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
【摘 要】創新驅動發展背景下,工業設計成為制造業轉型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重要途徑和力量。高職工業設計類專業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深化校企師資混編項目化課程改革和工作室教學改革,為設計驅動創新、服務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培養高質量設計技能人才。
【關鍵詞】創新創業能力;高職工業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
自國家十三五規劃指出要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教系統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將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服務學生全面發展,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創業就業。
一、工業設計專業教育具有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先天優勢
工業設計作為生產性服務業,不但是制造業創新體系建設的有力推手,也是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途徑和力量。設計驅動創新作為第三種創新模式,成為企業成功的戰略,越來越多的“設計驅動型品牌(BDD)”取得成功。
工業設計專業作為交叉型跨學科的專業,本身具有創新創業的先天優勢和特點。首先,國家宏觀層面的政策可以進一步加強創新創業知識與專業知識的融合,提高學生利用專業知識進行創新創業的概率,將工業設計專業知識高效融入社會生產實踐,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其次,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有利于學生掌握創新創業多學科知識,全面提升職業素養,為學生多途徑探索創新創業渠道提供可能。
二、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工業設計專業教育的路徑
(一)將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納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就需要有目的地將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與專業教育目標整合相融,確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只有培養目標明確,才能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內容有機融入專業教育,形成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機制。
(二)頂層架構體現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專業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一個專業教學內容和進程的總和,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將創新創業知識根據一定的邏輯關系系統化融入專業課程,使課程體系彰顯創新創業內涵和專業特色。
(三)整合體現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專業教學實踐平臺
整合校內外資源,創建體現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專業教學實踐平臺。建設資源共享的設計專業群校內外實訓基地,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其創新創業教育功能;根據設計專業跨學科的特點,充分整合校內資源,借助其他優勢專業,梳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效結合點,建設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教學實踐平臺。
(四)建設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經驗的多元化教學團隊
學校層面要加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意識和能力培訓,建立教師下企業工程實踐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創新創業,申報創業導師。專業層面要加強校內外專兼職教學團隊建設,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設計師或設計創業人員加入教學團隊,實現師資隊伍優勢互補。
三、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高職工業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探索
筆者所在學校工業設計類專業圍繞區域產業發展,加強產學研合作,深化校企師資混編項目化課程改革和工作室教學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非專業能力,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工業設計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一)體現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①專業平臺課程群實現素質教育與技能培養雙融合
根據專業群崗位群的共性素質能力要求構建專業平臺課程群。專業群按照理論夠用、實踐為重的原則,設置《設計概論》《造型基礎》等設計平臺課程群,分專業模塊化設計教學內容,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造型能力、審美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創新創業所需的基礎能力。
②綜合項目課程群實現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
常見的設計類專業課程體系大多將專業技能課程單獨設置,再配以不同類型的綜合設計課,一般每門課的課時為48到80不等,這樣的課程設置優點是方便學生較好地掌握相關技能或知識點,缺點是課程之間銜接較弱,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鍛煉,較短的課時也不利于企業真實項目的嵌入。從教師的角度看,這樣的課程設置無法全面地鍛煉教師的全流程設計能力,較難實現教學成果轉化。
筆者所在專業將專業技能課和專業綜合課進行解構整合,將Rhino產品建模、Keyshot產品渲染等技能課程融入《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生活用品設計》等綜合項目課,每門課課時量增加到100以上。整合后的綜合項目課程實施校企師資混編項目化教學。聘請企業設計師和校內教師組成課程組,共同研究制定課程標準,共享教學資源,引入企業真實項目或設計比賽項目,以項目為導向、模擬工作情景,實施校企教師團隊授課和學生協作學習,以全面鍛煉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學生設計方案的完成度為教學目標。課程組根據產品創新設計真實工作流程,整合教學模塊和環節,將設計思維與創新方法、產品設計表現等職業技能要求轉化為教學內容,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各類方法推進產品設計創新,完成從設計調研到方案展示答辯的全流程實踐訓練。
改革后的綜合項目課大幅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生作業在教師指導下成功申報各類專利,有的被企業買斷概念。
③教學實踐與職業拓展相結合——工作室實戰課程群
專業在深化課程改革的同時實施工作室教學改革,整合資源設立了四類工作室,以企業真實項目實戰、設計比賽或者創新創業比賽項目為教學內容。第一類為專業教學工作室,采取項目化教學,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可通過課程置換獲得相應學分;第二類為專業拓展工作室,教師和學生利于課余時間進行工作室教學學習,學生可獲得選修學分;第三類為大師工作室,聘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為工作室負責人,為師生傳授非遺技藝,同時參與專業課程改革與實踐創新,開展非遺文創產品開發,學生可獲得選修學分;第四類為校企合作工作室,學院提供場地,校企雙方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開展課程開發、資源建設、課程教學、師資隊伍建設、項目研發、技術攻關等全方位合作,學生可獲得選修學分。
工作室與企業深度融合,服務區域經濟與文化建設。導師團隊自定年度目標任務,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項目為導向、模擬工作情景的教學突破了傳統課堂的局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在項目推進中較好地掌握了設計市場分析、設計表達、方案打樣到最終落地實施、投放市場的全流程工作經驗。模擬設計公司運作的工作室教學環境也激發了師生的創新創業熱情,部分教師和畢業生成功創業。
(二)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創建教學實踐創新平臺
從學生感知角度出發研究仿真環境下校內可共享的實驗平臺及工業設計類專業實驗平臺建設,充分利用綜合院校商科、工科產業學院平臺,積極推進專業融合人才培養。依托海瀾產業學院,開展《優選產品中的設計智慧》《優選生活中的色彩設計》等跨專業課程;依托北京精雕產業學院,與智能工程學院師生共同加入智創工作室,完成江蘇省工業設計大賽、江蘇省紫金獎、畢業設計文創產品開發等項目。
專業從學生實踐角度研究校企合作創新模式、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等,與志邦廚柜等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校企混編師資團隊充分利用企業資源,以校內講課、校外調研、工地跟單等理實一體化方式,完成《家具設計》課程等項目化教學。
經過多年教學實踐,專業以創新創業為導向、在傳統教學中結合工作室教學的辦學模式形成了較鮮明的特色。
此外,為了提升專任教師創新創業素養,專業分批次選送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培訓,部分教師獲評學校創業導師,并參與《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教學,跨專業的課程組在學校創新創業學院的培訓下,對學生有效開展創業啟蒙教育。同時教師將該課程中商業計劃書的撰寫引入了綜合項目課的學生作業中,成功地孵化了一批創新創業比賽項目,指導學生獲得江蘇省“挑戰杯”“互聯網+”“創青春”等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特等獎、二等獎、銀獎等成績,指導學生獲評江蘇省財政資助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
四、結語
國家層面為高校各專業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以及任務措施。高職工業設計類專業只有不斷加強宏觀政策研究,建立以需求為導向、以創業就業為導向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完善體現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才能緊跟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標要求,培養出符合國家新經濟、新產業發展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海濤.新常態下驅動中小企業設計創新的工業設計路徑研究[J].設計.2019.11
[2]國務院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Z].國辦發(2015)36號.
[3]羅伯托·維甘提. 第三種創新:設計驅動式創新如何締造新的競爭法則[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4]童慧明.下一個風口:設計驅動型品牌[N]. 城市·生活.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