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梅
摘要:在教學中實施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參與機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而導學案的實施能夠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良性發展,它真正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通過導學案梳理教材知識點內容,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構圖,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體系,并進行學習反思。在導學案的幫助下,學生們能夠明白學習目標、找到學習方法,指導學習不斷進步。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導學設計自主學習
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用導學案來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是實現高效課堂的有效教學模式。那么,如何設計小學語文的導學案呢?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淺談如下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導學案
導學案是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設計的,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它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自主發展的路線圖。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它將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潛移化。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科學有效的訓練,達到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二、導學案設計的原則與要求及注意事項
1、導學案的設計的總體要求:導學案是課堂教學的總抓手,導學案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各個環節,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導學案要根據學科特點來設置,基本要求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知識儲備、小組任務、時間安排、課堂檢測等內容要考慮到層次,考慮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特點,按由易到難的順序編排,鞏固練習要設置選做題、思考題,“扶優扶強”。
2、導學案設計的原則:主體性原則: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做中學。導學性原則: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探究性原則: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層次性原則: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3、導學案設計的具體要求:導學案應該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導學案應注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體系;導學案應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導學案應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導學案與一般教案、講義的區別:不能把“導學案”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更不能直接照搬教輔資料。
導學案的設計一般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同步,適合于不同課型的教學需要。
4、導學案設計的注意事項:導學案中
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探究。在學案設計中要考慮學生是主角,通過學案創造“人人都思考、人人都參與”的機會,還課堂于學生,且問題的設計要有啟發性。導學案問題要有坡度,要考慮每個學生認知水平的層次。導學案要突出交互參與,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形成有序、良性的循環,共享信息資源,以實現傳統與現代教學的結合。
三、導學案設計的立足點
1、課前預習,導學過程———立足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要對學生的預習方法進行適當的指導。先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可以大聲朗讀可以默讀,形式不拘,不過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查閱教材、有關資料、工具書;也可同桌討論,完成學案中的自學內容;還可以要求學生用紅筆劃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或者帶著導學案上的問題看書,并標出自己尚存的疑問,帶著問題走進課堂。
2、課堂交流,合作探究———立足于學生的多元思維。導學案中設計的問題,既要源于課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維;既要有難度,又要與學生的思維水平相吻合,達到“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同時做到尊重學生的多元思維和個性化理解。
3、課堂檢測,鞏固所學———立足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對文本學習要點采用“課堂反饋練習”進行鞏固,看“立竿見影”的效果,是導學案的最大特色,改變了我們過去課堂是只講不練,效果未知的課堂特點。但是在檢測題的設計上,不僅要把握知識要點,落實基礎知識的掌握;更要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設計要有梯度,有層次。
4、拓展探究,課外延伸———立足于學生濃厚的興趣。課堂上的拓展點要凸現探究學習的特點,進行比較分析、進行聯想和想象,進行求異思維訓練,等等。課后的延伸,要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有興趣才會有創新。
四、導學案的基本結構
1、學習目標及重難點。內容包括:課時數、課題名稱、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2、學習準備。內容包括:基礎知識落實、學習方法指導、課文寫作背景、課文內容自主閱讀理解。
3、自主學習。主要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答案基本上在課文中能夠找到,通過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4、合作探究,與課文有關的一些比較難一點核心的問題。要注重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這類問題一定要讓學生有話可說。
5、鞏固拓展,能夠鞏固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且注重題型和提問的方式變化多樣,或找與課文有關或有密切關系的美文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以上是我結合多年來的課改實驗進行的一些總結。當然,課改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新的困惑和問題仍然會出現。只要我們堅定地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堅持不懈地進行改革不斷摸索和探求,在課改中解放思想,不保守;求真務實,不花哨;面對困難,不回避;逐步完善,不停步。我堅信,我們一定會在課改的道路上看到最美麗的風景。
參考文獻:
[1]郝琦蕾:“學案導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4年06期。
[2]容中逵:學案導學的三重判讀[J];課程.教材.教法;2014年08期。
[3]陳紅星:踐行“學案導學”的收獲與反思[J];基礎教育研究;2011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