盡快建立完善的機構進行網絡育人工作,以此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學生成為遵紀守法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二)網絡平臺的建設存在不足
目前,網絡是傳播信息最方便、花費成本最低、擴散速度最快的一種途徑,能夠直接對信息進行呈現,使更多人了解某一種思想或信息[2]。當前,網絡的傳媒性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一方面,網絡能夠作為人與人之間聯系的途徑,使人們自由交流,打破地域空間的限制,更便捷地交流思想;另一方面,網絡可以為數以萬計的人提供信息,訪問網站,是大眾傳媒的有效途徑之一。毫不夸張地說,網絡是大學生溝通、交流的主要媒介。但是,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我國還有部分高校沒有意識到網絡育人的重要作用,只有1/5的高校成立了專門的網站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其中的部分高校并不重視網站的管理工作,建立的相關網站并沒有由專門的思想政治專業的教師進行管理,并沒有信息管理系統對校園內部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統計。由于網絡平臺建設存在的不足,網絡思想政治課程并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三)沒有開展多樣化的網絡教學
借助網絡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較為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為此,高校應該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對教學的內容及采取的方法進行創新,使學生了解最新的思想政治知識,積極和教師溝通、交流,讓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但是,對目前在網上開展的思想政治課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目前的網絡教學依舊以政策作為主要內容,并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并且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師教學,學生聽課的方式,教師并沒有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不能從源頭解決問題,無法滿足不同類型的學生的發展需求。
(四)沒有專門的體系對網絡育人工作進行評價、反饋
因為網絡育人對人們的發展有較為重要的作用,是現代社會發展的教育新模式,有助于人才的培養。因此,高校要運用網絡新媒體創新教育培養方法,有效發揮其教育作用,建立合理的體系對其進行評價、反饋,了解網絡育人工作的實際效果[3]。但是,由于網絡育人這一方法在我國使用的時間較短,并沒有可以直接使用的成熟的體系或可以借鑒的相關經驗,所以創建評價、反饋網絡育人工作的體系時,可以考慮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要能夠對網絡育人工作采取的方式和手段進行評價;第二,要能夠對網絡育人的教學內容、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第三,要能夠對網絡育人工作的效果進行評價;第四,要能夠對網絡育人的內部機構和外部機構進行評價,確保其能夠穩定地開展工作。
(五)網絡育人團隊的水平不一
根據相關資料,可以發現,目前我國的網民數量不斷增長,互聯網已經和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產生了較為密切的關聯,并對大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新媒體背景下,傳統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學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因此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不能熟練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網絡教學的局面,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及運用網絡新媒體模式的水平,使自己既能夠適應傳統模式下的教學,又能夠與時俱進,了解更多新知識,讓大學生在自己的教導下,真真正正地學到思想政治知識,提升思想政治素養。
二、新媒體形勢下網絡育人的創新策略
對網絡育人進行創新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展開教學,使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此,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進行創新。
第一,健全監督管理機構,合理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要重視網絡育人的重要作用,加大力度對網絡進行管理,提高高校搭建網站的能力,使高校更好地借助網絡開展育人工作;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使思政教育包含更加全面的內容,利用精品課程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健全相關機構,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和教師互動,拉進教師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愿意主動學習,提高思想政治課程的效率。
第二,實時網絡監控,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為高校開展的育人工作提供保障。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創建文明的校園網絡,加大力度引導學生接受新媒體網絡教育,保證使學生更安全地使用網絡,減少負面信息帶給學生的不良影響,使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健康成長,這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高校網絡育人工作的順利開展,并達到理想的目標[4]。
第三,搭建專門規范的學習平臺進行網絡育人工作,讓學生及時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努力使更多大學生在教育學習平臺學到知識。高校應建立專門的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線上和線下共享,形成品牌優勢。在新媒體時代,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支持,使更多的大學生受其影響,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第四,增強網絡育人工作對學生的影響,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思想政治學習。高校要通過建立的教育學習平臺,引導學生接受新媒體網絡教育,運用網絡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逐步轉變教育教學模式。還要充分發揮正能量,借助不同形式的網絡文化活動,為大學生提供提升思想政治素養的途徑,并和大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大學生的真正需求,從而使網絡育人工作真正發揮作用。
第五,應該建立專門的體系對網絡育人工作進行評價、反饋。建立網絡育人評價體系應該考慮到培育的內容、效果等因素。可以將網絡育人的成績作為評教的重要依據,對網絡育人的效果進行評價,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使更多人投身網絡育人工作之中。相關高校招聘時,應該選擇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人才,并組織現有的教師進行學習,使網絡育人工作真正得到落實[5]。
三、結語
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形勢下,網絡育人有較為重要的作用,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開闊學生的眼界,幫助學生及時了解新鮮事物,使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支持。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可以發現,一些高校并沒有認識到網絡育人的重要作用,對網絡育人的重視程度不高,進行網絡育人相關工作時,存在一些問題。高校必須盡快采取有效措施,創新方式方法,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從而推動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韓越,楊雪芬,郭文麗,等.基于共詞分析的國內網絡育人領域熱點及演進態勢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9,31(S1):5-16.
[2] 蔣依諾.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教育“網絡育人”工程創新研究與實踐[J].科教文匯(中),2019(01):29-30.
[3] 李婧媛.易班Web2.0視域下高校思想引領工作創新研究——構建“交互式網絡育人”黨建工作新平臺[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04):157+ 155.
[4] 蔣廣學,張勇,周培京.北京大學網絡育人工作的系統思考與探索實踐[J].北京教育(德育),2018(11):30-33.
[5] 蔣廣學,王志杰,周培京.網絡新青年培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7(10):120-123.
作者簡介:崔娜(1982—),女,吉林榆樹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