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田田 姜莉莉
【摘 要】目的:探討系統護理應用于外傷性脾破裂非手術治療期間護理中的效果。方法:選取52例外傷性脾破裂患者,按照隨機方法分為2組,每組26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系統護理,比較兩種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首次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3.8%,對照組30.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系統護理應用于外傷性脾破裂非手術治療期間護理中,可顯著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風險,減少住院時間,對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有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外傷性脾破裂;系統護理;非手術治療;并發癥
近年來,意外傷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其中在腹部創傷中,脾臟是最易受傷的器官,約占腹部創傷總發生率的40%-50%,尤其在閉合性腹部創傷中,脾臟損傷也非常多見。目前,臨床治療脾破裂的主要原則是“在搶救生命的前提下盡可能保脾”,以保障脾臟咋完整性及其正常功能。不過在外傷性脾破裂患者非手術治療期間給予積極有效的護理配合對促進其康復效果十分關鍵。本院近年對此類患者實施系統護理,應用效果較好,本文對此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52例外傷性脾破裂患者,收治時間2018年1月-2019年10月。入組患者均符合外傷性脾破裂相關診斷標準[1],且無手術適應證,需接受臥床、對癥治療等非手術治療手段。按照隨機原則分為2組,每組26例。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齡18-53歲,平均(40.3±5.1)歲;觀察組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齡20-55歲,平均(41.1±5.2)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包括監測生命體征、飲食指導、糾正水電解質等,觀察組給予系統護理:(1)急救護理配合:指導患者取平臥或中凹體位,同時給予低流量吸氧,做好輸血及手術準備,以備萬一;如患者合并胸部創傷,如肋骨及肺挫傷,則要指導患者正確咳嗽、咳痰,預防肺部感染;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預防受寒感冒。(2)嚴密監測病情:在為患者持續進行呼吸、氧飽和度、脈搏等監護過程中,要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精神狀態,并注意觀察患者的黏膜皮膚色澤及溫度,嚴密觀察患者有無腹痛、腹脹情況;動態監測患者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及尿量,做好24h出入量記錄;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腦、肺、骨折等合并傷,及時發現患者有無血壓下降、尿量減少、神志淡漠、呼吸急促等異常,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3)心理護理:患者由于突然遭受意外重創,對其心理勢必會造成一定創傷,而且傷后患者要承受較為劇烈的疼痛及活動受限等不適感,難免出現焦慮、悲觀、暴躁等不良情緒,尤其如患者合并有氣胸、肺損傷、骨折等創傷,則其情緒很難保持平靜。故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積極有效的心理干預十分必要,護理人員與患者接觸及護理操作時要注意鎮定、有條不紊的進行,讓患者保持情緒平穩;鼓勵并引導患者及時傾訴,給予心理支持和安撫,穩定其情緒;病情穩定后應耐心為患者講解病情,并告知注意事項、治療方法及預后等,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提高治療及護理配合度;為患者介紹成功案例,并組織相同病情的病友之間進行交流互動,緩解其負面情緒,提高治療信心。(4)生活指導:患者臥床期間要定時協助其翻身,并為其擦洗身體,保持皮膚清潔,定期更換床單,做好口腔清潔;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主動或被動肢體運動,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為患者做好導管護理,并準確記錄出入量;指導患者多飲水,多進食高蛋白、高纖維素等易消化高營養食物,預防便秘;囑患者規律作息、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出院時囑患者合理膳食、情緒穩定、適當運動、定期復診。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首次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所有患者出院后隨訪半年,統計兩組患者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便秘、遲發脾破裂等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分析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進行x?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首次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現1例(3.8%)便秘,對照組出現7例便秘、1例肺部感染,并發癥總發生率30.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隨訪期間均未發生遲發脾破裂,復查CT顯示脾臟形態完整。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損傷控制理論的提出及臨床對脾臟功能認識的進一步加深,同時相關影像學檢查設備及診療水平不斷提高,在不影響患者生命的前提下,非手術治療成為臨床對外傷性脾破裂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大量研究證實,脾臟手術后患者存在較高的感染風險,嚴重者可導致死亡[2]。本院對有非手術適應證的外傷性脾破裂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療方式,同時對患者治療期間的護理進行了優化、完善,實施系統性護理。首先,患者非手術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要能夠及時、準確且有效的判斷患者的病情,以及時向醫生傳達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為治療方案的及時調整奠定基礎,也有助于預防多種并發癥;其次,在系統護理中,護理人員需熟練掌握所有監測項目的目的、方法及其與病情變化的關系,以便提高病情判斷能力;同時,護理人員注重對脾破裂患者心理訴求的滿足,給予全面、及時的心理干預和支持,改善其心理狀態及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配合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提示系統護理讓患者受益很大,與相關文獻觀點基本一致[3]。
綜上所述,系統護理應用于外傷性脾破裂非手術治療期間護理中,可顯著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風險,減少住院時間,對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有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M].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323.
郭改革.外傷性脾破裂非手術治療期間的綜合護理方法[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8,24(6):177-178.
賀君芳.34例外傷性脾破裂患者非手術治療期間的系統護理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9,25(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