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瀟華
摘 要:歷史學科的教學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優秀道德品質的傳承和發揚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需要講究方法、注重質量。當前時代背景下,部分學生的家國情懷在消減,家國情懷教育在全球化的沖擊下不斷弱化。本文以家國情懷教育為重點,對其融入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家國情懷;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的重要一環,更是核心素養教學中的重要活動,從先秦的宗法制到如今的社會主義制度,影響愈加明顯。所謂“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們每一位學生離不開自己的家,更離不開所有中國人的家—國。家國情懷的建立,是一個人對家國關系的重要認知,更是一個人愛國、愛家的重要品質。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在學習能力和道德品質上達到一定程度,教師們的教學不能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講故事,更需要融合家國情懷,讓學生從知識歷史學習中學會發現歷史中出現的問題,學會理解和批判歷史人物的對錯,更重要的是從歷史發展規律中積累歷史經驗教訓,學會國家興衰和個人成敗的道理,做到“以史為鑒,用史明智”。
反觀高中歷史教學現狀,部分教師融合家國情懷的教學方法仍舊存在許多局限性,較難找到結合對學生的情感教學和道德素養培育的高效綜合教學方法。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情感訴求和學習需求,從現在做起,創新教學策略,為培養出自愛、自信、自強、自尊的時代青少年而努力。
融入家國情懷,高中歷史教學方法
1.巧用學生身邊素材,科學創設情景
高考壓力之下,學生的學習時間緊張,去歷史博物館、文化宮等的機會非常少,而這并不能成為歷史教師的借口,而是一個警示。提醒教師們要轉變思路,既然“走出去”機會較少,那就廣泛地“引進來”:要積極地搜集和利用學生身邊的素材,可以是一副對聯、一句名言、一個圖片、一個故事、一篇美文,還可以是一個幻燈片、一個橋段、一個小視頻......不同的素材能夠幫助教師打造不同的教學氛圍,給學生帶來不同的課堂感受:圖片刺激學生的視覺,音樂刺激學生的聽覺,視頻和故事直擊學生的內心......許多歷史人物的家國情懷是教師進行愛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精神教育的優秀素材,是例如在學習抗日戰爭時,教師可以播放《狼牙山五壯士》、《鐵道游擊隊》等相關的紀錄片或優秀電影創造課堂情景,讓學生對五壯士的英勇、大無畏,共產黨和百姓們的團結奮斗產生直觀的感受,同時能較好地鋪設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背景和戰爭影響等課堂知識相關的歷史背景,讓學生對日本人的暴行的職責,中國被迫害百姓的無辜與可憐以及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教師趁熱打鐵,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結合抗日戰爭紀念、國慶、南京大屠殺公祭等讓學生理解歷史,反思自己,記住“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既要有家國情懷,更要以自身行動讓我們的家國變大、變強。
2.結合時代背景,激發學生家國情懷
忘記歷史等于背叛,而不吸取歷史教訓積極改進更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國家和社會要求每一位歷史教師都要積極地對學生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教育,但是,我們不得不否認,對諸如康有為公車上書、清朝閉關鎖國、海娃送雞毛信等事件,現在的學生很不熟悉,甚至很難理解。家國情懷在歷史教學中雖離不開歷史,歷史卻遙遠,如今的國際環境和社會形勢對中國而言依然是威脅重重,港獨分子肆意妄為傷害了所有中華兒女的內心,更辜負了祖先前輩們的流血犧牲!歷史教師要結合如今的時代背景,與歷史事件教學相呼應,點燃學生對國家的熱愛和保衛之情。2020年注定是要載入世界歷史的一年,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炎給全世界帶來了重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為戰疫的勝利付出了很多。李文亮醫生用生命吹響了戰疫的號角,鐘南山院士冒著被感染的危險奔赴一線,全國各地醫護人員援持武漢,全體中國人堅決聽從指揮,隔離在家、戴口罩、量體溫、不聚餐......這一切地付出,與歷史上一樁樁一件件的“驅除韃虜,保衛中華”的戰斗共譜戰歌。歷史或許讓學生深感痛心,但他們現在所經歷的“戰爭”必定能激起他們的斗志,激勵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捍衛祖國的尊嚴。
3.學當致用,鼓勵學生積極實踐
知識學習必定要外化為行為,才能實現其教育的終極目的。家國情懷融入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既為讓學生不斷提高意識,培養愛國、衛國的情感,更是考慮到高中生價值觀已初步形成,即將走入社會甚至邁出國門,能夠將其所學得到所用。家國情懷體現在學生的言行舉止當中,更對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發展影響深遠。高中歷史教師更要以史為鑒,避免紙上空談兵。例如,學習莊子的思想,學生對莊子“齊物”的宇宙觀,“逍遙自由”的人生觀和“無為”的自然觀有了一定認識,這是課標中“家國情懷”素養要求中對中華傳統文化認同的基本要求,而中華文化歷史價值在現實中得以發揮才是對學生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師以課堂和校園為陣地,積極鼓勵學生去實踐和驗證。從與每一位同學友好相處,制作校園標語提醒師生愛惜校園綠植,追求精神自由,學會自我排解高考壓力、看待考試失利,樹立適合自己的立項目標,杜絕眼高手低.....不論是莊子還是孔子等歷史中著名的思想家,他們愛國修身的思想并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他們歷經磨難,大起大落,不放棄行動才終有所成就。對于我們的學生而言,更是如此,更是他們有機會在國際舞臺一展身手的重要保障!
人生總有起落,精神需要傳承。學生從歷史課程學習中領悟到的家國情懷,從歷史人物成與敗中學到的精神信仰,對如今的他們意義重大。核心素養教學涉及到學生教育的方方面面,融合家國情懷進行歷史教學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高中歷史教師只有不斷創新,不斷融合,才能讓歷史學科的教學在學生能力和素養的提高過程中發揮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翁偉兵.從家國情懷到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地方抗戰史料的幾個片段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9(24):77-79.
[2]黃俊偉.高中歷史教學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探討[J].名師在線,2019(3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