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邦旭 秦郁淇
摘要:19世紀的法國美術對于整個美術史都是舉足輕重的,而在19世紀一大跨度間,亨利盧梭的繪畫發展綿長深地滲透著這個美術大世紀,本文圍繞19世紀的法國美術與亨利盧梭自成一體的畫派,淺論分析美術與社會之間的紛雜聯系,并得出美術于社會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呼吁重視美術學。研究美術學,除了以歷史為脈絡和基礎,也要將個人情感與生命體驗融入其中,這是理性與感性的交織:想要探究事物的本質、規律或內涵,離不開理性的邏輯推導,而美術學有著其特殊之處,即將抽象的感官盡量濃縮為有邏輯的理性知識,因而對美術的理解就像一千個人心里有一千個莎士比亞一般迥異。本文研究方法更凸顯后者,以個人情感連接歷史與畫作,從19世紀法國美術總體開始,描述一個大圖景;而后從盧梭單一畫派進行更為細致的討論,最后論證美術的地位并呼吁人們不疏忽對美術的研究。全文在不會脫離邏輯的情況下提出個人情感色彩較強的論述。
關鍵詞:美術;社會;生活;關系
1.19世紀以來,法國紛雜的美術流派所映射的社會化碎片
拿破侖在1804年奪取政權后稱帝并建立了第一帝國,這是19世紀的階級動蕩之濫觴,再之后,19世紀中旬的第二共和國一直到最后巴黎公社的建立;并行穿插的啟蒙運動的狂熱進程提供了思想與理論的藍圖,在精神支柱與物理力量相互作用下產生了核彈般驚人的巨大能量。在迥異的階級或族群之間,以生命相衡的決斗之后,在高歌思想解放運動的贊美詩充斥當時人們的耳蝸之后,19世紀的法國仿佛被解構再重組,百年來多達五次的革命使全國一震再震,仿若一塊完好的明鏡從高臺上轟然傾倒得四分五裂,而每一塊鏡子的碎片都映射出截然不同的光影記憶,美術流派的繽紛煙火由而肆意綻放。
浪漫主義畫作在這條時間線上更為纏綿悠揚單從畫家呂德早年崇拜拿破侖并且為其創作出激昂的拿破侖式軍事畫作來看,有一批人是乘著主流的東風,享受著陽光普照的資源,他們在創作上更為瑰麗雄壯,不僅摒棄了古典主義的理性光輝,甚至連繪畫筆法都產生了一定區別,從前的工筆細膩入微,而現在于某種程度上增加了更寬廓的筆墨渲染,再看背景上,更加宏觀更加大體,并且產生了立體主義的苗頭,譬如被世人所熟知的《蒙娜麗莎》,其背景的山川河流巧妙地增添了畫作的空間感。還有另一批人是感到憤懣的,總是有一種桎梏感縈繞在他們心間,所以他們用極為絢爛的手法創作畫作,天馬行空,一騎絕塵,在同類型繪畫中是當之無愧的華美,并以此傾吐胸中那難以遣散的悶恨。所以當不同的畫家處于各自迥異的社會地位時,他們的藝術手法與最終美術作品的呈現也是截然不同的。
歷經浩浩蕩蕩的幾次社會變革后,美術界也迎來了各個藝術流派的顯盛興衰,印象派與后印象派的出現已經印證當時的人力圖創新求異,不但反對古典主義迂腐的學院派之“面無表情”,也反對過時的浪漫主義之“矯揉造作”,對于“新”體現在筆法技巧上的空前:吸取了一些東方繪畫中破碎的筆觸手法,色彩也選擇鮮明的高純度高明度色。政治斗爭逐漸趨于平緩,經濟財富的積累也有所保持,因此我們極其幸運的觀賞到了留芳于今的《日出·印象》,鋼鐵與驕陽,波光與日暈,影影綽綽。
2.從沉睡的吉普賽女郎到亨利盧梭再到童稚畫派,從微觀角度論19世紀法國美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淺淺的夜色與月光交織輝映,萌發明暗融洽的藍色光暈。一位衣著華美的吉普賽女子靜靜地躺在這荒原之上,她的身體微微傾斜著,右手橫過胸前,并緊緊蜷握一只硬木拐杖,隨身的魯特琴和那枚純色水壺,是否與她一同入夢?不知何時一只雄獅悄悄走近,它瞪圓那炯炯有神的雙眸,微微低下驕傲的頭顱,輕嗅著這沉睡的陌生女子,是在為她守護著夢境?亦或是在伺機殺戮?這幅帶有原始神秘色彩的作品出自法國畫家--亨利·盧梭之手,若夢非夢的復雜情調擒住人的感官,令人瞬間踏入一個如夢如幻的精妙空間。這幅《沉睡的吉普賽女郎》暗示著這位作家有著怎樣的經歷與人生?他的藝術道路又有怎樣的輾轉變化?
拉瓦爾市,在法國西北部自然風光尤為繁盛之地,1844年亨利·盧梭在此降世,他度過了一個并不富裕但不算殘缺的童年,1871年,27歲的他在巴黎市的政府海關處,擔任了稅收員這安份卻枯燥的公務員職位,一干就是一輩子;從個人生活角度來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復單調,比遭遇悲慘更為折磨。藝術家們不羈的靈魂很難安分,所以繪畫成了亨利盧梭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美好,他不斷認識自己的內在,發現世界的內核,靈感如永不干涸的泉水一般源源不斷。有的人把他歸放在“周日畫家”之列,這定義了在面對社會種種變遷時,盧梭的個性主張與社會性產生的分裂。
3.社會生活與美術的關系
美術源自社會生活,也反映社會生活。其展露的是多角度全方位的社會生活,它與其他形式的藝術一起,在同各個意識形態交流之間充當著重要地位。不僅如此,隨著工業革命日益發展,鋼鐵與黑煙指數級地增長,并成為當時人們生活的日常。把童稚畫派切片,放在“顯微鏡”下,亨利·盧梭畫作里的植物,有著無窮的新生活力,那些令人陶醉的淺墨各綠與自然風光,即是對當時急迫于回歸自然的正面呼吁。文化方面,藝術一直在堅持創新創意的道路上執念前行,適時的社會風潮引領著或是推動著藝術家們反復輾轉。
美術不僅能倒映出一個社會的經濟關系,文化關系,也可以倒映出處在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的政治、經濟、宗教、道德、法律、哲思、文思觀點,童稚畫派所討論的哲思,有著歸于本心的初衷;中國道家強調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童稚畫派高歌著萬物歸一,回歸自然,這也許是一種鄉愁,是人們對于自然母親的本性眷念,是對于祖先血脈的本能反應。
4.結語
美術是一個亙古通今極富內涵的論域,不僅在代表西畫的法國,在代表東方的中國也有著鳳凰般的生命力。美術是法國乃至全世界對于美學探索與研究的珍貴途徑,它不僅包含了社會生活最終的文化現實,也包含了人腦意識的輝煌爆發。從研究美術學的途徑來透視整個社會,有著對社會現實的描述,也有著對未來的預言,還是對社會發展的一種理解,并有可能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建構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娜.淺析美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J].藝術品鑒,2017(07):420+382.
[2]李娜.工藝美術文化與現代社會生活的探索[J].普洱學院學報,2017,33(0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