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冠軍
摘 要:現如今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廣大教育工作者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中語文教學需要教師緊跟時代潮流,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使語文課程的學習成果不僅僅體現學生當前學科的知識掌握上,更體現在學習能力加強以及綜合素養的提高。本文對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方法進行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方法;
傳統高中語文課堂往往存在枯燥、內容陳舊、形式單一的問題[1],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所灌輸的知識,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缺乏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當前時代的教學要求。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需要教師創新教學理念,代入到新的教學方式中去,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培養語文素養,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一、轉變教學觀念
高中語文教學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教學,其中貫穿著學生的整個人生過程,包括如何去學習,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事情,對于未來的規劃等,甚至關系到文化對于下一代的傳承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轉變自身的角色,從知識的灌輸者變成學習知識的引導者,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
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學習語文乃至其他學科的關鍵能力。思維能力意味著學生在學習伊始能夠獨立地找到學習的切入點,從而進入學習之中.思維能力就是學習能力的基礎[2]。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式有很多,信息化時代的多媒體教學就是很好的思維能力教學方法,通過視頻,音樂,圖片的展示,能夠快速給學生營造出特定的情境,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些直觀的感官效果,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時候不會感到無力,更利于調動學習積極性。比如學習關于描繪景色或者是描寫藝術品的文章時,通過多媒體的直觀展示,可以讓學生先感受到實物的美,再通過實物的美去對比文章的美,從而可以更好地去理解文章。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教師將語文課變成了知識的羅列,課堂時間也被充滿了。但是需要注意,單單是羅列知識和拓展知識是不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的,只有讓學生懂得去探索究竟,才能提高思維能力水平。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語文學科學習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學生自我的語文知識積累有著密切聯系。學習新的課程之前,需要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有基于這種了解,學生才能提出自己的見解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如果學生對于所學課程不具有了解,教師還要抽取一部分課上時間幫助學生預習,那么課堂效率就很難得到保證了。所以,在學習課程之前,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加強課前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老師首先要有明確的引導目標,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然后要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并對于學生自學情況進行監督檢驗。
四、審美教學
語文本身具有非常強烈的文化魅力,是一個需要審美能力去學習的學科。高中語文的教學需要將語文的魅力展現出來。教師需要通過教材的優秀文學作品,將審美的意識帶給學生,讓他們知道什么是美。文章的具有語言,情感,結構,意境美等,要想讓學生感受到這些美,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
五、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能力
合作探究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講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教師在課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設置情景帶入課程,合理設置學生分組討論,圍繞學習目標提供給學生討論的問題,最后再加以指導點撥。這種教學模式將課堂的一部分交給學生,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學生會加深課程印象,提高學習能力,在未來的課程中也能夠舉一反三。此外討論中還能收獲到許多老師教不到的知識,如團隊協作,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長遠來看合作探究學習是非常有價值的教學方式。
六、合理的教學評價
對于學生的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這是教學評價當中最關鍵的一點。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對學生的評價,老師教與學生的學都有了一個明確的導向,對于教學的目的,內容,方式和標準都有著極大的影響。通過對學生的評價,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的各方面特點(如年齡,性格,心理等)有更多的了解[3],學生通過老師的評價也能對自我有更直觀更全面的認識,這對于教學活動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一方面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些方面特點對癥下藥,對教學方法進行靈活調整,并且對于不同的學生都能有針對性的方法去完善教學。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對自己的了解,能夠更加理解老師的要求,合理制定學習的目標。
七、培養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
語文的學習不僅是對于學生知識的豐富,更是作為老師對于下一代的文化傳承。高中語文所選課文里全部都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其中所承載的是中華民族上千年的優秀文化和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傳承這樣的文化與精神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去做的。這種文化和精神很難通過其他的渠道汲取[4],只有通過對優秀文學的閱讀,才能培養學生對于優秀文化的認同意識。這需要需要教師對教材中的文化內涵進行挖掘,通過循循善誘,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認識優秀文化,看到文學作品中所反映的人的優秀品格,通過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自身參與進去,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加文化認同感。
結語: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的社會背景下,良好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為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打下基礎,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將其科學合理融入到教學改革實踐中,促進教學改革的全面優化開展,為我國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參考文獻
[1]王曉敏.新課改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實踐[J].百科知識,2019,(27):43,66.
[2]冷富裕.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創新教學方法[J].數碼設計(上),2019,(8):81-82.
[3]王珅.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創新教學方法探索[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9,(8):200.
[4]李建華.新課改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課外語文(上),2019,(8):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