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國良
摘 要:朗讀是將文字轉(zhuǎn)化成為有聲語言的創(chuàng)作活動。它不僅是一種閱讀方法,同時,也是一種教學方法。朗讀能夠促使學生掌握文章當中的詞語和文句,能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和主旨,能夠有效的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基于此,本文針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朗讀教學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并且針對有效開展朗讀教學的方法與策略展開了研究,以期能在具體的課堂教學當中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朗讀教學;重要性
前言:朗讀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當中的詞語和文句,促進學生充分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深入領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qū)W習到更好地掌握語言、駕馭語言和運用語言的重要方法和能力。由此不難看出,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朗讀教學和有效開展朗讀教學的方法與策略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所謂語感實際上就是學生對于語言方面準確性的一種感知能力。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朗讀教學能夠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語感,在對語句、語段及整篇文章的朗讀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語言本身的魅力,進而,能夠較為深刻地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在實際的朗讀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在語言感悟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
(二)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上進行的朗讀教學最直接的作用和意義就是能夠訓練和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生保證長期大聲的朗讀和練習,不僅僅能夠做到表達明晰、停頓準確、吐字清晰、聲音洪亮,還能使學生學習到一些人際交往過程中語言表達的方式和方法。
(三)為德育教學奠定基礎
在高中語文朗讀教學當中,學生在對文本進行朗讀的時候?qū)嶋H上就是針對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賞析,在情感方面獲得升華、在思想方面得得感化。比如,在朗讀《離騷》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較為深刻地領悟到屈原憂國憂民、疾惡如仇、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良好品質(zhì)。由此能夠看出,高中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開展,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高中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開展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一)范讀激趣
在學生進行朗讀之前,教師的范讀應該給予學生心靈上的一種震撼,促使學生在朗讀教學的一開始就能夠感受到較為獨特的學習體驗,在初步把握文本內(nèi)容大意的同時,還能夠較為深刻地感受課文所具有的藝術魅力。
例如:在教學《阿房宮賦》一課時,教師應該在范讀的時候做到抑揚頓挫,同時加入相應的感情,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夠較好地引導學生初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情感,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情感也會因為教師的范讀而產(chǎn)生不斷的積聚和變化,并且能夠與教師一起進行學習。教師的范讀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阿房宮的氣勢磅礴,還能夠深刻地體會到秦帝國一路發(fā)展的榮辱興衰,促使學生能夠在精神上獲得更好的滿足。
(二)導讀見義
讀書應該做到細品慢嚼,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亦是如此。因此,教師在課堂朗讀教學過程中應該正確地引導學生針對文句、修辭等加以品讀和揣摩,深刻領會文字的豐富內(nèi)涵和文本內(nèi)容的精妙。如此,不僅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感,還能更好地實現(xiàn)學生在課堂朗讀教學中的自主參與。在教師正確地指導下進行導讀,這是學生能夠讀出意蘊和情感的最佳手段。
例如:在教學《荊軻刺秦王》一課時,文章當中有三個比較關鍵性的人物——太子丹、樊於期、荊軻,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而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都隱藏在作者對他們的語言和動作描寫當中。在人物對話比較集中的段落當中,學生對人物性格特點的理解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針對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的掌握成為了課堂教學當中的重點。因此,在實際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可以使用導讀的方法開展分層次遞進式的閱讀,促使學生在實際的閱讀當中能夠品悟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特點。
(三)齊讀匯情
學生運用洪亮的聲音進行齊聲朗讀,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感和團隊意識。而學生的自讀是在齊讀的前提下,根據(jù)實際的教學目的讀出屬于學生本身的個性,充分地展現(xiàn)學生在自主性學習當中所感受到快樂。
例如:在教學《陳情表》一課時,學生通過齊讀不僅能夠讀出作者年幼時所遭遇的不幸和困苦的家境,還能進一步感受到文章感人的力量——作者對皇帝的不勝感激和對祖母的拳拳孝心。學生運用較為真摯的感情去朗讀,能夠更好地體會和再現(xiàn)作者的情感,這樣能夠收獲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在學生齊讀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及所要表達的情感,齊讀能夠充分地再現(xiàn)文本所包含的情感。
(四)品讀凸旨
教師在實際的閱讀教學當中應該正確地引導學生抓住關鍵性的詞匯,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閱讀情境,有效地提高學生在文章鑒賞和理解方面的能力。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本來就存在輕運用、重理解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應該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實現(xiàn)從理論向?qū)嵺`遷移的能力,更好地實現(xiàn)對語文知識的消化和吸收。
例如:在教學《孔雀東南飛》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角色進行品讀,在表演當中品味其韻味。學生如果在朗讀當中做到了活靈活現(xiàn),那么他對文本就基本理解了,對文本的主旨也基本把握了。同時,品讀文章的過程,能夠?qū)⒄n文內(nèi)容更充分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文本中所具有的藝術氛圍,再配上優(yōu)美的文字更加容易觸碰學生心靈,促使學生在課堂朗讀教學的美景中更加流連忘返。
結語:綜上所述,教師應該為學生的朗讀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促使學生能夠更加縱情地進行朗讀,這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獲得朗讀過程中的美感和樂趣,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還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的素養(yǎng),進而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湯莉莉.基于Moodle平臺的微課在語文朗讀教學中的探索——以高二“定風波”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5(04):39-41.
[2]仲倩倩.讓高中語文課堂上的金玉之聲響起來——三級分層達標課題背景下對提升教師朗讀教學水平的思考[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6(08):87-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