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

【摘 要】:目的:分析小兒全麻手術的術后護理工作。方法:于我院兒科選取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兒科于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收治,患有不同病癥,需接受綜合外科手術、骨折定術、多指切除術等,在術前均接受全身麻醉。50例患兒均符合入組標準,并將其隨機分配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使用常規護理、整體性護理干預,每組25例患兒,對比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結果:使用整體性護理干預的觀察組,1例患兒出現氣道梗阻、1例呼吸抑制,并發癥發生率8%;應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出現2例氣道梗阻,1例呼吸抑制,2例喉痙攣以及1例喉水腫,并發癥發生率24%,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次,觀察組、對照組患兒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70.13±4.42)分、(71.26±5.67)分,數據間差異較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對照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94.26±5.67)分、(82.64±4.57)分,觀察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結論:將整體性護理干預應用于小兒全麻術后護理工作中可提高護理針對性,在保障患兒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臨床療效。
【關鍵詞】:小兒;全身麻醉;術后護理;整體性護理干預;應用效果
引言:全身麻醉是小兒手術過程中的常用麻醉方法,可有效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幫助手術順利開展。全麻雖然優勢較高,但由于手術對象為年齡較小的小兒患者,難免會對患兒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得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據臨床實際統計情況來看,小兒在全麻術后多會出現呼吸系統類并發癥,如常見氣道梗阻、喉水腫、喉痙攣、呼吸抑制等,進而影響小兒的正常呼吸,甚至會出現會面臨生命危險。通過對全麻術后的小兒使用針對性較強的護理干預措施可較大程度的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因此當前在小兒麻醉術后,應盡可能應用針對性較強的護理干預措施。本次對照實驗中筆者詳細分析了在小兒全麻術后使用整體性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有50例患兒參與本次對照實驗,主要存在四肢類疾病、泌尿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需接受不同類型的手術治療。同時據術前調查證實,50例患兒除本身病癥外無其他系統性病癥,家長同意患兒入組,并已在知情同意書中簽字。入組后按照麻醉術后護理方法的不同將50例患兒隨機分配為了使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和使用整體性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對照組男性、女性患兒例數分別為16例、9例,年齡在1~7歲之間,平均年齡(5.21±0.97)歲;觀察組共有10例男性患兒、15例女性患兒,最小年齡2歲,最大年齡9歲,平均年齡(7.26±1.39)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方法,護理人員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操作標準開展護理工作,并注意關注患兒生命體征變化情況。
觀察組需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使用整體性護理干預。(1)術前護理。在該階段中,護理人員應加強對家屬的健康知識宣教,讓家屬能夠了解手術麻醉方式的優勢,進而提高依從性。(2)術中護理。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在麻醉前要對患兒進行撫觸,降低因環境陌生而引起的焦慮,并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化標準配合醫生完成手術。(3)術后護理。①心理護理:部分小兒在術后麻醉蘇醒期間,極有可能會出現哭鬧情況,對此護理人員應做好心理護理,加強與患兒的溝通,如撫摸患兒,面帶笑容,并使用溫柔的語氣與其交流,或者擁抱患兒,讓其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關懷,緩解患兒緊張心理[1]。②體溫管理:在麻醉藥物的影響下,患兒的神經中樞系統會被麻痹,進而達到麻醉的效果,但在麻醉后患兒體溫調節功能會出現暫時性的紊亂,因此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其生命體征變化,尤其是在體溫方面,必須要做好保溫措施,如在病床上鋪設棉墊及肩墊、對所需注射的藥物均做好適當的加溫處理。③舒適度管理:全麻術后的護理過程中,應關注患兒的在舒適度情況。一般情況下舒適度可分為生理、心理兩方面,在生理方面護理人員應做好環境干預、病床衛生清潔,且床單、被褥、棉墊及棉墊等床上用品均應柔軟;其次護理人員應盡可能呼喚患兒乳名,并經常撫觸患兒。此外,由于醫學需要,可能需在患兒身體上粘貼電板,對此應盡可能選擇小兒無法碰觸的區域,同時應選擇小功率設備[2]。④并發癥護理:據統計分析來看,小兒全麻術后約50%的并發癥屬于呼吸系統類,如氣道梗阻、喉水腫等,因此護理人員應提高警惕性,做好并發癥防范。如對于氣道梗阻情況,應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頭部偏向一側,保持頭部后仰;對于喉水腫則是因缺乏彈力組織而引起[3]??傊?,呼吸系統類病癥的誘發因素多與患兒依從性不高導致呼吸道受阻而引起,因此護理人員必須要做好呼吸道通暢性護理,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1.3 觀察指標
本次實驗的觀察指標以并發癥發生率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為準。
1.4 統計學處理
將SPSS23.0作為本次實驗的統計學處理工具,結果使用X2值或t值檢驗,以(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1例患兒出現氣道梗阻、1例呼吸抑制,并發癥發生率8%;應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出現2例氣道梗阻,1例呼吸抑制,2例喉痙攣以及1例喉水腫,并發癥發生率24%,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2.2
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在小兒全麻術后,護理難度較大,且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易影響患兒的術后恢復情況,通過本次對照實驗分析來看,對全麻術后患兒使用整體性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較高,經實驗分析來看,使用該護理模式的觀察組,其并發癥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將整體護理干預應用于小兒全麻術后的護理工作中效果比較理想,適宜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吳寧寧,何政國.小兒喉罩全麻術后在PACU應用精細化復蘇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23:188-190.
李芹,陳紅,張野.循證護理預防小兒全麻術后呼吸系統并發癥的效果觀察[J].麻醉安全與質控,2018,02:100-102.
王暢.循證護理預防小兒全麻術后并發癥的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4:17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