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互聯網+”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立足于“互聯網+”時代背景,圍繞傳統媒體、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問題展開相關探討,試圖找到兩者的契合點,真正為媒體發展提供有效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合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7-0116-02
一、前言
互聯網帶給這個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樣的全新背景下,媒體扮演的角色也發生了顯著改變,不再是官方專屬,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作為媒體人,正是由于媒體扮演角色的轉變,才使得媒體在人們實際生活中的滲透更強。社會發展的步伐不會停止,只會加快,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升,對各種物質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媒體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改變了生活方式,還與這個時代的發展態勢相吻合。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出現了新媒體,對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是強勁的競爭對手。但是立足于媒體發展進行分析,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才是實現媒體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
二、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劣勢
(一)傳統媒體優劣勢
紙媒在我國存在的時間久遠,兩千年前的“邸報”是政府公報的最初形式。發展至今,報紙已經成為大眾媒體,是受眾獲取信息的工具之一。對比新型媒體,紙媒所刊登的信息可靠程度更高,同時真實性也有保障,因為通過紙媒發出的信息往往是經過層層把關后慎重發出來的,虛假信息在紙媒上“不易存活”[1]。同時報刊發展歷史久遠,運作流程成熟度更高,從編輯到記者都有非常專業的工作團隊。同時在完成信息處理的時候也更輕松熟練。報紙從業人員準入門檻高,入職需要經過層層把關,工作人員的政治素養、政治敏銳度、社會責任感都相對較高,傳播信息的時候注重正能量的傳播,嚴格審視信息,關注對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有用的信息,因此傳統紙媒擁有更理想的社會公信力。
但是傳統紙媒受到版面限制,刊登的信息量有限,再加上一則新聞信息的發出需要層層把關,編輯、排版、審查、發刊等都需要耗費時間,因此紙媒發出的信息在時效性上不具備優勢,人們想要通過報紙獲取新聞事件的一手報道往往不可能,正是傳統紙媒信息的時效性不強,降低了受眾和媒體之間互動的流暢性。
(二)新媒體優劣勢
新媒體依附于互聯網產生,發揮多元化移動終端優勢,為受眾提供類別更豐富的信息。對比傳統紙媒,新媒體更加便捷高效,容納海量信息,不會被時間、空間限制,同時擁有更顯著的互動性特征。新媒體還可以利用網絡來直播,也就是說無論何時何地,人們只要通過上網便可以隨時發布信息、接收信息。受眾無論身處何地,只需要拿出手機,打開網頁,便可以輕松獲取自己想要獲取的信息。新媒體類別豐富,多種新媒體有機整合,促進了資源的順利共享,迎合不同受眾的信息獲取需要。網絡的存在打破了媒體受到的空間限制,人人都可以作為信息的發布者,也可以作為信息的接收者,還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言論。但是新媒體不像傳統紙媒那么嚴格,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發布信息,無法保障信息的真實性,很多時候信息發布者僅僅為了賺取噱頭、博人眼球,就發布不實或者過于夸張的信息。網絡環境異常復雜,信息真真假假。碎片式的信息更是削弱了新媒體信息的權威性。
三、“互聯網+”背景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意義
(一)促進媒體發展速度提升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是實現當代媒體迅猛發展的需要。傳統媒體由于自身局限性,與當代受眾的實際需要不相適應,而新媒體在這樣的網絡時代誕生,對傳統媒體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沖擊。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新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沖擊的同時也為現代媒體發展空間的拓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傳統媒體想要取得更理想的發展,就不能墨守成規,應該吸收借鑒新媒體的優勢,全面了解新媒體經營發展規劃,實現傳統媒體的創新高效發展。此外,傳統媒體在向前發展的過程中,不能排斥互聯網技術的融入,而是要歡迎互聯網的加入,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將自身發展和新媒體發展系統整合起來,共同為當代媒體發展努力,為受眾提供更多有價值、真實可靠的信息,從而贏得受眾青睞[2]。
(二)迎合新時代發展需要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與新時代發展需要相適應。現如今,基本每一個行業對信息技術都有所涉獵。同時“互聯網+”時代背景也為各個領域的和諧高效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傳統媒體實現和互聯網技術的深度整合,可以彌補自身的不足,大大提升傳播速度,使傳播范圍更廣泛。新媒體對網絡信息技術的依賴度很高,“互聯網+”和多個行業的融合發展,對多個行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有顯著的促進價值。強調現階段經營管理模式的轉變,保障互聯網和傳統行業朝一致的方向發展,也是實現多個領域創新發展的需要,與這個時代的整體發展需要相適應。
四、“互聯網+”背景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
