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如新
摘 要:馬克思認為“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同時,人也能夠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因此,在高中階段的教學管理中,我們應該加大對學生成長環(huán)境的重視程度,通過合理的德育環(huán)境打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自身品格的真正提升。基于此,本文中,我將結合實際教學管理經驗,從溝通情感,創(chuàng)造和諧教育氛圍;旁敲側擊,學會管理點到為止;尊重自由,提供德育領悟機會等幾個方面簡述打造德育學校、提升學生品格的一些可行策略,以期能為各同仁提供管理思路。
關鍵詞:高中教學管理;德育管理策略;學生品格提升
高中生正值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其思想往往會產生巨大的轉變,但是由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并未完全成熟,所以在其思想轉變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種種問題,就當前而言,像一些自我主義重、集體精神差、同情心缺乏等現象在高中生群體中并不罕見,面對這些情況,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如果不及時加以制止,就容易導致學生誤入歧途,從而對學生的未來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同時,高中生作為祖國的新生代力量,其健康成長也將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發(fā)展,因而,不論是從學生個人成長的層面,還是從國家未來發(fā)展的層面上看,我們都應該加大對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力度。
一、溝通情感,創(chuàng)造和諧教育氛圍
德育無外乎溝通,這種溝通應該是一種心靈與心靈的觸碰,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也就是說,在進行德育工作時,我們應該注意溝通學生的情感。科學研究表明,當人們在工作或學習中遇見困難或挫折,且一時無法解決的時候,交流會是一種更有效的手段,在交流中,對方可以設身處地的提供建議、理解情感,因而,這種交流不僅能幫助說者解決問題,而且能加深說者與聽者之間的情感聯系。誠然,“善用兵者,攻心為上”,因此,在實際德育管理工作中,各任課教師就應該用真心去換取真心,通過和諧的教育氛圍與師生人格平等的校園環(huán)境,改善學生的德育問題,提高學生的德育認識。
這就要求各教師做到:①研究學生,每一名學生所出現的問題各不相同,因此,我們就不應該用統一的手段實施德育管理舉措,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了解學生真實的思想動態(tài)呢?我認為,各班主任可以通過“心事郵箱”的方法,公開班主任的郵箱賬號,讓學生將自己的心事以匿名的方式寫成郵件發(fā)送給班主任教師,由班主任教師每天查閱郵箱并對郵件進行回復,像,有的學生苦惱于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差,而又不好意思直接將這一問題與教師進行溝通,若其長久苦悶于心,就很容易出現自閉、抑郁等問題,這時,如果我們采用“心事郵箱”方法的話,學生就可以將自己的這一小小心事與教師進行溝通,在教師得知學生的這一情況后,就可以利用班級活動、班會游戲等方法加深班級內學生之間的友情,這樣一來,我們也就切實解決了不同學生的不同德育問題;②鼓勵學生,學生到了高中之后,不僅要面對繁重的課業(yè)負擔,還要面對很多青春期問題,因而,在其生活中就常會因壓力與懵懂而出現“自我肯定”與“自我否定”之間的矛盾心理,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及時給學生以鼓勵,讓學生明白究竟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像,學校層面可以在考試前開展“誓師大會”,講解學習的重要性并要求學生避免在考試中出現如作弊等不良行為,以此端正學生的學習與考試態(tài)度,另外,各班還可以設立“表揚墻”,將班級內學生出現的好人好事行為寫到表揚墻上,以此利用榜樣的力量,借助學生的“跟風追隨”,提高學生的德育修養(yǎng)。
二、旁敲側擊,學會管理點到為止
