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平
摘 要:建筑行業發展離不開施工企業核心自身技術以及提高施工質量,因此面對市場競爭不斷激烈的挑戰,應當裨補缺漏,同時引入完備的科學信用評價體系,確定施工企業是否在多個過程中存在信用問題等,并就市場、質量、安全、實名制四個板塊展開研討,分別確定其比例,設計信用評價方案,從而使得體系更為符合目前行業的發展標準。
關鍵詞:施工企業;信用評價;實證
中圖分類號:F426.92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經過大量實證研究,在施工企業評定其信用等級的過程中,應當切實履行住建主管部門所推出的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管理意見,基于此設定部署要求和基本思路。國務院現已給出指導意見,就現有社會信用體系提出了更為嚴格的標準。由此可見,各施工單位需要了解其評價標準、事項名稱以及所收集到的單位和依據等,明確信息分項明細表的填寫標準和內容,從而更好的發揮出信用體系具備的作用。
1 施工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的重要性
由于施工企業信用體系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此總體系加以深化,可維持市場經濟的良好運行狀態,在體系建設過程中需要規范各主體行為,有助于對其行為所產生的影響效果定量評價,同時制約失信行為的產出,切實發揮出政府所具備的監督管理職能。利用法律的手段制約違法行為的產生,使得建筑市場秩序更為井然。在此種體系的落實過程中,各施工單位企業等會不斷提升其解決信息的能力和誠信意識水平,充分發揮出其作為社會踐行者的作用,借助公開化的辦法公布失信企業,并限制其再次進入投標市場,可有效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1]。
2 施工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的實證
本文將以南京市現推出的建筑業施工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標準為例,探討在設計信用評價信息以及相關標準各個模塊的具體辦法,結合下表所示的分項內容,可以看出其中包含著多個方面的內容。現存應用的信用評價標準中分為多個等級,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將質量、市場、安全、實名制四個板塊予以明確,其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3:3:3:1,起評分為70分,結合其中各個項目所對應的加分內容以及減分標準,說明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需要加以管控的部分[2]。
以質量這一部分的標準為例,可以看到加分項,主要集中在獲得工程質量獎、新技術應用、優質示范工程以及獲得過國家省市區表彰的檢查項目上,均可由其所獲得的等級程度對應加上分數。而減分部分集中于質量事故、行政處罰、通報批評和不可抵扣項等,以70分為基礎分對其中可能加減分數的項目進行相關的處理,并按照得分的30%比例進入到總評分當中。可以看出在信用評價體系標準的設置當中,對于質量、安全和市場的重視程度更高,因此相關施工單位需要就此標準中的具體內容加以落實。
3 目前施工企業信用評價所存在的問題
目前部分施工企業會以住建主管部門的信用評價標準為唯一標準,標準里面提及的條款將會進行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非常嚴格的管理,而對于標準中未列出的部分,則會得不到重視甚至直接忽略,而這些部分的管理工作,也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會對企業的全面管理造成一些影響,這就對住建主管部門的評價標準的制定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重點突出,體系全面。施工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針對信用評價工作專門設置部門的可能性很小,導致在落實主管部門標準的過程中,缺少對標準條款的充分解讀,缺少標準與企業管理對接的過程,缺少對企業項目施工全過程的監管計劃,導致評價標準與企業運營脫節,無法提升企業信用評價分數。另外受到法律監管以及人員素質和企業重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在落實信用評價體系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執行力不強以及其難以落于實處的問題,有些施工現場的人員其素質并未達標,無法準確理解失信懲戒所帶來的巨大影響,無法在第一時間正確處理現場的問題。而且在施工企業實際的監管當中,并未設定對應的失信懲戒和激勵機制,同時缺乏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活動,因而導致落實效果不佳。
4 強化施工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應用效果的建議
4.1 做好評價體系的規劃工作
在信用體系規劃的過程中,應當構建體系模型,積極運用支持向量級理論、數據挖掘技術、物元分析法等聯合多種方法建立企業信用評價模式,并就現有信用評價體系給出對應的完善意見,使其能夠發揮導向性的作用。目前所構建的信用體系具備較為健全的法律法規,相應的失信懲戒制度已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完善,但我國目前所運用的評分標準以及機制更為符合政府主導型的特征,應當逐步向市場主導轉變,通過第三方企業評價的方式,避免因政府干涉導致信息不對等和不對稱的問題產生,并利用多種建設公平的信用平臺,從而選取更能夠保護企業隱私的機構,對其信用加以評判。
4.2 完善法律法規
因施工企業誠信問題所帶來的訴訟、仲裁等會激發社會矛盾,因此要建立誠信社會,需要引入信用評價模型為第三方信用評價機制給定參考依據,因此需要就相關法律法規給出完善的意見,提高宣傳力度,并使得企業具備較高的信用意識。政府需要發揮其自身效能,通過明確信息平臺法規體系、評價標準和獎懲機制等發布于具有權威效應的平臺之上,廣泛征集信用評價體系完善的意見,并利用資源共享的信息平臺,發揮出全社會監管的優勢提高失信懲戒和誠信激勵的作用效果。
4.3 從多方面處理落實問題
首先應當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為保證各級指標公平、公正、公開,提高信息的真實化水平,需要跳脫于政府和施工企業形成獨立的主體,通過建立評價模型將其中所采用的指標予以量化,盡可能做到科學公正,并最終將信息公布于公開透明的平臺上。
其次需要完善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的制度,將企業信用與其質量、安全、市場和實名制等多個板塊予以聯合,就其中的合同簽訂、招投標等給出量化的標準,優先考慮守信者,并為信用單位頒發獎狀證書等。失信企業需要利用法律監管的手段列入黑名單,限期內責令其糾正自身行為,并對嚴重失信企業采取全域曝光的辦法限制進入市場當中。
最后要構建企業和個人信用檔案,確定評價周期,做好個人以及企業信用歸檔工作,并由專業人士進行復核,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后,才可將其存儲到相關云平臺上。人員信息檔案要做好備案工作,將銀行信用與個人信息掛鉤,對失信人員予以凍結資金或限制出行的懲戒辦法。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后續展開信用評價的過程中,應當提高對信用評價的重視程度,并引入多種方式方法提升對第三方機構的監管力度。因而在規劃此信用評價體系的過程中,需要考量到企業相關政府部門等多方面主體的責任,從而在市場監管以及行業發展趨勢的引導下,設置群眾監督管理辦法,使得整個指標和評價方法更為細化,提高其可量化的水平。
參考文獻:
[1]英壽鵬.建筑施工企業信用體系建設[J].中外企業家,2020(07):232.
[2]楊澤偉.基于財務和非財務指標的建筑業上市企業信用評價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