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 邵華 龔蓓 李立華


【摘 要】目的觀察優先隨訪對綜合醫院精神科重癥精神障礙出院患者在生活質量方面的影響效果。方法選取精神科2018年1月和2019年1月的出院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將返院住院的病人列為復發案例,由專門護士對2018年1月出院病人按出院先后時間順序進行三次電話隨訪:出院后第一個月,第二個月及第三個月各一次;對2019年1月出院的患者進行篩選:對重癥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優先電話隨訪,依次隨訪三次,每月一次。結果優先電話隨訪可以促使患者在規律服藥,復診,飲食,睡眠,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在返院治療,藥物副作用方面有所下降。結論優先隨訪對重癥精神障礙出院病人更具指導意義,減少了返院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優先隨訪,重癥精神病患者,生活質量
精神疾病是一種高度復發性疾病,具有長期性,易復發性等特點,需要病人長期治療[1]。很多的研究表明重癥精神病患者更難管理[2]。出院后服藥依從性差是造成疾病頻繁復發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與病人及家屬的溝通很重要[3]。電話作為一種常用的通訊工具,可以在醫院和患者之間搭建一座橋梁[4],加強與患者在出院以后的聯系,使其在家也能得到到專業的幫助與指導[5]。有研究顯示電話隨訪可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和生活質量[6]。每個病人出院后都會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電話隨訪耗時長,因此優先隨訪的順序至關重要。世界衛生組織將生活質量定義為一個個體在其生活的文化背景和價值體系下,參照自己的目標,期望和關注對自己的生活狀態的感受與評價。生活質量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具體有四個方面組成:生理健康,心理狀態,社會關系以及與環境的關系。有研究表明睡眠情況,抑郁情緒,社會支持,就業狀況,醫療條件,藥物依從性及藥物引起的錐體外系不良反應等都與主觀生活質量相關[7],因此將飲食,睡眠,生活自理,服藥依從性,復診情況,回歸社會程度,藥物不良反應納入隨訪的內容,作為評價標準。
1 對象
資料來源:選擇我科2018年1月出院60人和2019年1月出院病人64人,共124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6例,最大年齡72歲,最小13歲,心境情感障礙72例,精神分裂癥25例,其他27例。
2 方法
2.1 篩選方法
在出院當天征得病人或家屬同意后,由護士將患者的一般情況登記在隨訪本上,并告知電話訪問的大概時間,目的。登記本包括以下信息: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址,電話號碼,住院號,診斷,所用藥物,住院天數及次數,再根據患者個體情況標記重點隨訪內容如飲食,睡眠,生活自理,服藥依從性,復診情況,回歸社會程度,藥物不良反應及對住院服務的意見和建議等。隨訪電話由工作經驗3年以上的精神科護士執行。2018年1月的病人按隨機抽樣確定隨訪的順序進行電話隨訪,2019年1月的隨訪病人根據《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規范(2018年版)》[8]將符合條件(嚴重暴力史,自殺自傷史,自知力缺乏,服藥依從性差,有嚴重藥物不良反應或嚴重軀體疾病,返院次數多,家庭支持差)的納入優先隨訪,進行連續三個月,每個月一次的電話隨訪。
2.2 電話記錄
護士待電話接通后先自我介紹,確認接電話者是否是隨訪對象及知情者,是否方便接聽(如場合不合適,不方便講述病情可約下次通話時間),詢問患者是否規律服藥,定期復診,病情穩定情況,能否生活自理,外出工作學習,服藥后有無不適等[9]。宣教:①講解疾病的特點,反復強調規律服藥,定期復診的重要性,有針對性的進行服藥,生活技能,社交技能,職業技能的訓練,改善生活質量,促進回歸社會[10]。②針對個體服藥的種類,講解藥物相關知識,及常見的不良反應,并告知出現后怎么處理[11]。③指導患者家屬識別復發先兆以及如何尋求幫助,如患者突然出現無故失眠,煩躁不安,敏感多疑,不與人溝通,不講衛生,無故發脾氣,不愿服藥或出現應激事件難以應付時要及時求助專業人員,及時就診。④在隨訪過程中發現由于對精神疾病的認識不夠,很多病人及家屬都有病恥感,回家后不敢告訴親戚朋友,獨自承擔巨大的社會壓力,以及周圍人異樣的眼光,給與家屬心理支持,減輕心理負擔也很總要。每次通話時間控制在20min內,特殊情況除外。隨訪中患者病情是否穩定以下作為判斷標準:危險性評估分為6級:0級,無符合以下1~5級中的任何行為;1級,口頭威脅,喊叫,但沒有打砸行為;2級,打砸行為,局限在家里,針對財物,能被勸說制止;3級,明顯打砸行為,不分場合,針對財物,不能接受勸說而停止;4級,持續的打砸行為,不分場合,針對財物或人,不能接受勸說而停止(包括自傷、自殺);5級,持械針對人的任何暴力行為,或者縱火、爆炸等行為,無論在家里還是公共場合。以危險性評估為0~2級的為基本病情穩定。
