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豐
《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將實踐活動作為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要求是: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向學生提供充事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歡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力求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小學數學是數學教育的最基礎的部分。在整個數學教育體系中有基礎性的作用。因而,我們要提高數學的課堂效率,提高小學數學教育質量。那么?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效率呢?下面筆者簡單談幾點:
一、要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要轉變觀念,實現師生關系的友誼化。這樣,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上,課堂上學生就不回顯得畏懼,怕回答錯誤 而放棄回答問題,不在課堂上鍛煉自己的能力。教師也因為與學生之間有一個良好的關系,教學是不是那么不受學生尊敬。總之,教師轉變觀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學效力的提高。
二、要實現課堂結構高效化
現代教學論文論認為:應變“教”的課堂結構為“學”的課堂結構,變課堂為學堂。據報載,美國中小學校的許多教師每節課只講10分鐘,剩下的時間讓學生相互交流、提問、消化,教師引導、釋疑、解惑。無獨有偶,國內已有很多學校要求教師一節課最多只15分鐘,其余的時間讓學生“自由選擇”,教學效果也很不錯。不同的課型有各自的基本結構模式,同一課型的結構模式,也會因教學指導思想的不同、客觀教學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但是,我們的教師應當做到課堂教學要構成一個“環環緊扣、層層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 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與學生原有的認識結構相適應: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的程度:學生當堂練習的數量和質量;課堂信息反饋暢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時反愧及時調節;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三、要鍛煉學生的學習意志
心理學家認為:“意志在克服困難中表現,也在經受挫折克服困難中發展,困難是培養學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 數學教學中要經常給學生安排適當難度的練習題,讓他們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獨立思考中獨立解決問題(但注意難度必須適當,因為太難會挫傷學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鍛煉學生的意志) 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復訓練,持之以恒:第三,樹立榜樣,激發自覺性;第四,評價表揚,鼓勵發展;第五, 建立學習規章制度,嚴格管理:第六,創造良好學習環境,如:搞好校風、學風、教風、班風建設。
四、要加強練習設計的科學性
教師在設計練習時盡量要做到:讓學生練到點子上(針對性強),即注意遷移,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躍思維,設計要有層次;新知鞏固,新舊知識的比較與綜合,新知的引申發展與 思考;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減緩梯度;要設計適 量的綜合練習,以不脫離課本為前提,難度大的允許學困生不做,精講多練不能以時間論,該講就講,不該講就不講。加強實踐的操作練習,要明白操作的意義是什么?目的是一個還是多個。動手動腦動口是否聯系,針對教學的一主體提高教學效。
五、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興趣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推動力。烏蠅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對于我們的小學生來說。以下兩種就是很好的興趣教育法。-是通過遊戲以助學激趣。即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知識,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既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又符合他們的認識規律。如在教學一位數除法時,可以設計摘蘋果的游戲:在黑板上畫一蘋果樹,在又紅又大的蘋果上分別寫有不同的算式,樹旁畫上表示不同結果的各種籃子,讓學生將算式與結果對應的平果摘到各自的籃子,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興趣。二是通過兒歌的助學激趣。兒歌語句簡短,讀來朗朗上口,易學易記,深受小學生的喜歡。教學中,借助兒歌等形式,發揮語言直觀作用,使學生形成愉悅表象。如教學大月小月時,可給學生出示兒歌:七前單月大,八起雙月大。這樣,學生記得快,記得牢。再如,教學除號時,可以教給兒歌:一條橫線畫得平,兩個圓點平均分。
六、注意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常言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責在得法。教師的課上得 好不僅能吸引住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反之學生很難馬上進入角色,學習不會積極主動,教學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 進行教學。用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都要想辦法,發揮我們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為我們學生的發展莫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