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娟
摘要: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組成中重要的一部分,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技巧、音樂素養還有音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傳統模式注重班級合唱教學的實用性還有普及性,主要是排練一些固定好的曲目。但是,在當前社會教育行業的改革背景下,新課程標準規定音樂合唱教學要呈現出不同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教學合唱,滿足新課標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提出的要求,需要音樂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從多個方面和角度提升合唱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從而使學生的音樂水平還有音樂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有效策略
在小學教育階段,音樂是一門培養學生音樂感知能力以及審美素養的重要課程,而合唱教學作為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不僅可以激發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升敢于開口唱歌的信心,還能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音樂能力。但是,傳統的合唱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單調枯燥的教學方法,音樂素養不是很高的音樂教師,甚至有些學校的音樂課程是由其他專業的教職人員兼任的,這些問題不但會消耗學生的學習熱情,還難以發揮合唱教學的積極作用。因此,需要小學音樂教師尋求有效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增大合唱教學的課堂效率和質量。
一、提高鑒賞訓練的質量
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而音樂鑒賞是一項感知、理解音樂的實踐活動。筆者認為,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的整體提升。這是因為小學生在有效提升鑒賞能力的同時也能夠使自己對音樂的審美思維得到發展,就可以令自己對音樂藝術的理解更加充分、細膩,還可以更多地感受到合唱帶來的和諧之美和愉悅之情。另外,有效展開音樂合唱教學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之一就是培養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因此,小學音樂教師需要采取各種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中鑒賞能力訓練的質量,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對合唱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大大提升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音樂教學中,獨唱、齊唱、合唱三者之間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而合唱相較于另外兩個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多聲部的和諧。為了使小學生充分感受到合唱獨有的魅力所在,在教授《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曲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先安排個別學生獨唱,再組織全班學生齊唱。之后,音樂教師再給學生們播放這首歌的合唱視頻,并要求學生鑒賞合唱的歌曲,以此來幫助他們提升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教師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也要經常播放一些可供觀看和鑒賞的合唱視頻或者音頻,因為學生會在鑒賞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產生合唱的沖動,這對于激發小學生的合唱興趣和積極性來說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實施有趣的發聲訓練
可以這么說,沒有優秀的發聲,就不可能出現近乎完美的合唱。小學生只有在接受了一定的發聲訓練之后,才可能會更好地發出有力、動聽的聲音,才會整體提升合唱的質量。所以,有效的發聲訓練也是提高合唱質量和合成有效性的重要基礎。為了使發聲教學更有效,使發聲教學更有趣,小學音樂教師還需要克服發聲訓練的枯燥性、單調性,筆者建議教師采用活潑、有趣并且形式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展開發聲教學。相信小學生會在有趣、歡快的課堂氛圍中更積極地學習,從而使自己的歌唱能力和發聲能力得以穩步的提升。
眾所周知,人在發聲的時候最好不只用嗓子發聲,因為長期下去會對嗓子造成傷害,而運用腰部的力量進行發聲可以減輕這種傷害。為了使合唱教學的發聲訓練具有趣味性,教師可以把人的腰部形象地比作為一個氣球,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氣球源源不斷地向外放氣的過程,來讓學生明白利用腰部力量可以更好地發聲的道理。在這種有趣的教學中,學生的主動積極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其實,很多音樂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合唱教學也需要注重訓練學生的發聲,從而很難使學生的合唱成績達到預期的目標。所以,需要小學音樂教師注意的是,要想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合唱,有趣且有效的發聲訓練必不可少。
三、進行高效的音準訓練
學生的發聲會影響學生合唱的效果,同樣,音準也會影響學生合唱的效果。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大多數都是剛接觸音樂,也沒有受過專門的音準訓練,所以有些學生的音調可能不準。而我們都明白,合唱的質量會受學生音準的影響,所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減小不準確的發聲對合唱的影響,從而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小學音樂教師要積極開展合理、有效的音準訓練,幫助學生可以唱出聲調更準確的歌曲。為了更好地解決小學生的音準問題,小學教師可以在具體的音準訓練過程中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還可以將多個方式結合起來綜合運用,來更高效率地幫助他們糾正不準的發音,從而為以后的合唱奠定基礎。
例如,有些難度比較大的音程,學生很難將其唱準確,此時,小學音樂教師就可以運用柯爾文手勢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明確地掌握兩個音之間的距離,而且這種方式也能很好地促進小學生對音程的記憶。除此之外,特別是在無伴奏合唱的情況下,將柯爾文手勢充分、有效地科學利用起來,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小學生的音高。由此看來,柯爾文手勢對于提升合唱教學中音準訓練的效率來說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上面提到的運用柯爾文手勢教學,還有很多其它的有效的方式,如讓學生進行視唱、借助器樂輔助教學等。
綜上所述,對音樂的鑒賞,對發聲的運用,對音準的掌握等都是提升小學生音樂能力和綜合音樂素養的重要內容。為了使小學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得以有效展開,需要教師個人具有較高的音樂素養,擁有豐富專業的合唱知識,并且可以從多個方面展開有效的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從合唱訓練的點滴人手,逐步、全面地提升學生的音樂技巧,從而加強培養學生的合唱技術,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爭取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以此來達到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