所謂“少年心事當拿云”,正值青春年少時期的高中生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變幻莫測的個人思維,要想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并不容易。為做好德育管理工作,我發(fā)現一些教師常會采用諄諄善誘的方法,可是在他們苦口婆心的教導之下,師生雙方卻都可能滋生出一些消極心理:教師會認為這些學生不識好歹、無可救藥;學生又會覺得教師太過嘮叨、實在煩人。通過實際管理工作研究,我發(fā)現,在很多時候,我們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有時候,教師的一兩句話就完全可以點醒學生,因此,我認為,各教師在進行德育管理時就應該學會旁敲側擊、點到為止。
當學生出現了一些不可當面說透的德育問題時,像對于“早戀問題”,如果我們直接批評,就很容易讓學生“惱羞成怒”,從而起到德育反作用,這時我們就可以采用點到為止的方法: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采用“望、聞、問、談”的方式,“望”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聞”要求教師學會傾聽,學會從多方面了解學生,像在“早戀問題”中,我們就可以從側面詢問學生家長、同學等關于該同學的實際情況,并結合種種信息綜合思考出“該學生出現早戀問題的原因及可用的制止手段”;“問”要求教師經常通過小問卷的方法了解班級學生的具體德育狀況,像我們可以利用“你對異性的看法”問卷了解學生對異性交往的認識;在我們找到學生的德育問題“點”之后,就要進行“談”,“談”要求教師應隨時、科學的與學生溝通,在交談中,教師應掌握一定的語言藝術,如在“早戀問題”的交談中,教師就可以采用旁敲側擊的方法,以自身故事為例先拉近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再從側面上讓學生認識到這一時期早戀的危害,在整個交談過程中,我們可以避口不提學生的早戀行為,以促膝閑聊的方式,讓學生在閑談中明白自己的問題。
三、尊重自由,提供德育領悟機會
學生也是一個自由的個體,其具有著自己的思想和意識,因而,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我們就不能將自身意識強加到學生的身上,古人說“心之官則思矣”,誠然,人對外界事物的接納與吸收過程并非機械行為,其應該沿著一種從認識到領悟到理解再到創(chuàng)新的路徑而開展,也就是說,在高中德育管理工作中,我們應該重視學生的“悟”,通過學生的主觀思考將德育要求內化于其心,從而在更深層次上訓練學生的自我校正、自我反省與自我教育能力,繼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德育修養(yǎng)。
感悟是一種思考的組合,教師說的一千一萬句都遠不如學生自己思考的一句,因此,要想讓德育管理工作更加行之有效,我們就應該留給學生一定的感悟空間,喚起學生的德育思考。在這一方面,我認為學校層面可以開展一些德育辯論賽,如在高中生群體中“學生集體意識薄弱”這一問題屢見不鮮,集體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不論是在當前成長還是在未來發(fā)展上,我們都應該學會融入集體,同時,在實際生活里,脫離集體這一現象也很容易造成學生自私自利、內向冷漠等德育問題,為解決這一情況,學校就可以開展相應的辯論活動,要求學生自愿報名參加辯論比賽,在比賽中,正方持“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觀點,反方持“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觀點,正反方學生先在辯論前查閱相關資料,找出支持自己論點的事例,然后進行辯論。在這樣的德育活動中,趣味的辯論比賽能夠喚起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主動進行德育感悟,同時,這種以學生思考為主體的活動也能夠加深學生的心靈認知,讓學生在資料查閱、自我反思、同伴傾聽中切實認識到“集體”的力量,繼而從根子上改善學生“集體意識薄弱”的德育問題。
總之,在高中階段加強德育管理對于學生的成長影響巨大,因此,學校層面應該合理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科學的德育管理體系,并通過有效的管理舉措讓我們的學生能夠在充滿著正能量的校園中得到更健康的人格成長,繼而助力學生獲得更美好地未來、更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嚴山.學校教學管理中的德育工作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0(18):20-21.
[2]謝金土.學校德育品牌建設的應然路徑[J].教學與管理,2020(17):8-10.
[3]易連云.對學校德育熱點的冷思考[J].中國德育,2020(11):10-11.
[4]張榮.論學校德育工作中青少年角色承擔能力的培育[J].華夏教師,2019(36):2-3.
[5]陶忠德.學校德育課程實施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