2.3 每月進行資料匯總
將病人出現的問題和意見反饋制成表格發給科室領導,制定解決方案,下次隨訪時給與反饋。
3 結果
表一顯示2019年1月出院患者在連續三次隨訪中,隨著隨訪的次數增加,患者在規律服藥,定期復診,合理睡眠,飲食,情緒穩定,回歸社會等方面都有提高,而在藥物副作用方面沒有顯著變化,在規律復查和規律服藥方面有波動。
通過表二,我們可以看出2018年1月出院病人的隨訪中,病人在規律服藥,復診,合理作息,飲食,情緒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返院率在下降。
4 討論
4.1 根據表一,表二分析,隨著電話隨訪次數的增加,患者在合理作息,情緒穩定,合理飲食方面有逐步增加,這可能與隨訪護士有針對性的隨訪教育和指導有關,護士可以針對不同患者采取個性化的指導,患者接受信息的效果明顯提高,護士持續跟進患者的家庭康復情況,出現問題隨時幫助解決,也逐步增加了患者對護士教育指導內容的理解,使遵醫行為更好。
4.2 表一和表二患者在規律服藥,定期復查方面出現波動,可能與出院后情況的穩定而自行減藥或藥物副作用的出現而自行減藥有關,另外門診掛號難也是復診不規律的主要原因。患者在藥物副作用方面出現波動可能與隨訪護士的更換,造成指導的不連續,以及患者及家屬的接受理解能力不同有關。
4.3 通過表一和表二的對比可以發現,優先隨訪比常規隨訪在規律服藥,定期復查,合理作息,情緒穩定等方面都一定的提高。在藥物副作用,返院率方面有降低,說明采用優先隨訪可以指導重癥患者及家屬更早識別藥物副作用并及時向醫生求助對治療做出調整,避免再次返院治療。但是在回歸社會方面沒有顯著提高,可能與精神疾病對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有關,患者出院以后康復治療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社會加大力度去幫扶。
在電話優先隨訪過程中大多數患者和家屬對我們的服務很滿意,對印象深刻的醫生護士進行了表揚,但是也搜集到一些家屬及病人對我們的建議和抱怨,比如掛號難,醫院食堂伙食差,侯床時間長等。護士每月將這些問題匯總反饋給院領導及科室主任,組織大家一起討論解決方案:增加了出院時示范官網掛號的流程,微信掛號,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向醫院反映食堂伙食等解決方法。電話隨訪是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延續,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將院內治療擴展到了院外服務,而優先隨訪作為一種高效的隨訪方法,可以幫助更多的重癥精神疾病患者提高就醫依從性,降低疾病復發率,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陸林.沈漁邨精神病學(第六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775-779.
黃文飛,胡興濤.重性精神病的管理現狀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19):94-96.
刁艷云,王衍芝,吳英麗.強化教育對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遵醫行為和康復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6):481-483.
董玉靜,尚少梅,么莉,等.國外延續性護理模式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9):20-23.
紀玉秀,呂江玲,趙艷玲,等.精神病人及其親屬的護理[J].齊魯醫學雜志,2009,24(1):77-78.
楊華梅.電話回訪式延續護理對精神分裂癥出院患者服藥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月旬),2017,(4):114-116.
王一鑫,張云淑,栗克清.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8,35(5):49-5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各種規范(2018年版)[J].2018,25(7):11-22.
孔蓮娥,陳艾華.電話回訪對精神分裂癥病人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12):87-88.
張雪英,王樹珍,余莉,等.門診隨訪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療效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8):585-587.
王艷梅,鄭愛民.循證護理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應用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8(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