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鈺 張進
摘? 要:合唱指揮專業是高校所開設專業中較為“年輕”的專業,高校合唱指揮教學中存在著師資力量薄弱、教學理念落后、課程模式單調、專業教材有待更新等方面的問題,影響到具體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本文基于融合創新角度,認為對高校合唱指揮教學的創新改革應從創新建設師資團隊、創新教學理念、創新課程模式、創新完善教材內容等方面著手,促進高校合唱指揮專業教學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0)44-0145-03
物質生活的豐富與發展,為社會大眾精神文化追求的提升提供了基礎與保障。合唱作為文化與藝術的復合形式,不僅能夠滿足社會大眾對音樂的喜愛與追求,還能夠將隱藏在合唱背后的精神文化以大眾喜愛的方式加以呈現。合唱的發展不僅需要社會大眾的需求作為支持,同時也需要有專業的合唱指揮人才進行保障。高校作為合唱指揮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應及時把握社會的發展需求,對合唱指揮教學進行調整,這樣不僅能夠保障學生的就業,同時也能夠形成高校與專業教學的互動,進一步推動專業教學的長效發展 [1]。
一、 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改革創新的必要性
在合唱開展過程中,不僅需要有合唱人員,同時也需要有專業的合唱指揮,這也是整個合唱過程的核心所在,合唱指揮能夠有效引導合唱團的情感表達、音樂內容理解以及合唱的配合,幫助合唱團發揮出最優的合唱效果。互聯網為音樂產品的輸出提供了多元化的平臺,進一步推動了音樂內容的豐富性,各類音樂元素在新時代文藝創作的背景下進行交融。這一方面為合唱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內容支撐,另一方面也對合唱的開展提出了挑戰,要求合唱指揮者能夠掌握多元音樂合唱的指揮要義,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二、 高校合唱指揮教學現狀問題分析
(一)師資力量薄弱
師資力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以及教學的具體開展。由于多數高校合唱指揮教學開展相對較晚,教師團隊往往是邊教邊招,而高校教師的招聘程序相對復雜,導致部分高校在合唱指揮教學開展過程中缺乏高質量的師資團隊,影響到合唱指揮教學的具體開展。調查發現,部分高校在合唱指揮教學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專業對口的教師,往往安排聲樂教師或者其他音樂學院教師進行教學,但是教師本身在合唱指揮教學方面缺乏專業能力,直接影響到了合唱指揮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教學理念落后
對于高校合唱指揮的教學而言,教學理念不僅影響著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同時還影響著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如果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理念作為先導,很容易對整體教學造成影響。調查發現,多數高校合唱指揮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存在教學理念落后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教師團隊的專業認知不足。音樂學院作為二級學院,下設多個學科與專業,多數學校將合唱指揮教學作為音樂學院的通識課程,往往認為學生只需要掌握合唱指揮的指揮技巧即可。導致教師在具體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學內容的側重度不足,缺乏對合唱指揮教學的深度開展和廣度延伸,影響到學生對合唱指揮知識的系統掌握,甚至部分學生對合唱指揮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應試心理,影響到整體教學開展的有效性 [2]。
其次,合唱指揮教學出現內容雙向化發展的問題。顧名思義,“合唱”與“指揮”是該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兩大核心要素,這兩大核心要素之間存在著天然的關聯。指揮的目的在于優化合唱的過程與效果,而合唱的關鍵也在于聽從指揮員的布置,這也是合唱指揮內部互動的體現。但是多數高校在合唱指揮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將合唱與指揮兩大核心要素分離的問題,如將合唱和指揮教學劃分為兩個單獨的科目,導致學生難以把握兩者的融合,進一步影響到學生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最后,合唱指揮教學與相關藝術內容聯系性不強。合唱指揮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不僅單純的屬于音樂藝術學科,同時也與舞蹈、朗誦有著明顯的關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把握住合唱指揮與相關藝術內容的關聯,引導學生從整個藝術體系的角度出發進行合唱指揮的學習,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多數高校合唱指揮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只是將合唱指揮作為單純的音樂學科來開展教學工作,很少在教學中引入相關的藝術內容進行對比,影響到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全面理解。
(三)課程模式單調
