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麗麗
摘要:隨著新時代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我國傳統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國民越來越高的重視。這是因為在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下,良好的職業教育不僅要推動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能力的發展,還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完善的職業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形成職業綜合素養。對電廠熱能專業來說,《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但是在當前的《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設計過程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通過深入探究高職《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中現存問題,以及課程改革策略,以期提升專業課程建設質量,為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高職;課程改革;實踐探索
0? 引言
《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作為高職院校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專業課程教育體系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工程熱力學知識、工程流體力學知識和傳熱學知識都是教師的重難點教學內容。在素質教育觀念的指導下,高職教師在開展這門課程的教學活動時不僅要培養學生對機電設備知識的學習能力,還要使學生學會應用專業知識對汽輪機設備進行操作。在這樣的要求下,高職《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教師轉變傳統教學模式,開展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就顯得很有必要。
1? 高職《汽輪機設備及運行》教學現狀
1.1 過分重視《汽輪機設備及運行》理論知識講解
在現階段的的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有很多院校的《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的教學大綱都是在本科類院校同類課程的教學大綱中進行刪減的版本,因此有很多高職教師在進行《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教學活動時往往采用的是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很明顯是不符合學生的學習基礎的,有些高職教師照本宣科的進行《汽輪機設備及運行》的理論基礎講解,嚴重挫傷了高職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積極性。根據實際教學結果的對比證明,如果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對學生進行公示推導、概念講述和重點過程計算活動上,只會導致原本學習基礎較差的高職生心生厭倦,難以提升《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教學質量。
1.2 高職生進行《汽輪機設備及運行》的學習基礎不足
在當前階段,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正在由傳統的粗放型發展向高質量發展模式進行轉變,但是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有很多學生選擇高等職業教育是因為在中學時期的學習基礎沒有打好導致高考成績不理想,但是為了自身的發展選擇學習一項職業技能。通過這樣的心理思想可以看出,現階段仍然有很多學生以為職業教育比不上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對所選擇的職業也談不上有多喜愛。而基礎學習能力的不足導致很多高職生在學習《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的過程中缺少科學的學習方式,也缺乏良好的學習心態,在教師教和學生學兩方面的制約因素下,《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2? 高職《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改革的相關策略
高職《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不僅要指導學生牢固掌握的課程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在學習過程中熟練對電廠熱能裝置的應用操作,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專業崗位競爭能力,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筆者對學生畢業后工作企業的實際調查結果來看,結合畢業生的反饋情況可以得出,當前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境就是就業能力方面的不足,實踐能力難以勝任崗位要求。因此,在設置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時,教師要以行業的動態發展需求為標準,制定出符合高職人才教育培養理念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而實現《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教學活動的高質量發展。
2.1 樹立明確的課程教學目標
根據筆者的實際調查結果來看,我國電廠企業目前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對應高職院校學生開放的職業崗位有“汽輪機檢修”、“汽輪機值班維護”、“汽輪機巡檢”等等。因此,高職院校在設置《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的教學目標時,應該堅持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統一的原則,使學生在操作汽輪機組的基礎上掌握汽輪機的結構組成、汽輪機工作原理以及相關輔助機械設備的操作流程,并且能夠靈活應用相關知識對汽輪機常見故障進行檢修,具備電廠汽輪機的啟動、運行、調整、潛在事故風險判斷、停止操作等實踐操作能力,從而奠定高職學生未來在電廠汽輪機械操作崗位的實踐基礎。同時結合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與個人美德,促進高職生的全面發展。
2.2 規劃明確的教學改革內容
