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治星
【摘要】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需要理性認識課堂教學,客觀面對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除了課前的預習準備、不斷改進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需要教師不斷思考與實踐,主要貫穿在語文教學的課內課外。課堂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不同環節都應該精心策劃,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意志力,有先進的教育觀和質量觀,有靈活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
【關鍵詞】語文;高效課堂;“五步教學法”
高效課堂就是在教學方式和課堂文化的重塑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主動探究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策略。筆者借鑒江蘇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結合自己語文課堂教學實際,總結了幾點語文教學高效策略。
一、解題法
1.破題法,就是從釋題入手。如教《活板》一文,“活板”即活字板,所刻印的字章是活動的,那么“活板”是誰發明的呢?怎樣利用“活板”印刷書籍呢?這篇文章介紹了它的創造發明、用法、功效。又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抓住“拳打”一詞,找出“拳打”一段描寫,再設疑,魯提轄為何要拳打鎮關西?
2.媒介法。課前借助工具書,教學掛圖、投影、卡片等現代教學媒體引入新課。如教學《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可用“書”作為媒介:“同學們,我們手里都有一本語文書,書是怎樣來的?在人類很早以前人們用的是怎樣的書?書的演變過程呢?有哪些形式的書籍呢?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就能解答”。
3.過渡法。運用巧妙的語言感染學生,讓學生思想集中在課堂上。如教《故鄉》一文:“我們每個人都有故鄉且熱愛故鄉,古今中外,有文章贊美故鄉的風土人情,抒發對故鄉的離情別緒,也有闊別多年再次返鄉的欣喜。魯迅先生對于闊別的故鄉紹興,是怎樣的心情?”
二、撥引法
“點”,就是教師對學生啟發誘導,使之獲得認識問題的正確方法;“撥”是教師撥正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是教師的責任,當學生實在無法回答,再進行釋疑。可采取誘導深入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能答出一二,但認識深度不夠,教師肯定學生認識方向的基礎上啟發誘導,使其認識更系統深入。教學中若不能使學生思想上有所觸動,情感上激起共鳴,那么我們的教育無異于雪泥鴻爪轉瞬即逝。在教《白色方糖》中先創設模擬情境:“你來做一下放這個動作”。讓學生比較“投”和“放”這兩個詞的區別,品味出一個“放”字的微妙之處,如包含細心、關愛、尊重等。由學生的問題“為什么一個細小的動作讓這個老人如此感動”,帶領學生進入孤獨老人的內心世界,老師話鋒一轉:“你為你的親人泡過咖啡嗎?”學生出現若有所思的表情,其中的韻味就沉淀到他的內心里了。
三、訓練法
教師要精選訓練題,指導學生怎樣操作。當堂的訓練任務不要放在課外。教師要在課堂上精講多練,一環扣一環,不浪費時間,不讓學生感到厭倦和煩躁。還要及時反饋,落實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對學生的問題和偏差,要及時矯正。教師可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課堂上進行預習檢測,對于普通存在的問題,教師可精講。個別問題,可分小組自主解決,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聯系中考,學以致用。2009年天津市中考題:
1.該書共計10文章,其中寫“某友人失學回到故鄉,又受到了排擠,只能教幾個學生糊口”這一內容是那篇課文。《范愛農》
2.該書中《父親的病》和《藤野先生》先后對魯迅產生了怎樣的思想變化?
《父親的病》,讓魯迅立志學醫拯救國人,《藤野先生》使魯迅棄醫從文。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追憶自己少年時期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散文集,請回答問題。
(1)在魯迅深情的筆下,我們認識了那位“給哥兒買來三哼經”的保姆?我們記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異國老師、長媽媽、藤野先生。
(2)《父親的病》最后作者為什么說:“我現在還聽到那時的自己這聲音,每聽到時,就覺得這卻是我對父親最大的錯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懊悔并自責沒有讓父親安靜地離去。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對父親的愛和痛惜。
四、檢測法
檢測,即達標訓練與反饋檢測。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知識的基礎上,教師針對所定的教學目標及知識點,精心設計一組或幾組訓練題,及時反饋達標質量的情況。靈活性大、難度大的知識點或教學目標,可從側面設計標準型訓練題,從不同類型的檢測法進行檢測,可采用前饋性檢測、過程性檢測、反饋性檢測,并根據反饋檢測的信息,靈活調整教學方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實現整體達標。同時,要穩定并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知識的質量和數量,向周邊學科滲透。
在教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后,檢測這節課的效益:
1.本練習旨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的語意重點。
(1)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中哪個內容是強調的重點?請你仿寫一段話。)
“單是”以后的內容是作者強調的重點。
(2)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為說到原因時是用表示猜測語氣的“也許”。
2.下面這段話中連續使用了一系列動詞,仔細品味,然后自己寫一段話,也試著用上一系列動詞。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本題是從課內向課外的延伸練習,引導學生在體會這段話準確使用動詞的基礎上,學著用一系列動詞準確地描述一個游戲。
五、延伸法
延伸與拓展是創設懸念、激發興趣,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關鍵。學生做有代表性的練習題,教師提醒學生實現潛意識中知識遷移,觸類旁通,以此題為范例進行創造。但要使課堂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還需要一個再提高再創造的過程。用直觀的圖片和易懂的資料、還有結合當地歷史意義的鄉土資源,來使學生再度拓展思維。
例如:在講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留課后作業:
1.同學們,我們初步了解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要學習批判精神和寫作手法,請大家課后寫一篇運用反諷手法寫下當前社會道德的不文明方面的文章,題目自擬。
2.收集魯迅名言,以自勉。
綜上所述,高效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高效課堂應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語文課堂教學高效策略貫穿在語文教學的課內課外,每一個環節都應該精心策劃,需要教師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意志力,有靈活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李忠清.語文課堂之我見.中小學教育,2012,(3).
[2]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
[4]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教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