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雅靜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具有強的生命力,表現在傳統文化極強的融合力和凝聚力,是民族精神的延續,是在漢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中華五十六個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豐富文化內涵的總體表現,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與驕傲。然而,人類進入=十一世紀以后,經濟全球化、網絡全球化、科技全球化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娛樂方式,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被逐漸消解,長此以往,傳統文化就會完全消失,不復存在。為了不使我們中國人遺憾、后悔,我們每個人有責任有義務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努力使中國傳統文化重新綻放光彩,恢復生機與活力,使我們的傳統文化重新發出奪目的光彩。小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此時的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引導他們去嘗試、去體驗、去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人生智慧、價值觀念、道德理想、人生追求、情操境界以及對世界感知的方式,激發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必將得到傳承和發揚。下文就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探究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一、為什么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要從小學做起
2017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趙光育提出: “傳統文化教育要從小開展普及教育的理念,并指出幼兒園、中小學在開展傳統文化普及教育時選擇的內容應具備體驗性和趣味性,并且傳統文化的教學應與音體美課程相融合,方能被幼兒園、中小學的學生所接受?!庇纱丝芍?,小學生作為未來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讓他們充分接受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才能認識自己,才會有民族認同。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創造源泉,校園文化作為承載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決定著國家的未來,影響著民族的復興。小學音樂教育是培養小學生審美的一種重要途徑,通過音樂學習不但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更能增加小學生的文化素養,通過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音樂作品,認識中國傳統的獨有樂器,可以讓小學生領略傳統文化之美,樹立民族自豪感,并能拓寬他們的音樂視野[1]。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一)在欣賞歌曲的配樂與歌詞過程中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音樂不是知識型的學科,音樂是非語言的信息,不具象的藝術,不是說教型學科,音樂本身就具有極大的感染性,聽到節奏感強的音樂,人的表情或者身體就會不由自主的跟著音樂動起來,學生的情緒也會隨之高漲起來[2],因此,音樂課上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這個特點,在欣賞歌曲的配樂與歌詞過程中了解傳統文化。比如在欣賞著名兒童歌曲《送別》時,其中歌詞“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背鲎灾袊皩W堂樂歌”最為杰出的作者李叔同之手,他是較早注意將民族傳統文化遺產作為學堂樂歌題材的啟蒙先驅,他填的詞繼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良傳統,用語樸實,富有真情實感;渲染了離別氣氛,有些傷感;多押韻,朗朗上口,聲轍抑揚頓挫有致,意境深遠而富于韻味。仔細欣賞配樂中淡淡的笛音與歌詞中的“笛聲殘”相得益彰,笛子作為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中國傳統吹奏樂器,配樂中悠揚的笛聲仿佛吹出了離愁,把作者想要表達的友人分別時的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此歌堪稱音樂與文學的完美結合,被數代中國人經久傳唱。僅僅這一首歌,無論是從配樂還是歌詞,潤物細無聲的滲透著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開展傳統文化進課堂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體會中國傳統文化
盡管不少小學音樂課堂上開展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但不夠豐富多彩,相對比較單一,單憑觀看欣賞是不會有深刻記憶的,正所謂“看人十遍,不如自己動手做一遍”,因此,開展傳統文化進課堂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體會中國傳統文化,讓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綻放光彩。比如川劇表演中的經典劇目《變臉》以及燈戲《皮金滾燈》等等,《變臉》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特殊技巧表演,是四川地方劇種的表演絕活,享有“國寶、絕活、奇觀”的美譽。其臉譜通常不會選用人們所熟知的人物,繪制臉譜選用顏色對比鮮明、表現形式粗狂銳利,用于揭示劇中人物的內心及思想案情的變化,即把不可見、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形象,繪制在臉譜之上,通過怪誕猙獰的臉譜變化表現出人物的情感波折和內心激變之處,無論是平頭百姓還是國外友人對這種獨樹一幟的表現形式是打心眼的認可……《皮金滾燈》皮金是一個十分怕老婆的“粑耳朵”,老婆懲罰他端了一盞油燈來讓他頂在光頭上,要他頂著燈隨音樂扭擺起舞、鉆板凳、翻跟斗,還要跳在高凳上將油燈吹滅,故事情節生動,特技精彩,配樂節奏感極強,如果能使類似這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入小學音樂課堂,近距離與師生們接觸,讓學生近距離觀看甚至觸摸到臉譜、近距離的觀看變臉中的吐火,必將會把課堂氣氛推向前所未有的高潮,通過這種課堂活動,讓小學生從聽、看、行各方面浸潤傳統文化,引導孩子們走正確的道路,樹立孩子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重要的啟蒙作用。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因此,當音樂教育之中滲透傳統文化時,能對學生的信念、理想、氣質、性格、能力等產生積極的影響,傳統文化和音樂教育的相結合,必將能讓傳統文化有了更好的傳承。
參考文獻
[1]薛媛,淺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J]北方音樂,2018,(09):201.
[2]楊佩客.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索[J]北方音樂,2017,(04):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