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鑫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急診冠脈介入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遵循治療方式的差異性,擇取病例時段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例80例分組,設置對照組應用常規藥物治療納入40例;研究組應用冠脈介入術納入40例,對比搶救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研究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95vs80%),并發癥發生率研究組比對照組低(10%vs30%),差異顯著,P<0.05。結論: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急診冠脈介入術治療,臨床療效佳,可提高臨床救治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關鍵詞】: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安全性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多發性心內科急重癥,是因冠狀動脈血供不足、阻斷而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壞死性疾病,以心律失常、胸悶、休克等為典型癥狀,具有發病突然、病情危重、疾病進展迅速等特點,臨床救治時間短,且病死率高,因此需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應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可有效開通堵塞及狹窄冠脈,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是一種有效治療方式,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保障其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以病例時段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例80例,旨在探究急診冠脈介入術臨床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遵循治療方式的差異性,擇取病例時段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例80例分組,設置對照組40例:男女22:18,年齡48-76歲,均值(59.23±0.52)歲;研究組40例:男女24:16,年齡49-78歲,均值(60.15±0.51)歲。2組樣本基線資料一致,差異小P>0.05,項目可行。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藥物治療,給予患者常規低流量氧氣支持、補液等基礎治療措施;應用尿激酶,采取靜滴方式,劑量為120-200萬U;12h后應用低分子肝素,采取靜滴方式;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每日1次,單次劑量100mg;硝酸異山梨酯片,口服,每日2-3次,單次劑量5-10mg,總劑量在10-30mg之間;瑞舒伐他汀,口服,每日1次,單次劑量為10mg。
研究組應用PCI術治療,術前予以患者阿司匹林100-150mg與氯吡格雷75mg,完善各項指標檢查,確保患者符合治療適應證,3d后在患者生命體征各指標穩定的情況下行PCI術,首先進行冠脈造影,進一步明確患者狹窄部位及范圍,指導患者取平臥位,給予局部麻醉,于患者股動脈、橈動脈處給予穿刺,進行球囊擴張,置入導管,然后置入導絲、球囊,進行血管擴張,逐漸開通狹窄,對患者血壓、呼吸、心率等指標給予密切監測,并給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藥物治療。
1.3 觀察指標
搶救成功率:評價標準為患者接受治療后,血管殘余狹窄情況小于30%,無血管閉塞,所有或部分血運重建得到明顯的改善,無死亡情況為成功[2]。
觀察2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以SPSS24.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救治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以[n/(%)]表示,P<0.05,具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搶救成功率評價
研究組搶救成功率95%(38/40例),左心室衰竭死亡1例、腦血管意外死亡1例;對照組搶救成功率80%(32/40例),其中心肌梗死再發3例、重癥肺炎1例、左心室衰竭3例、腦血管意外2例。研究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統計學值(X2=4.114、P=0.042<0.05)。2.2并發癥發生率評價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10%(4/40例),其中心絞痛2例、心律失常2例;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30%(12/40例),其中心絞痛4例、心律失常6例、心功能不全2例,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統計學值(X2=5.000、P=0.025<0.05)
3 討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群體逐漸擴大,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多發急性疾病,具有發病突然、病情發展快,致殘、致死率高等特點,因冠狀動脈閉塞降低機體血流、心肌持續缺氧缺血導致繼發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嚴重者休克,呼吸、血壓、心率等發生異常,損傷患者心功能,危及其生命安全,選擇及時、有效的治療手段是改善疾病預后的關鍵[3]。
采取常規治療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在心室重構和急性循環功能障礙逆轉方面效果不佳,,其并發癥發生率高,整體臨床療效并不理想[4]。急診冠脈介入術通過設置冠脈支架擴張的方式,可以及時、持續開通心肌梗死患者相關動脈,從而改善冠狀動脈血流量,消除梗死情況,其效果比常規藥物治療更優,同時該治療手段治療禁忌癥少,各種并發癥發生風險更小,較為安全[5]。本次研究結果:研究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95vs80%),并發癥發生率研究組比對照組低(10%vs30%),差異顯著,P<0.05。由此可見,采取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安全性,比常規藥物治療更具優勢。
綜上所述,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急診冠脈介入治療,相比常規藥物治療,其整體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方面更為顯著,可促進心功能恢復,提高臨床救治成功率,同時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故可推薦臨床廣泛應用并推廣。
參考文獻
曹鸞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冠脈介入治療的臨床價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20,10(01):14-16.
陳鑫,趙平.替羅非班聯合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19,16(10):39-41+45.
寧國慶,劉廠輝,蘇華,李劍.冠脈介入治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對心室重構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20):106-107.
陳觀帝,陳冠鵬,黃小林.急診介入治療高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7,25(05):101-102.
劉剛.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診溶栓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1):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