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磊
摘要:經濟發展是國家增強國力,國民提升生活水平的根本,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過去幾年當中,一直都以經濟發展為中心,這一發展理念使得我國在其他國家更短的時間內獲得了更大的發展成果,使我國綜合國力有了提升,使國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改善。但是,由于經濟發展成果的發展方式,使得我國在過去幾年的發展當中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做出了很大讓步,這也使得我國在此后的十幾年當中,必須對過去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整改。文章詳述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對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進而對如何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系統研究。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發展;關系
事實上,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對立的。保護生態環境能夠使經濟發展獲得更大的空間,同時,從時間角度上來看,也能夠推動經濟在更長的時間內實現更為持續的增長。相應地,發展經濟對于環境保護也有重要作用,經濟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能夠反哺生態環境保護污染和破壞造成的危害,使得生態環境治理能夠獲得更充足的資金,獲得更有效的技術措施。因此,對待二者之間的關系必須拋棄舊的對立觀念,建立新的協調統一的關系認識,推動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齊頭并進、協同發展。
一、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經濟發展對于國家整體發展水平而言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經濟發展能夠推動內部基礎設施建設,使得國家軟硬件建設得到更大的提升,國家整體服務水平得到新的改善。這樣,國民在社會當中就能夠體驗到更為便捷舒適的服務,社會整體氛圍也能夠保持得更好。其次,經濟發展能夠給國民生活水平帶來實質性的提升。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國民生活水平高不高直接決定了國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因此,提升國民生活水平就成為了衡量國民幸福感的重要參照和指標。而經濟的發展就能夠直接推動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國民整體生產生活水平得到實質性的飛躍。此外,經濟發展也能夠使社會更加穩定繁榮。經濟的發展關系到民生,也關系到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經濟發展得好,國家就能夠為國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提供更好的教育和醫療條件,使國民滿意度大幅提升。在國際上也能夠有更為雄厚的資本參與國際投資和合作,彰顯大國風范,獲得國際話語權,為國家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隨后,經濟發展還能夠推動國家的文化發展。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文化產業發展得好,不僅能夠反過來帶動國家經濟的整體性發展,還能夠在國家上樹立大國形象,輸出價值觀,獲得更多其他文化的了解和認可,從而有力推動更多文化和經濟行業的合作交流。
二、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生態保護對于國家來說是一個長遠的戰略問題。首先,生態環境是人類生活的前提。有了健康的生態環境,人類才能夠生存下去,才能有之后的人類繁衍和經濟發展。可以說,生態環境是人類一切行為和發展的基礎,自人類誕生以來,人類的一切資源都來自于自然的饋贈,如果一味追求經濟發展而不關注生態保護,就是丟掉了初心,丟掉了根本,沒有初心和根本,人類又何談發展。其次,生態環境是人類經濟發展的前提。有了健康的生態環境,人類的經濟發展才能夠保持長期發展。因為我國的發展要放在一個更大、更長的時間維度當中進行考量,發展不能夠僅著眼于當下,著眼于收益,還要著眼于未來,著眼于子孫后代,因此,經濟發展要提倡建立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的可持續發展,這樣才能確保人類文明在今后的時代里保持發展和穩定。
三、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
(一)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理論共識
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生態環境必將受到影響。二者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它們相輔相成,卻又在一定時期存在著一些矛盾。在長期的經濟發展中,生態環境作為被犧牲項,成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的助燃劑。但是,經濟發展的腳步不能夠以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這樣只能使人類之后的幾代人面臨更加窘迫的境地,使人類由于生態環境惡劣,資源枯竭,導致經濟發展停滯,人類社會發展進入尷尬境地。因此,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依存的,不能夠單獨著重于一方面發展,這樣很容易打破平衡,使社會生產生活受到不利影響。基于以上現狀,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梳理出了以下幾點共識:第一,生態環境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保持經濟增長的前提是確保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保護,必須設置生態保護紅線,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能夠逾越這條紅線,打破二者之間的平衡;第二,經濟發展對于生態環境的確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有時是可修復的,有些是不可逆的,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免除因經濟發展給生態環境造成的毀滅性不可逆的破壞;第三,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必定會對人類社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人類社會當中的內容是龐雜的,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必須維持一個平衡點,一旦平衡被打破,人類社會當中的很多內容將會產生連鎖效應,不利于人類社會的全面發展。
