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明
摘要:教學改革與創新是師資團隊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的核心要素,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隨著職業教育發展,對教師教學團隊組建和實施模塊化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1+X證書制度的實施在師資結構、教學資源、教法改革和相關的保障機制等方面都對教師團隊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團隊面臨的挑戰基礎上,結合工作實際,對教師教學團隊改革與創新提出了建議,以期能夠提升教學團隊能力,打造高水平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
關鍵詞:教師團隊;教學改革;團隊建設
一、緒論
打造高水平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一直是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啟動實施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1]和專業建設計劃和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2]中對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能力、校企合作、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和成果推廣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新形式下,在如何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編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體系等方面,均亟需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二、相關研究
我國職業教育正處于轉折性發展階段,培養大批高素質和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是打造一支高水平結構化雙師型教師隊伍,有很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在[3]中作者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中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團隊的建設進行了思考,提出了組建年齡與職稱結構合理、專業互補、專兼結合的由高職院、本科校和企業三方組成的實踐教學團隊。在“雙高”背景下,[4]中從教師團隊面臨的問題出發,介紹了在團隊建設和管理、教師分層分類培養、校企共建團隊等方面的經驗。[5]中則進一步強調了“雙高”建設中,要對教師進行分類管理和培育,提出了相應的機制。[6]中分析了“雙高”背景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困境,提出了團隊建設的原則和相應的路徑,強調在建設過程中要以政府、學校、企業、教師為紐帶進行資源整合。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分析,目前研究人員多比較關注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存在問題,然后提出相應的建設原則、基本路徑、保障機制等方面的對策。本論文從專業教師教學團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出發,針對在教學創新團隊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思考,并介紹了相應的對策,以望對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提供參考和經驗。
三、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團隊建設的挑戰和機遇
(一)挑戰
1.發展定位不準確
目前高職院校教師團隊大多以完成教學工作,培養合格的技術技能人才為主,在社會服務、技術技能創新、專業發展研究等方面的作用不明顯。教研活動缺乏科學合理的安排,難以深入理解教學規律,部分專任的“雙師型”教師缺少實際項目經驗,專業知識停留在理論階段,不能有效的開展企業技術服務。
2.人員凝聚力不強
目前的教師團隊往往是在將一個專業(群)內教師自然的組合到一起,沒有進行充分的研究論證,未能對專業的教學和科研等資源進行有效融合。團隊成員一般承擔各自的授課任務,成員間在專業方面深層次的交流較少。
3.培訓體系不科學
高職院校都制訂了教師培訓的相關規定,鼓勵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和參加各類培訓項目。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目標定位不明確、缺少過程監控和有效的評價等原因,相關的培訓學習活動常流于形式,對教師實踐操作水平和專業理論知識的提升沒有明顯的幫助。
4.考核激勵機制不完善
教師團隊的考核周期短,缺少長期的團隊成長規劃評價,考核時以量化的教學類成果指標為主,難以體現教師在實踐教學、社會服務、專業研究等方面的過程性作用,未能科學全面的評價團隊成員的作用。
(二)機遇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等相關政策的出臺,促進了高職教育發展由追求規模向提高質量轉變,《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更是指出了教師教學團隊是全面提高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障。高職教育的發展為教師團隊的建設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在團隊建設、人才培養、專業發展、社會服務和國際化等方面都帶來新的機遇。
四、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團隊建設的建議對策
針對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團隊面臨的挑戰,結合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對團隊建設的思路進行了整理,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一)“雙師”結構教師團隊合作機制
1.構建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態。教學團隊探索在課程組、項目組、名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技藝技能傳承平臺等方面分工協作、靈活彈性、適應性強的多樣化教師組織形態,形成與多樣教學組織形態相配套的制度。
2.建立常態化互動交流機制。聯合行業領軍企業共建產教融合平臺、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并以此為載體開展產、學、研、訓、創一體化教育教學活動,建立校際、校企之間常態化互動交流機制,探索校企兼職兼薪一體化管理模式。
3.建立共建共享管理和考核評價機制。建立運行機制包括知識產權保障機制、共建共享的運行機制、動態監測機制、激勵監督機制。規范“課題項目分解、項目實施、項目監控、項目驗收、項目評價”的項目建設流程,提高項目建設運行質量。
(二)團隊合作任務分工方案
1.組建高水平結構化雙導師團隊
從職業道德、溝通表達、職業精神、職業能力、身體素質等維度,堅持專兼教師互補融合、教學領域交叉融合、教育教學與項目研究融合、思政教育和技能培養融合等方面融合,組建高水平結構化雙導師團隊。
2.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組建團隊合作模塊教學組
借鑒先進生產運營管理模式,緊盯新工藝、新規范、新技術,緊密對接職業標準和職業技能證書標準,積極參加專業領域學科前沿培訓,確保模塊內容與技術發展相匹配。
3.聚焦技術攻關與服務,組建分工協作項目組
團隊骨干教師發揮專業研究特長,重點開展教育教學標準的制(修)訂、校企合作與技術服務、信息化技術應用、職業技能提升、成果推廣應用等任務。根據團隊成員的專業教學領域和技能特長,劃分教學小組,采取自主選擇和聘用相結合的原則,承擔相應的教學任務。
4.團隊考核評價
實施項目績效評價管理。開發基于團隊建設關鍵績效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常態化的績效評估、診斷改進、考核評價和激勵獎懲機制。明確考核評價原則,全過程監控、動態化考核評價,績效評估、診斷持續改進,獎懲結合、績效激勵的原則組織實施。
五、總結
建設高水平的教師教學團隊是“雙高”背景下職業院校建設的關鍵措施,也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根本保障。要進行頂層設計、科學規劃、有效監控,全面提升團隊成員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國化交流等方面的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財政部,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A].2019.4.
[2]教育部.關于印發《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的通知[A],2019.5.
[3]陳培紅,孫自力.“4+0”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下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團隊建設[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4):113-115.
[4]隋秀梅,高芳,唐敏.“雙高”背景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5):93-96.
[5]郭天平,陳友力.“雙高計劃”建設視域下高水平教師隊伍分類管理培育機制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9,(8):66-70.
[6]林青紅.“雙高計劃”下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19(4):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