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平 謝俊
【摘 要】對針灸治療中存在的醫院感染問題以及對策進行研究。與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以及規范進行檢查與監督,對針灸中問題提出相關有效措施,為后期醫院感染問題提供可靠參考依據。
【關鍵詞】:針灸治療;醫院感染;問題及對策
Abstract to study the problem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check and supervise with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andard, to put forward relevant effective measures for acupuncture problems, and to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for later hospital infection problems. Key words: acupuncture treatment; hospital infec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隨醫療技術不斷進步,患者健康理念不斷提升,對選擇病癥治療方法時較為慎重,因中醫治療方法歷史悠久,并且具有較高安全性,所以備受患者青睞。中醫針灸因應用范圍較廣,為中醫療法中常見內容[1]。但由于中醫療法對于相關無菌操作以實踐訓練方面較為欠缺,導致針灸科中感染現象頻繁發生,加強其感染控制工作為重要工作。本文將針灸治療中存在的醫院感染問題給予分析后提出相關解決對策,現報到如下。
1 針灸操作中問題
1.1 醫院感染控制中知識不足
醫院感染中知識不足為基本原因,因針灸科醫生在醫院感染管理中未經過系統化培訓,導致在操作中對無菌標準操作流程并不熟悉;傳統醫學觀念影響較重,在手部衛生與消毒方面等不重視,同時自我防護意識較為薄弱[2]。
1.2 分區不明確,空氣傳染性高
針灸分區在劃分方面較模糊,清潔區與污染區范圍不明確;針灸、艾灸、拔火罐等項目均在診室中進行,形成人員出入量過大,細菌帶入率過高;因患者在治療中暴露在外面積較大,所以不宜開窗,導致診室內空氣流通率低;艾灸治療中,艾條燃燒后空氣中存在較多微粒,對空氣質量具有一定影響。同時針刺與埋線等治療屬性為侵入性,操作中對人體正常屏障給以破壞,同時結合空氣不流通而導致科室內細菌超標,在操作過程中易將致病細菌帶入體內,針刺部位易發生感染[3]。
1.3 一次性針灸器具保存不規范
一次性使用針灸器具未嚴格按照保存要求進行存放,存在受潮或受壓等情況,可能導致包裝破損。醫務人員在操作前未認真執行技術操作規范,對一次性針灸器具檢查不仔細,存在感染隱患。
1.4 操作前后手衛生意識不強
因醫務人員專業知識與實踐培訓較為欠缺,導致依賴于傳統針灸治療方法,對于手部清潔衛生較為忽視;醫院洗手設備配置不健全;因工作量繁重以及人員欠缺等原因導致對手部衛生較為隨意,存在較高針刺感染風險。
1.5 穴位皮膚消毒不規范
針灸科在無菌操作中不具備專業條件,僅以含量2%碘伏對針刺穴位進行反復擦拭,消毒直徑小于1cm,不僅不具備消毒作用,而且易使細菌擴散,對患者具有潛在威脅。
1.6 職業暴露防護措施不到位
門診患者對相關傳染病不具備相關診斷依據,導致傳染病攜帶者直接進行針灸治療,與醫務人員形成交叉感染,形成職業暴露。同時使用后的一次性針灸器具垃圾分類不明確,銳器盒使用不規范,導致尖銳部分易劃傷醫務人員以及清潔人員,進而引發不必要的傳染現象。同時因感染情況不明,導致醫院感染部對此類事件不明,進而缺乏隨訪調查。
2 解決對策
2.1 完善醫院感染知識培訓
對全科人員進行相關培訓,主要包含醫院感染管理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手衛生規范以及職業暴露防護等,對醫院感染知識與醫院感染意識進行強化。科內成立感控小組,主要以護士長、科主任以及兼職醫師、感控護士等組成,將醫院感染管理中存在問題給予指出,并且經過深入分析后給出解決政策。對手衛生、醫療廢物處置、診療環境、醫務人員無菌技術等給予檢查,上報至醫院感染部,由科室填寫整改措施及結果,并上報醫院感染部[4]。
2.2 明確區域劃分,統一物品消毒
診室區域分為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半污染區為患者診療區;污染區為針灸器具使用后存放區;清潔區以相關針灸器具存放區。對診室內空氣在無患者時給予通風,以30min為宜,2次/d;同時封閉狀態下科室以空氣消毒機給予消毒。將就診流程給予統一,杜絕閑雜人員隨意進出。對診室內物體清潔程度給予觀察,若出現污染情況,應給予5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治療車內配置醫療廢物容器與速干受消毒液,將使用后針灸器具放入銳器盒內后,再進行分類,降低感染風險。
2.3 規范一次性針灸器具保存
針灸室內應將一次性針灸器具單柜存放,儲存于干爽適溫條件下,防止一次性針灸器具受潮或受壓,以致包裝變形或破損,專人管理,認真交接。定期檢查一次性針灸器具的外包裝、有效期、密封性,溫度濕度是否適宜等。針灸前操作人員再次詳細檢查,正確取用一次性針灸器具,防止在操作過程中被污染。
2.4 對醫務人員手衛生進行規范
診室洗手池內水龍頭應采用非手觸式,并且對速干手消毒劑、干手設施以及洗手液進行配備,并且在顯眼處張貼洗手“七步”圖。為醫務人員配備“口袋裝”速干手消毒劑。同時將《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及洗手圖等相關內容納入考核內,使醫護人員正確掌握“七步”洗手法,對手部衛生引起重視。詳見表1。
“七步”洗手法步驟、內容及注意事項
第一步(內):洗手掌。將雙手以流水打濕,涂抹洗手液或香皂,掌心交叉進行揉搓;第二步(外):清洗背側指縫。手心與手背相交互相揉搓;第三步(夾):清洗掌側指縫。掌心與掌心相交,進行揉搓;第四步(弓):清洗指背。手指關節進行彎曲,一只手成半握拳狀與另一只手掌相互揉搓,并交換進行;第五步(大):清洗拇指。將手掌與大拇指進行揉搓,交換進行;第六步(立):清洗指尖。各手指關節處于彎曲狀態,將手指尖與另一手掌心進行合攏后,旋轉揉搓,交換進行;第七步(腕):洗手臂、手腕。揉搓手臂、手腕,雙手交換進行。
2.5 注意事項:將手上所有佩戴物件給予摘除后,再進行仔細清洗,避免有遺漏處。2.5對穴位皮膚消毒進行規范
以穴位為中心進行螺旋式擦拭,方向以中心向外旋轉,直徑在5cm以上;結合操作情況而對其醫務人員給予增減,主要目的為徹底消毒,避免感染。
2.6 加強標準預防與防護意識
將相關傳染攜帶患者給予第一時間隔離,將解除患者給予防護措施。將使用后針灸器具放置銳器盒內放置污染區,再由醫療廢物回收中心進行回收集中處理,避免造成不必要劃傷與感染。
3 小結
實現針灸科醫院感染中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前提為增強醫院領導重視度,同時將醫院感染管理中問題給予指出后對其進行相關意見指導,對于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以及提升醫院感染防控意識,將各項規章制度以及無菌操作原則醫務人員熟練掌控,進而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
參考文獻
劉芳.中醫特色門診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及相關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72):264,273.
郜明月,趙宏,王瑩瑩, 等.針灸治療感染性疾病的作用及優勢[J].中醫雜志,2017,58(16):1426-1429.
尉永紅.醫院感染管理對針灸治療院內感染現象的預防與控制[J].中國民間療法,2019,27(5):108-109.
張旭,趙建新,田元祥.針灸治療慢性尿路感染1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9,27(5):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