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強
(廣東省吳川市第二中學 廣東湛江 524500)
教育部門對游泳運動日益重視。但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游泳教學是實行比較困難的教學項目,因為有的學校根本沒有游泳池,再加上受天氣的因素影響,使得游泳教學工作難以開展。為了克服教學困難,我校教研小組的教師大膽創新,在教室內開展游泳教學的研究,以教室為場地,以課桌椅為教具,以彈力繩牽拉模擬水中的阻力,以口吹紙張和吸紙張模擬水中的呼吸,通過電腦屏幕直觀地示范動作,把游泳基本動作傳授給學生,再以各種形式模擬室外泳池訓練。使學生能夠掌握游泳的基本動作[2]。
中小學生溺水事故頻發,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學生不會游泳,不能進行自救或有效互救;如果學生們都學會游泳,就會減少溺死率。因此,學校更需要開展游泳教學,讓游泳課進課堂。每當看到有關學生溺水的視頻及其報道,作為體育教師更加覺得肩上的責任之大,我校成立了室內游泳的研究小組,著力研究學生在課室內學會游泳,達到自救的目的[3]。
本研究隨機選取吳川市第二中學七年級學生中的80名學生分成兩組,一組為實驗組40人,一組為對照組40人,每組男、女生各20人為研究對象。
根據本文所要了解的問題合理設計了問卷內容,同時檢驗了調查問卷的有效度和可信度。于2017年4月發放了調查問卷,問卷的調查對象是吳川市第二中學七年級學生,問卷現場填寫,填寫完立即收回。共計發放5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72份。
通過查找關于游泳室內教學的文獻及成功事例,了解當今游泳教學形式,為問卷的分析及論文的可靠性做好理論準備。
本教研小組以游泳項目中的“蛙泳”為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研究。實驗組采用教室內授課的方式進行蛙泳教學,對照組則采用傳統游泳授課的方式進行蛙泳教學。實驗組和對照組蛙泳課設置分別為每周2個課時,其中實驗組設6課時在教室內授課,2課時在室外進行體驗,1課時用來檢驗教學效果,共設9課時;對照組設8課時的傳統游泳授課,1課時的教學效果檢驗,共設9課時。每課時為40分鐘,從2017年5月下旬至7月上旬,共5周,一共18課時。
調查問卷統計,表1顯示的是游泳課的喜歡程度,從表中我們可以發現,有78%的學生是喜歡游泳課的,不喜歡游泳課的學生僅占22%。從這個數據分析中我們明顯可以得出結論:大部分學生是喜歡上游泳課的。這為研究工作的繼續開展奠定了基礎。

表1 游泳課的喜歡程度表
表2顯示的是學生對在教室內上游泳課方式與傳統方式上游泳課的選擇對比,我們可以發現超過一半(57%)的學生都選擇在教室內上游泳課。由此證明,游泳課在室內上是可以實行的。

表2 在教室內上游泳課與傳統方式上游泳的選擇對比表
表3顯示的是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教學效果對比分析,由表可以看出,實驗組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其中蛙泳成績小于10米、10米、15米這三項較短的距離中,對照組人數多于實驗組,但蛙泳成績在20米、25米的實驗組人數多于對照組,由此證明,前者采用的教學方式更能提高學生的游泳成績。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教學效果(蛙泳測試距離)對比分析表
表4顯示的是實驗組與對照組動作熟練程度對比分析,由表可以看出,實驗組蛙泳動作的掌握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雖然“優”的人數相同;但實驗組“良”的人數要比對照組多,“不及格”實驗組的人數要比對照組少,由此可見,實驗組采用的教學方式比對照組更好地熟練掌握游泳的技術。

表4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教學效果(蛙泳技術的熟練掌握程度)對比分析表
根據實驗的對比,結合當前的教育環境來看,很多學校缺乏游泳池,沒有配套的游泳教學設備,也會受天氣變化的因素影響,給游泳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而在室內進行游泳技能教學,則可以克服各種教學困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隨地取材,以教室為場地,以課桌椅為教具,通過多媒體直觀講解,動作示范,把基本動作教給學生,再以小組形式進行訓練。這樣既減輕了學校的經費負擔,又可以減輕學生精神上的壓力,能讓學生在舒適的環境下學習游泳技術動作。
1.教室內游泳教學與傳統游泳教學相比,教室內游泳教學更讓學生喜歡。
2.在教室內進行游泳教學能夠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2.在教室內進行游泳教學可以彌補學校游泳教學設備的不足。
4.在教室內進行游泳教學比傳統方式游泳教學取得的效果更加顯著。
1.體育教師應該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技能,靈活運用教室內的資源進行教學。
2.體育教師應該更加規范自己的動作,正確示范動作。
3.體育教師應該重視班級課堂管理,避免課堂嘈雜影響其他班正常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