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旺鵬
摘 要:受到教育制度不斷改革的影響,促使我國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對于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來說可謂一項很大的挑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法治意識變成了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基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目的,教師可以科學運用議題式教學方式,組織學生參與到某個議題教學活動當中,有助于訓練學生自主探究與思考的能力,真正增強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效果。本文通過分析運用議題式教學方式培育中學學生法治意識的作用,并且提出了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議題式教學方式培育學生法治意識的有效策略,從而有效提升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議題式教學方式培育學生法治意識的總體水平。
關鍵詞:中學道德與法治;議題式教學;法治意識;培育策略
引言:近些年以來,在新課程不斷改革的推動之下,讓中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根據我國教育改革的要求可知,提高學學生的法治意識可謂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當中的重點內容。而實際上,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開展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方式過于滯后,單一化,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內容也十分老舊、枯燥,無法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以改變以上不良狀況作為目的,教師可以合理利用議題式教學方式,組織各種教學活動,將教學內容融入到其中,引導學生參與到話題的探討當中,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深入溝通與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達到既定的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目標。系統探究和分析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議題式教學方式培育學生法治意識的有效策略顯得尤為必要,擁有一定的研究意義與實踐價值。
一、運用議題式教學方式培育中學學生法治意識的作用分析
(一)能夠實現初高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之間的有效銜接
在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通過科學利用議題式教學方式,能夠實現初高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之間的有效銜接,為以后的深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借助此項舉措,能夠和中學學校進行的德育教育之間密切結合。因為中學、高中在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內容、采用的教學模式以及難度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尤其受到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而教師借助議題式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提前打好基礎,為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真正讓學生們能夠在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上學習到更多的法治方面的知識,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們的法治意識,并且學會利用相關法律法規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避免受到侵害和影響。所以,通過將議題式教學模式運用到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過程當中,能夠發揮出其良好的作用,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1]。
(二)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科綜合素養
教師開展中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工作的過程當中,通過合理應用議題式教學方式,能夠提高中學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讓學生的綜合能力變得更強。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筆者認為,在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的道德即為社會良心,而法治則為社會底線。在此過程當中,依靠涵蓋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和能夠凸顯出一定判定價值的議題,組織學生們參與到議題活動的討論當中,并且由教師為學生們科學設計眾多的議題教學問題,為學生們創設出輕松、愉悅的課堂討論和學習的氛圍,有利于增強學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方面的認同感,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識,從自我做起,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制度和社會公共秩序方面的要求,讓個人的政治覺悟也有所提升。學生們經過參與議題討論活動以后,能夠有效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高尚的道德素質和正確的三觀[2]。
二、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議題式教學方式培育學生法治意識的有效策略
(一)保證批判型議題設計合理性,加深學生對相關法治知識理解
教師開展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需要保證批判型議題設計合理性,以便加深學生對相關法治知識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學會正確判斷事物[3]。例如:教師進行部編版中學道德與法治《誠實守信》相關課程內容講授的過程當中,為學生了設計了小紅的遭遇議題內容,師生之間進行探討與交流如下:(1)小紅說的是否為實話?她說的是實話。(2)如果為實話的話,為何其他學生對其態度逐漸變冷淡呢?那是由于她傷了其他學生的自尊。(3)誠信是否可以在所有的情況下說出實話?并不是,有時候需要“善意的謊言”。(4)何時需要“善意的謊言”?當關乎到別人的隱私與一些機密的時候。所以,誠實守信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大家需要靈活運用。借助該議題,引導學生討論誠實和隱私能否共存的問題。在教師的指引啟發下,使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掌握誠信和謊言之間的關聯,有效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識和誠信意識。
(二)注重議題的有效拓展,提高學生法治意識
進行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議題的有效拓展,以便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逐步形成正確的法治思維,并學會利用法律知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例如:教師進行部編版中學道德與法治《理解權利義務》相關課程內容講授的過程當中,為學生們設計了模擬法庭,把學生劃分成兩個不同的小組,其中第一組是法庭中的工作人員,第二組是相關民事、行政、刑事訴訟的參與者。要求第一組的學生進行案情的闡述,而第二組的學生則制定不同訴訟參與者的法律文書。依靠所學相關法律知識,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借助此種教學方式,能夠實現法治教育工作的延伸,充分發揮出教材的作用,使學生形成法治觀念,靈活應用有關法律知識[4]。
(三)構建生活議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法治素養
對于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來說,教師需要為學生們構建生活議題,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法治素養,實現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和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結合。例如:教師進行部編版中學道德與法治《關愛他人》相關課程內容講授的過程當中,通過選取學校組織為一些貧困山區孩子獻愛心的活動當作議題,引導學生們進行討論,形成下述觀點:觀點A:邀請電視臺參訪報道貧困山區孩子。學生認為:這樣雖然提高了社會關注度,卻容易損傷小孩的自尊。教師總結: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應對其隱私加以尊重,并考慮其感受,避免帶給孩子在自尊的傷害。觀點B:在網站上注冊個人信息,并將錢匯到相應的銀行賬戶中。學生認為:如此會出現信息泄露現象,容易造成財產損失的情況。此時教師加以總結:對他人進行關愛時,應該注重方式方法,切實保證安全,避免他人被傷害。借助此種教學方式,可以增加學生的熟悉度,指導學生學會科學利用法律知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法治素養[5]。
結論:從此次論文的闡述與分析當中,不難看出,系統分析與思考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議題式教學方式培育學生法治意識的有效策略顯得尤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實施價值。本文通過分析運用議題式教學方式培育中學學生法治意識的作用,并且提出了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議題式教學方式培育學生法治意識的有效策略:保證批判型議題設計合理性,加深學生對相關法治知識理解、注重議題的有效拓展,提高學生法治意識、構建生活議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法治素養。希望此次研究與分析的內容和結果,能夠得到有關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工作人員的關注與重視,并且從中獲取到相應的借鑒和幫助,以便增強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議題式教學方式培育學生法治意識的實際成效,進而推動我國中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鄭麗紅.運用議題式教學培育學生法治意識[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178(125):170-175.
[2]陳振宏.議題式教學在初中學生健康生活素養培育中的應用探究——以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為例[J].科研,2019,182(102):00115-00116.
[3]沈光義.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育學生法治意識的實踐與思考[J].語文課內外,2019,187(125):198-199.
[4]費金娟.基于核心素養的議題式教學初探——以"走進哲學問辯人生"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718(104):119-120.
[5]徐福亮.在項目學習中提升法治意識——以《憲法修改》主題探究課教學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8,127(123):16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