高職院校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在為學生明確工作崗位要求、培養學生崗位適應能力的基礎上,要實現《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內容的優化,通過教學內容模塊化設計的方式,逐漸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應用實踐能力,推動學生的發展。
《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性質上來講可以分為五個模塊:首先是設備簡介模塊,在這一教學模塊中,相關專業教師要將汽輪機的結構模型知識、汽輪機的操作流程和汽輪機的熱力系統工作原理知識為教學內容的重點。其次是汽輪機本體結構及工作原理分析模塊,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繪制汽輪機本體結構圖的能力,并明確對應參數下的焓降過程曲線。接著是汽輪機的啟動與運行操作教學,主要包含電廠不同型號汽輪機的啟動、運行操作流程等重點教學內容。最后是汽輪機的調節、停機以及維護模塊,這一模塊的主要內容包括汽輪機正常運行監控參數、汽輪機輔助設備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案、汽輪機的停機操作等等。
2.3 采用靈活的課程教學手段
為了推動高職學生的綜合發展,在“虛實結合、理實一體”的教學要求下,相關教師要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手法,使學生在仿真操作的過程中鞏固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從而打好崗前學習的基礎。
在實際課程教學中,我校專業教師主要采用了引導探究法、四步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法三種方式,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融合信息技術、小組合作等先進教學模式,推動學生扎實掌握所學課程知識。
2.3.1 引導探究法
為了使我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掌握電廠汽輪機的主要結構和熱動力系統工作原理,我為學生設計了相關的探究教學問題,比如“請解釋電廠汽輪機設備的主要工作原理”等,使學生日通過查閱相關方案、進行小組探討、自主學習實踐以及問題總結的方式,將所學知識點與相關問題結合。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自身的行為,以培養高職生對電廠汽輪機設備的知識探究能力為主,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自覺對汽輪機的知識進行深入理解,以確保探究教學的作用能夠充分發揮。
2.3.2 三步教學法
鑒于我校的電廠熱能專業的火電機組仿真操作系統與實際的火電廠崗位操作系統功能一致,因此,在進行相關知識的實踐教學活動時,應用四部教學法來培養學生的機組實踐操作能力。
首先是在準備階段,開展情景化的課前引導教學,通過情境激發學生對機組模擬平臺的操作興趣。
其次,在準備階段的導入工作完成以后,皆可以按照《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與《集控運行》課程中的理論知識為學生進行機組模擬操作的演示活動了,在此演示教師要堅持慢、平、穩的原則,操作演示過程要慢,教學語氣要平,學生的設備實踐操作能力要穩步發展。
最后是學生動手實操階段,這一階段是整個《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實踐教學的核心教學內容,在這個階段教師要使學生一邊操作,一邊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從而實現“在對機組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鞏固理論知識”的教學目標。
2.4 轉變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
當前有很多《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教師在設置考核內容時,僅僅參照學生的出勤率和期末考試成績,在考核模式的設計上比較單一。因此,在實際的課程改革過程中相關專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以結果為導向的考核目標設置方式,兼顧學生在仿真操作過程中實踐能力的提升,擴展考核評價涵蓋范圍。
以筆者的考核評價模式設置為例,兼顧學生的發展與學生成績的提升,在考核內容的設計上為:專題資料搜集10%、小組合作成果學分10%、隨堂操作實踐成績20%、繪圖制作成績10%、最后期末卷面成績50%。通過這樣有層次有針對性的考核內容設計,使得學生能夠有重點的學習《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學習質量也會進一步提升。
2.5 完善學生的課程學習資料
在高職院校的《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教學活動中,教材是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學習參考,是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教材版本的選取過程中,教師要考慮高職生學習基礎薄弱的特點,階段性的培養學生對機組平臺的操作能力。
此外,在教材選取的過程中,要融合汽輪機設備的核心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方法,同步設置引導手冊、任務手冊、運行手冊以及資料題庫等學習資料;并且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結合大數據技術建立云班課學習平臺,建立健全相關學習資料,比如電子課本教材、教師教學課件、專業資料庫等,實現專業學習資料的完善覆蓋。
3? 結語
綜上,在進行《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相關專業教師要堅持中國新時代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打破傳統教學思想的禁錮,以推動學生電廠崗位適應能力為目標,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根據電廠汽輪機操作的相關需求,對傳統的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設置,使高職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坐下來,學進去”,并熟練掌握《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實踐操作要點,從而為今后的就業、擇業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靜靜.《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建設與改革[J].山東工業技術,2016(02).
[2]吳鐵軍.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改革[J].職教論壇,2012(03).
[3]胡丹梅,何平.“汽輪機原理”重點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J].中國電力教育,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