近年來,新舊媒體的融合發展是媒體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同時發展至今,效果顯著,但是整體發展情況不容樂觀。當前還需要立足于大局,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有機整合,為雙方的有機融合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從而實現當代媒體的升級轉型。
(一)積極轉變傳統媒體理念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強調傳統媒體、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必須從思想理念轉變入手。只有思想理念轉變了,才能夠通過理念推動行動,實現效率的提升。樹立新型發展理念,要充分考慮時代發展的需要,強化對互聯網平臺以及技術的分析,將新型思想理念和媒體的有機發展系統地整合起來,從而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營銷方式、管理方式的創新和優化,保障其融合發展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發展需要相適應,關注人才培養工作,致力于打造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隊伍,這樣一來媒體融合的效率和質量才能得到提升。要促進媒體融合制度朝更加優化的方向發展,使媒體融合發展更全面到位。
(二)強化互動,打造良好的社交網絡
強化交流互動,打造高效社交網絡。社交網絡在實際建設環節存在各種弊端,要保障發展的高效性,必須關注信息傳播范圍,從而擴大受眾范圍。例如阿里巴巴就是典型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案例,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就吸引了廣泛的媒體受眾,迅速占領傳統媒體榜首。此外,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有發揮互聯網技術手段優勢,確保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自身定位準確。新媒體技術發展迅速,地位提升,新聞發布者和接收者之間的切換也更具靈活性。因此,傳統媒體在和新媒體融合的時候,要想方設法吸引受眾關注,只有受眾對產品充滿興趣,其才愿意深層次了解。
縱觀當前我國媒體發展情況,在產品開發環節或多或少都存在社交元素,用戶可以更近距離地接觸媒體,在媒體平臺上分享產品,對媒體包容性的提升也有很大優勢。例如澎湃新聞就是典范之一,在播報新聞的時候特意設置了追問模塊,這樣一來,用戶在看完新聞之后,就可以針對熱點話題進行深層次的追蹤和回答,用戶參與新聞的深度和廣泛度都得以提升。此外,還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分享一些熱點話題,同時邀請網友積極參與其中。借助社交性強的方式,為傳統媒體、新媒體的高效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動力支撐。
(三)發揮優勢,提升產品質量
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強調自身優勢,嚴格把關產品質量。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各具優勢,兩者對比,前者更具權威性,每一則新聞都有足夠的理論依據,可靠度更高;而后者的自由程度更高,每一個人都是新聞的接收者,同時也可以作為新聞的發布者,因此新聞的真實性難以考證,同時新媒體更具傳播時效性,傳播范圍更廣,互動性也更理想。因此產品想要借助媒體推廣,就一定要注重升級。例如《新文化報》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增添了移動客戶端,用戶借助手機等移動終端就可以瀏覽新聞,想要更新內容只需輕輕下拉即可,同時增添了用戶反饋模塊,聽取用戶的意見,從而更好地優化完善產品,迎合受眾需要,提升用戶認可度。
(四)注重產業融合,實現產業鏈的多元化發展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想要提高自身競爭力,就要發揮自身優勢。新媒體雖然傳播時效性強,互動優勢顯著,但是無法將傳統媒體忠實用戶轉變為自己的用戶,這是因為新媒體本身的權威性不夠,很多傳統媒體的用戶不信任新媒體。傳統媒體發展至今,擁有一大批忠實受眾,權威性強,公信力高。因此,傳統媒體要發揮自身的優勢,為新舊媒體的融合發展提供借鑒。
(五)提升服務水準,完善媒體平臺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媒體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應該確保服務質量的提升。可以打造互動平臺,在新產品推出后,借助互動平臺對用戶進行回訪,虛心接受用戶的反饋意見,為后續工作的高效推進提供證據支撐。此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還應該將眼光放長遠,注重和其他領域的有機融合,借助大數據以及互聯網技術,對市場的改變進行實時動態的監測,帶給客戶更好的服務體驗,同時促進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媒體發揮高質量服務方式的優勢,有利于更全面地掌握用戶需求,從而促進雙方建立和諧關系,為媒體事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五、結語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是媒體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雙方需要發揮各自優勢,借助有機融合消除弊端、放大優勢,共同促進媒體行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蘆何秋,胡曉.突發事件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交互影響——以甬溫動車事故為例[J].當代傳播,2012,000(001):82-84.
[2] 李秋蕓.淺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J].新聞研究導刊,2017,008(023):284-285+293.
作者簡介:黃逸云(1986—),女,福建晉江人,在職本科,助理記者,研究方向: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