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莎莎
摘 要:隨著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推進,探究學科素養成為高中生物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優化探究過程中應該體現學習策略具有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在高中生物學科課堂當中應當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生物素養。因此,本文從巧用對話交流、領悟生命觀念、聯系生活案例三個方面討論了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升高中生物學科素養,從而改進新高考背景下生物教師的教學水平,幫助學生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科素養;新高考改革
在整個高中素質教育階段,新高考教學策略逐漸成為核心教育的熱詞,生物教師逐漸把生物學科素養的培養帶到課堂上來。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階段的黃金時期,對于外界的知識充滿著渴望,有充沛的精力以及很強的學習能力。因此,作為生物教師應當及時地認識到學生的身心發展變化,根據學生們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挖掘教材內容,落實生物學科素養的概念,完善教育本質,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點。對此,筆者將在下文分享幾點心得,希望能夠幫助生物教師運用其學科素養設計更加完美的教學策略。
一、巧用對話交流,培養生物思維
在新高考背景下,根據教師教學情況反饋,大部分學生對高中生物的學習提不起興趣,其生物問題千變萬化的,既有從所知定理當中推導出來的結論,又有著從一般到特殊的解題規律和解題思路,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很難完全掌握解題技巧,甚至產生放棄學習的想法。所以教師要積極建立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培養生物思維能力。采用對話互動教學模式,運用多種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生物創新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領悟高中生物學科素養的魅力。
比如,在學習“感受器和感覺器官”相關知識時,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不能因為教學進度,在短暫的提問之后學生答不上來便開啟“自問自答”模式,這樣學生不僅沒有思考空間,還會傷害學生的自尊,降低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當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同學們思考,而且可以巧用對話交流,幫助學生培養生物思維。教師發言:“針對這節課的生物知識點已經講解完畢,接下來的時間我將提出幾個問題,幫助同學們培養生物思維。請問內耳結構如何產生感應傳導?”留足思考時間,一位學生回答:“內耳結構分為耳蝸、前庭和半規管,這三個結構的不同感受器產生的沖動會沿同一腦神經里的神經纖維進入腦干,然后分別上傳至大腦皮層的不同中樞部位?!苯處熇^續提出問題:“請問什么叫做感應器的適應?”一位學生發言:“感受器的適應是它持續受到某種刺激,其產生沖動的能力會隨刺激持續時間的延長而減弱?!苯處煱l言:“很好!從中可以看出同學們具有一定的生物思維能力。最后一個問題是感受器與感覺器官的區別?”一位學生搶答:“感受器指分布于體表或組織的一些專門機體內外環境變化的結構,感受器連同它們的附屬結構就構成了感受器官?!苯處熇谜n堂時間集中問題統一問答,幫助學生培養生物思維,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留足時間讓學生緩過神記筆記。通過課堂互動提升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深層含義的認知,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
二、挖掘生物教材,領悟生命觀念
高中生物教材能夠為教師提供新高考下有關學習策略的教學典例,教師需要挖掘出生物教材中的教學資源,開發出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基礎的教學課堂,讓學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強化練習,增強學習自信心。通過挖掘教材內容,幫助學生領悟生命觀念,明白生命是源于自然界中的隨機事件,并能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保留具有新陳代謝和自我復制特性的物質形態。了解生命是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沒有高低生命之分,從而提升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完善學生學科素養的學習。