合唱指揮的教學模式是教學過程開展的重要引導,同時也是教學效果實現的關鍵保障,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化學生對學習的投入。就當前各個高校合唱指揮教學的現狀來看,多數在教學開展過程中缺乏互動性,偏重“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難以向學生展示出合唱指揮教學的魅力所在。此外,在合唱指揮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教師為主導的情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地位難以有效地發揮出來,教師按照教材內容進行知識的講述,難以做到教學內容的應用化與創新化,影響到學生對合唱指揮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在整個課程中呈現出師生思維不協調等問題,進而影響到教學的效率 [3]。
(四)專業教材有待更新
隨著音樂的發展與創新,以及社會大眾多元興趣偏好層出,合唱指揮教學相關的理論與實踐創新速度也持續提升 [4]。而多數高校合唱指揮教材的內容難以引入實時變動的業界創新成果,一方面影響到學生的認知,另一方面影響到教學與社會需求的協調,影響了教學的時代性。部分高校合唱指揮教材上還存在專業性不足的問題,如在合唱指揮教材中的偏重性明顯,內容體系性不足,對合唱指揮的技法、曲譜、案例等涉及較少,并且在案例曲目的選取上缺乏時新性,進一步影響到教材與教學的適應性。
三、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改革的創新路徑探索
(一)創新建設師資團隊
合唱指揮教學的創新探索需要高質量師資團隊作為支撐與保障,這就需要各個高校音樂學院根據自身師資的具體情況,進行創新性、質量性師資隊伍的打造。各個高校合唱指揮教學師資團隊打造的過程中,應從內部轉化和外部引進兩個方面進行突破。一方面,根據教學任務的劃分,對合唱指揮教學的教師進行系統化和專業化的培養,提升合唱指揮教師的專業綜合能力,為高質量、創新性教師隊伍的打造提供內部人才支撐;另一方面,要能夠加強對專業教師人才的引進工作,并發揮引進人才對內部專業教師培訓的作用,發揮出教師帶動與系統優化的作用 [5]。
(二)創新教學理念
首先,要能夠通過培訓、引導等方式,提升教師對音樂指揮教學的綜合認識,為合唱指揮教學效果的提升和優化提供教師理念的支撐。一方面要引導教師對合唱指揮教學的重要性、合唱指揮發展等內容進行系統的學習,提升教師對專業發展和專業教學的科學認知能力;另一方面要能夠引導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做到教學深度與廣度的兼顧。
其次,要能夠從專業教學內容角度發揮出合唱指揮教學的融合性,兼顧兩者之間的科學關聯。各個高校合唱指揮教學開展的過程中要將合唱與指揮兩個核心點進行有效融合,依托合唱教學的開展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合唱指揮能力。
最后,要通過推動合唱指揮教學與關聯學科、藝術內容的融合,釋放合唱指揮教學的活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就需要高校在合唱指揮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把握合唱指揮與其他藝術形式之間的共性與差異,并通過形式的結合和借鑒中提升學生對合唱指揮的理解。
(三)創新課程模式
各個高校合唱指揮教學開展的過程中,也要對課程模式進行創新,充分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一方面,要轉變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為核心主導的教學模式,通過實施任務型教學、團隊教學等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要能夠打破教材內容的束縛,通過走出教材實現回歸教材的目的,引導學生結合專業課程發展情況,進行創新探索,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四)創新完善教材內容
教材是整個合唱指揮教學開展的依托,也是協調師生認識、提升師生配合能力的有效渠道,如果教材缺乏創新性和專業性,必然會導致整個教學效果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脫節,影響到人才的培養和就業情況。高校在合唱指揮教學開展的過程中,要能夠根據專業理論、實踐以及社會需求的變動,通過電子文檔等方式,對教材內容進行實時更新,并引導教師強化對專業內容的科研與探索,將教師探索的創新成果融入到課程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推動教材內容的完善。
四、結束語
針對高校合唱指揮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從教學的具體環節出發,既要確保教學環節與過程的優化組合,同時也要能兼顧到教學與社會需求、社會發展之間的適應性,形成教學、學生和社會三大主體之間的良性循環。高校合唱指揮教學創新過程中,既要注重理論與理念上的創新,同時也要做好相應的配套保障支持,如教師隊伍支持、教材內容支持等,以此為教學創新和教學效果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 黃春. 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改革的創新路徑[J]. 北方音樂,2020(04):180-181.
[2] 張浩. 創新視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改革探析[J]. 傳播力研究,2018,2(32):229.
[3] 李瑞嬌. 淺談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發展[J]. 北方音樂,2018,38(16):112-113.
[4] 張卓然. 創新視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改革探析[J]. 教育現代化,2018,5(13):85-86.
[5] 潘曉芬. 創新視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改革探析[J]. 藝術評鑒,2017(23):100-101+104.
(責任編輯: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