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莉
摘 要:有效的提問能起到“關鍵之處點撥,問題之間銜接、重點之處強調、阻塞之處疏通”的作用。問題的有效設計,能幫助學生對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關鍵詞:有效設問;促進;深度學習
我們知道提問在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有效的提問能起到“關鍵之處點撥,問題之間銜接、重點之處強調、阻塞之處疏通”的作用。以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可能性的大小》一課為例,緊扣目標點,找準連接點,突出疑難點,抓住發散點,以生為本進行問題的有效設計,幫助學生對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一、緊扣目標點 “準問”,讓深度學習在課堂中高效發生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們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抓住三維目標的關鍵點有針對性的設計數學問題。如《可能性的大小》一課:
針對知識目標:“1.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2.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判斷,并能簡單地說出原因。”本節課有兩個關鍵的知識目標,所以我們設計這樣兩個數學問題: “摸出一個棋子,可能是什么顏色?”“摸出什么顏色的可能性大?為什么?”
針對過程目標:“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會比較兩種結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我們設計的問題是:“抽中什么飲料的可能性大?抽中什么飲料的可能性小?”“王叔叔是個懶惰的人,想靠買彩票中一等獎成為百萬富翁,結合今天學習的知識,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針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猜測、操作、分析,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實踐能力,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態度及探索精神。”我們是這樣提問的:“可能性的大小跟什么有關?讓數據來告訴我們答案。”
緊扣三維目標,設問導向明確,有效幫助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構建數學的知識體系,高效實現課堂深度學習。
二、找準連接點 “巧問”,讓深度學習在課堂中深深扎根
在設計問題時,我們從本節課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和教學環節的銜接處設問。
小明、小軍、小麗正在玩一次有意思的摸棋比賽,每人摸出一個棋子,以摸出紅棋的為勝,你能用這三個詞(可能、一定、不可能)說說他們摸到棋子的情況嗎?這個比賽公平嗎?
這一環節,既對例1(可能,一定,不可能)的知識進行了復習鞏固,又以生活中比賽的不公平,引發學生對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猜疑,激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讓深度學習在課堂中扎根。
三、突出疑難點 “精問”,讓深度學習在課堂中慢慢生長
提問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為此,老師們在備課時充分解讀教材,圍繞教學目標找準教學中的重難點,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精心設計問題。
給第一二號箱子分別加一個棋:每個箱子里兩種顏色棋都有了,這樣游戲公平了嗎?
(這時,1號箱紅棋少,摸出紅棋的可能性小;2號箱紅棋多,摸出紅棋的可能性大;這樣比賽還是不公平。)
(學生猜疑:數量多,可能性大,數量少,可能性小)。
教師順勢引導:這只是我們的猜想,只是我們的感覺,可能性的大小跟什么有關?讓數據來告訴我們答案吧。
這一環節我們利用教材,重新整合,精心設問,課本素材原型利用是4紅1藍棋子進行探究可能性大小的規律,現在改為從4紅1綠,4綠1紅,2紅2綠三種情況進行深度探究。精心設問,讓學生從單一的數學探究,走向更豐富的數學素材,更廣闊的數學思考中。多角度設疑——學生猜想——合作驗證——得出更全面的結論。以問題引導,層層深入,直指問題的核心,讓深度學習在課堂中慢慢生長。
四、抓住發散點 “活問”,讓深度學習在課堂中靈動成長
練習的設計要關注學生差異,設計適合不同層次、不同能力、不同發展水平的,具有發散思維的問題。既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以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以綜合練習環節為例:
1.飲料問題,你喜歡喝哪種飲料?應該轉幾號轉盤喝到這種飲料的可能性最大?
2.彩票問題,王叔叔是個懶惰的人,想靠買彩票中一等獎成為百萬富翁,結合今天學習的知識,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3.超市抽獎,元旦快到了,超市為了吸引顧客,經理決定進行買“100元抽獎一次”的活動,現有4種方案,如果你是經理,你會選擇哪種方案進行?
這個環節,通過設計有層次、開放性的練習,提升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指導學生對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原型進行觀察、研究和探討,從中歸納出的方法、思想,又反作用于生活實際,從而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應用意識,幫助他們更好地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讓深度學習在課堂中靈動成長。
五、以生為本 “辯問”,讓深度學習在學習活動中常態化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傳統課堂上很多學生存在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在學習動機、內在興趣、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如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呢?課堂中的追問可以將原本相對靜止的思路再次激活,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追問,使學生的個體需要得到滿足,促使學生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奮發向上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數學這門學科的發展。
本節課我們采取“踢足球式”的教學方式,老師盡可能的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互問互答。在動手探究合作交流環節 ,有一個小組得出這樣的結論:“紅球多,藍球少,為什么摸出藍球的次數卻比較多呢?”學生通過“辯一辯”的學習活動,個別孩子從不理解走向理解,從不能接受逐漸走向接受“可能性的大小”客觀存在的規律。深刻理解了“可能性”是一個隨機概率問題,當實驗的數據越來越大時,我們就能比較清晰地看出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的多少有關。從而讓深度學習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常態化。
總之,關注有效問題的設計,引發學生思考,激勵學生探索,組織學生試驗,參與游戲設計,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出有效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實現學習目標,促進深度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教學活動中有效提問的策略》.曹玉蘭.期刊論文.幼兒教育導讀(教師版)下半月,2010.1.1.
[2]《巧用多元評價,保持學生學習興趣》.潘仙霞.期刊論文 ?讀與寫,20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