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同扣 顧志強
在高中的體育訓練和體育教學中,因為學生自身能夠承受的運動強度不同,因此會在運動后身體會出現運動型疲勞,這是體育運動之后身體出現的一種常見現象。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如何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并消除運動型疲勞是重要的探討內容。
運動型疲勞是在運動過程引起身體機能下降,無法保持一定運動水平的生理性疲勞,是運動中常見的生理反應。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應當注重運動型疲勞令學生身體在運動產生的不適,在訓練中適當減輕訓練程度,讓身體能夠逐漸恢復狀態。如針對運動性疲勞不能達到良好的消除效果,則會導致學生身體在體育運動中力量的枯竭,給身體帶來永久性的傷害。本文主要針對高中體育教學中如何正確、有效的消除運動型疲勞展開探討。
1 運動型疲勞的含義
運動型疲勞實質是短時間內運動量過大,導致的肌肉過度緊張、身體機能消耗過多,身體各組織和器官以及神經所體現出來的一種應激反應。一般運動型疲勞都是在比賽、大運動量的鍛煉之后出現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運動性疲勞的出現之后,應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消除,并且結合適當的恢復訓練,幫助身體各個組織和器官得到休息的同時恢復其正常的功能。
2 高中體育運動型疲勞產生的因素
高中的學生平時運動量少,身體素質較差,無法盡快適應高強度的訓練和運動,因此在從事體育活動的初期,要注重學生身體出現運動型疲勞的情況。其中,導致高中體育運動型疲勞產生的原因主要分以下幾種情況:首先是高中體育中的有氧運動引起的運動型疲勞,其次是高中體育中的無氧運動引起的運動型疲勞,最后是高中體育中的其他運動引起的運動型疲勞。同時,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變化、身體內部能源儲備不足也是高中體育中產生運動性疲勞的因素。
3 高中體育運動型疲勞的判斷
3.1針對學生運動后狀態的主觀判斷
在學生體育運動訓練之后,身體會出現不同的疲勞狀態,在對其是否是運動型疲勞的判斷時,可以根據以下的幾個主觀狀態進行判斷:(1)學生是否有過度疲勞的感覺(2)身體是否有疲勞感,如心悸、肌肉酸痛、胸痛嘔吐等一些不適癥狀。
3.2檢查學生肌肉力量和肌肉的硬度
在主觀觀察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對學生肌肉進行檢查。針對學生的肌肉量和肌肉強度進行檢查。首要檢查學生肌肉出現酸脹感和力量下降的指標情況,其次對肌肉能否進行正常的收縮情況檢查。
3.3檢查學生心血管系統的情況
針對運動型疲勞檢查,如果以上兩種方式仍然無法斷定,就應當對學生心血管系統進行檢查,主要針對基礎心率、運動后恢復的心率、運動中的心率的指標,如以上三項的心率有明顯的差距時,則可以斷定為運動型疲勞。
4 消除高中體育中運動型疲勞的方法
在高中生階段普遍存在著課業負擔繁重的情況,而體育課程中的運動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鍛煉身體,活躍思維,如果在體育活動活動中引起運動型疲勞則會得不償失,因此,在高中體育活動中,有效的消除運動性疲勞至關重要,主要根據以下幾種方法進行:
4.1增加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時間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如學生處于運動型疲勞期,則應當減少強度訓練的時間,通過增加準備活動的時間來幫助學生消除運動型疲勞,使學生的身體能夠逐漸恢復,比如通過慢跑、熱身運動、呼吸體操等活動,來達到體育課程中的訓練要求。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身體恢復,幫助學生盡快度過疲勞期,減輕身體帶來的不適。
4.2進行肌肉放松的按摩
當學生正處于運動型疲勞期時,體育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帶領學生進行上肢肌肉和下身肌肉的按摩。對肌肉進行按摩能夠盡快使肌肉進行放松,對運動型疲勞能夠起到緩解和消除的作用。因此,肌肉放松按摩能夠幫助學生恢復體力,有效消除運動型疲勞。
4.3使學生在精神上和身體上得到整體放松
運動型疲勞的出現,主要是由于學生在強度訓練和劇烈運動之后,導致身體層面及精神層面均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因此,幫助學生消除運動型疲勞時,應當從學生的精神及身體兩個方面入手,幫助學生全身心都能得到放松。為讓學生得到全面的放松,處于松弛、舒適的環境,體育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采取音樂和語言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身心在體育課堂中得到全面的緩解,有助于運動型疲勞的消除。
4.4保證學生的睡眠充足
根據以往探究發現,睡眠是幫助身體恢復的最佳方式,針對處于疲勞期的人,效果更加明顯,因此,保證充足的睡眠是幫助身體恢復到正常狀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對于高中體育訓練課程來說,學生身處于文化課業繁重的階段,導致學生原有的身心狀態欠佳,再加上體育課程高強度的訓練,則更加增強了學生身體不適的可能性,導致出現運動型疲勞。通過保證學生睡眠的方式,能夠更加行之有效的消除學生的運動型疲勞,盡快的恢復體力。睡眠過程中,身體處于快速合成代謝的階段,分解代謝的能量遠遠低于合成代謝的能量,能夠有效補充在運動中所消耗的能量,促進身體恢復到疲勞期之前的狀態,有利于身體內部環境的逐漸調整。
4.5以活動性休息的方式為主
活動性休息的方式在高中體育課程中的運用得到多數體育教師的認同,在高中體育訓練中,利用活動性休息的方式進行調整學生狀態是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活動性休息主要是相對于靜止性休息而言的,活動性休息的方式是指,處于運動型疲勞期中,通過少量的運動和適應性的運動來調整學生的狀態。根據處于疲勞期的學生進行研究發現,靜止性休息幾分鐘后和活動性的休息幾分鐘后,再次對處于疲勞期的學生進行訓練時,通過活動性休息調整身體的同學比靜止性休息調整的同學能更加快速的恢復身體狀況。因此,針對于處于疲勞期的學生,體育教師應當積極運動活動性休息的方法幫助學生進行調整身體狀態。
4.6增強學生的營養補給
高中學生的身體處于快速成長和發育的階段,體育教師通過科學、正確的方法為學生消除運動型疲勞,減少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營養能量的補給,已達到補充學生體力的目的。學生處于運動型疲勞期時,會大量的消耗體內的蛋白質、脂肪、糖分。因此在幫助學生身體調整和休息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營養的補充,以幫助學生身體盡快的恢復到運動型疲勞之前的狀態。作為體育教師不僅要在教學中學生做好調整訓練,還要通過補充學生的營養手段,幫助學生正確的消除運動型疲勞,達到快速恢復身體狀態的目的。
5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的探究中能夠發現,運動型疲勞的出現在高中體育課堂中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當以正確的態度對待運動疲勞并且通過科學的方式消除。運動型疲勞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應當引起教師的重視,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體育課程中出現的運動性疲勞,避免對學生的身體產生永久性危害,從而影響高中體育課程的發展。因此,體育對運動型疲勞產生的原因應當引起重視,分析其產生的具體因素,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方法及相應措施,有效的消除運動性疲勞。引導學生通過正確方法提升身體素質,使學生身體保持良好的狀態,以達到幫助學生強身健體目的,充分體現高中體育課程的價值所在。
課題項目:《短跑項目比賽期的疲勞和恢復研究》,項目編號:SQTY2020—103。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馬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