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穎
在各種球類運動中,只有形成了一定的球感,才能更好的進行其它訓練,這是最基礎、最重要的。在現如今的中職體育籃球課教學中,存在著諸多不足,特別是對于球感的訓練存在誤區,需要及時學習更科學、更有效的方法完成相關教學,因此,本文通過對中職體育“籃球”課教學中球感訓練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通過簡單分析后提出相應對策,為相關教學任務的完成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長期以來,在中職體育的籃球教學中,對于如何進行球感訓練的方法不明確,加上其他問題的影響,使體育教學的效率不高,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需要研究如何在教學中完成更高效的球感訓練,并提出具體的訓練方法。
1 球感
在長期的訓練中神經系統對球類接觸產生的條件反射。每接觸一次,身體形成一個“客觀”反應,隨著大量的接觸,神經中樞不斷固化這一印象,形成“自然反應”。當然,球感并不只是對于球類的感覺,而是在不同環境中,對于不同籃球的大小、質量、速度等形成一個粗略的估計,并且與實際差異不大。
2 中職體育籃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落后
時代快速發展下,原有的教育教學體制已經遠遠落后于實際需求,雖然進行了很多次教育改革,但大部分院校并沒有及時學習相關先進成果,教育理念仍舊局限于傳統;另一方面,對于具體項目的訓練方法,大多數是極不負責任的,只提前進行任務布置,卻并不演示相關動作,學生無法形成直觀的認識,不知如何進行,老師也不注意監督,許多體育課成為學生的休息課,將訓練時間用來玩手機。
2.2 硬件設施不全
由于成本問題,學校并不會進行籃球設施的及時更新換代,學生面對的是破舊的器械,無法進行正常訓練,還有受傷的風險。
高校擴大招生后給學校帶來了大量生源,但原有的基礎設施并沒有相應增加,原來只適合幾個人訓練的器械現在要滿足十幾人的需求,大量學生沒有實際訓練的機會。
2.3 學習積極性低
受限于教育體制,學生從小與書本為伴,對于課外活動并沒有相關概念,不樂于去進行相關體育訓練。
3 球感訓練的具體措施
3.1 科學的訓練形式
籃球球感的養成,需要學生在不同環境下進行長時間的訓練,針對不同的體驗階段,需要進行單人、雙人以及多人持球訓練。通過緊急停止、緊急開始和左右手運球等方式,讓身體熟悉籃球的觸感,進行胯下運球、反復投籃,加深對于球感的認知;在雙人訓練階段,利用大量的傳球訓練和雙人對抗等形式,適時進行相關指導,進一步加強對于球感的認知;在多人訓練階段,便可以開始簡單戰術的學習與適應,開展相應的籃球比賽。
3.2 拋接球訓練
拋接球訓練是養成球感的重要方式。訓練時,雙腿分開站立,雙手抱球放于胸前,迅速將球拋向空中,在頭、胸、腰同等高度進行三次擊掌,在動作完成后用手將球接住,4次為一組,每次進行3組訓練,如此往復,讓學生在擊掌拋球接球的過程中熟悉籃球落地速度、重量、落地方向等有一定的認識,為球感的形成提供幫助。
3.3 交接球與揮擺球
交接球訓練中,使學生放松,雙手持球置于胸前,雙腿分開站立,一只腳抬高,處于平衡后,將球在懸空腿下進行傳球,兩腿交替,在這種過程,讓學生掌握好持球平衡;揮擺球,雙腿分開站立,雙手持球放于身體前側,訓練時,用左手將球傳給右手,右手借力將球揮擺至身體一側,然后將球拉回在身體前側交給左手,順勢向身體左邊揮擺,通過這種方式長期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加籃球接觸的經驗,可以更好地形成球感。
3.4 運球與傳球訓練
傳球與運球能力是養成球感的重要方式。傳球與運球是熟悉某一球類的基礎,運球訓練時,要求學生半下蹲,用手拍擊籃球,在一定高度中進行連續拍擊,使球不停止運動;熟悉后,進行墻壁練習,由慢到快,充分感受反作用力,對于籃球的力度有一定認識;組織三四人在一定距離內進行傳球訓練,分為觸地與不觸地,將球放于胸前,等到老師下令后才進行傳球,訓練學生的反應力,形成“生理反應”。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培養球感的相關訓練中,不要在長時間內訓練同一項內容,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長期集中,大大降低訓練效果,甚至產生抵觸,因此,在進行訓練時,教師需要注意將多種訓練形式穿插在一起,豐富訓練內容,讓學生體味到籃球的樂趣。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情況下,中職院校在籃球課教學方面存在一定困難,主要原因是學生無法形成球感,導致教學效率低,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需要及時更改教學理念,學習先進的籃球訓練方法,另一方面,通過長時間訓練而養成球感的方式有很多,老師需要進行篩選,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更好的契合,不能生搬硬套,注意及時進行相關動作的指導和溝通,在短時間內形成球感。
(作者單位:開平市綜合成人中等專業學校體藝科研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