比如,在學習“基因在染色體上”相關知識時,為了學生解決新高考帶來的教學問題,教師可以挖掘教材內容,從本節課中滲透生命觀念,讓學生明白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是經過實證后的想法或觀點,有助于他們理解或解釋較大范圍的相關事件和現象。從課本內容可知有了人類基因圖譜,我們就可以了解人類幾萬個基因的全部檔案,如某個基因在哪條染色體的什么位置,這個基因的結構是怎樣的、功能是什么。這樣一來,人類對自身就會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從而明白生命的觀念。教師由教材提出疑問:“如何判斷基因在染色體上?”一位學生回答:“基因與染色體存在平行關系?!苯又?,教師導入教材知識:“了解基因我們確實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合成所需要的蛋白質,改良生物品質,有效治療人類疾病,延長人類壽命等。人類基因組計劃測定的序列由全人類共享,這是經過長期的斗爭才爭取到的,最重要是發現基因與染色體存在平行,這是全人類共享人類基因組信息作出的重大貢獻,使我國具有接近世界水平的基因組研究的強大實力?!币晃粚W生提問:“請問什么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與孟德爾分離定律的實質相同嗎?”教師回答:“并不相同?;虻姆蛛x定律實質是針對等位基因展開的,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這便觸及到生物學科素養中的生命觀念知識。”通過挖掘教材內容,導入新奇的生物知識,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在新高考背景下充分挖掘課本知識能夠幫助學生領悟生命觀念,贊嘆生命的美麗,明白生命的連接點就是DNA和基因,為我國生物學科素養培養帶來新成就。
三、聯系生活案例,激發責任意識
由近幾年新高考下的生物考題可知,命題教師通常利用生活中的案例設計問題,導入重點考察知識,促進生物知識與當代生活背景相融合。在高中生物課本構建的知識框架中也不難看出,絢麗多彩的生活案例與生物知識互相融合,所以,教師可以聯系生活中常見的案例,導入重點知識,借助生活例子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熟悉度,更能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刺激學生思考,幫助教師進一步深入解說生物難題,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生活意識互相結合,了解高中生物學科素養的無窮魅力。
比如,在學習“人類遺傳病”相關知識時,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引入生活例子,輔助問題解說激發學生社會責任意識,讓學生能夠快速進入聽課的狀態。教師導入案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藥衛生條件的改善,人類的傳染性疾病已經逐得到控制,而人類的遺傳性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卻有逐年增高的趨勢,人類的遺傳性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身為社會一員我們應該加以重視。比如,嬰兒患有苯丙酮尿癥,神經系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機體軟件發育不全。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原因嗎?”留足思考時間,學生無法得出結論。這時教師借此機會導入知識:“苯丙酮尿癥是單基因遺傳病,是指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引起苯丙酮尿癥的原因是體內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徑轉變成酪氨酸而只能轉變成苯酸。我們應該擁有社會責任感,不應該歧視這些患者,需要盡可能帶給他們溫暖?!苯又處熇^續引入例子:“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見到一些先發性發育異常的遺傳病,如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哮喘病和原發性糖尿病等等。請問這是由于什么引起的?”一位學生回答:“這是多基因遺傳病,是指受兩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教師發言:“回答很好!我國大約有20%-25%的人患有各種遺傳病,21三體綜合征患者的智力低下,身體發育緩慢,僅21三體綜合征的患者總數,估計就不少于100萬人。它是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遺傳病,減數分裂時21號染色體不能正常分離,就會形成21三體綜合征。這些不僅給患者個人帶來疼痛,且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所以,我們應該奉獻綿薄之力,積極參與募捐資助他們,激發自身的責任意識?!苯處煱褜嶋H生活和生物知識相互結合,解說生物難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通過聯系生物例子突出人類遺傳病的危害,鼓舞學生重視社會責任意識,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素養學習的重視。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學科素養提升的教學策略豐富多彩,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開設教學課堂,巧用對話交流,破除新高考下師生僵持關系的壁壘,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技巧,不斷培養學生的生物思維。挖掘生物教材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領悟生命觀念,明白生命的來源,讓學生在汲取知識時既有深度又有廣度。聯系生活案例,激發社會責任意識,為新型人才的培養、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曹小燕.高中生生物學科素養培養淺思[J].《中學教學參考》,2014(29):115-115.
[2]李芳芳.論有效提升高中生生物學科素養的措施[J].成才之路,2018,58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