(二)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問題在理論與實踐中的矛盾
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看起來簡單明確,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難度和問題。首先,發展對于每個國家來講都是不同的。對于發達國家來說,其已經通過數年的經濟發展實現了社會的進步,已經將國民的生活水平提到了一定的程度,因此,發達國家相當于已經進入到了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階段,已經渡過了依靠破壞生態環境換取經濟效益的時期。此時,提出環境保護的理念和措施,就能夠獲得來自社會的廣泛支持,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舉措也就能夠真正實施下去。其次,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治理已經被破壞的環境存在著一定的難度。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在資金和技術支持方面,發展中國家都存在著較大的局限,很多依靠技術手段才能解決的問題,在一定時期內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同樣地,由于生態環境的破壞范圍較大,必須依靠龐大的資金作為支持,但是,在選擇經濟發展或者是環境治理方面,基于不同的社會發展程度和國情,有時候很難進行取舍,因此,只能是基于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或者是不同的國家發展程度當中,這一問題才具有探討的合理性,才能夠以發展的眼光得到全面的分析探討。
四、經濟發展造成的生態問題
(一)水體污染
經濟發展基于很多發展的基礎項目,工業項目就是其中的一種。在工業項目中,很多項目在發展之初,為了獲得較高的收益,沒有對環境保護給予足夠的關注,這就導致這些工業生產企業在進行生產過程中,將很多廢水直接排放到河流當中。這些工業廢水當中很多重金屬嚴重超標,一旦進入到生活用水當中,勢必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巨大影響。此外,這些含有毒素的工業廢水還會滲入地下,進入地下水體當中,一旦超出自然水體自我凈化的臨界點,就會造成嚴重的水體污染。
(二)大氣污染
此外,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類對大氣環境也造成了嚴重污染。首先,為了追求經濟的發展,必須保證有足夠的能源為各個行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過去,主要的能源都來自資源化石燃料。比如煤炭、石油等。通過燃燒煤炭能夠產生大量的電能,這些電能又可以推動數以萬計的企業得以正常運轉,使城市得以在夜間燈火通明。因此,燃燒化石燃料以產生能源供應,給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而且,隨著人類對能源需求的加劇,更使得這種破壞愈演愈烈。因為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在燃燒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有害氣體,這些氣體最終會逸散到大氣中,形成巨量的氣體污染。其次,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工業化水平逐漸增強。體現在交通方面,就是越來越多的汽車出現在了大街上。一方面體現出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社會對于更高效率的要求,人們不得不選擇更高效率的交通工具作為匹配。這些交通工具的尾氣排放在城市上空形成了大量的有害氣體,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
五、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關系的措施
(一)必須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在過去幾百年的人類發展史上,很多發達國家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通過對自然環境的索取,達到經濟發展的目的。但是,在今天來看,這條道路已經不再適合于發展中國家。這主要是由于:第一,發達國家在過去一段時期的發展過程中,通過自然資源的消耗,已經完成了資本積累,這些資本堆積使得這些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方面站在了一定的高度上。從全球的角度來看,世界科技和經濟發展腳步已經進入到21世紀,全球可用的生態資源已經不多,如果繼續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勢必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危害。其次,我國與發達國家的人口結構及自然環境不同,沒有絕對的可比性,我國有著數量龐大的人口,因此,更需要對環境保護加以重視,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的發展。
(二)必須致力尋求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要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首先必須確定今后要選擇的發展路徑,做到在二者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基于此,我國必須選擇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可以分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經濟發展的可持續,二是生態環境的可持續。要確保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和連貫性,因為經濟的發展最終還是要以生態環境作為原始的材料,一旦這個原始材料枯竭,經濟發展就是一紙空談,一切的經濟發展形式都將受到威脅。此外,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和連貫性是著重于更高維度和更深遠的歷史眼光做出的判斷。這一代人不能夠僅為了追求物質生活,而忽略了人類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人的生活和生存,否則,人類發展的延續性就受到了威脅,又何談經濟的短期發展。
(三)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要做到真正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就必須拿出新的措施和新的發展方式。基于保護生態環境的共識,人類必須改變過去的生存和消費模式。首先,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將生態保護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是否會造成環境污染來確定生產模式,并從中選擇最優的方案進行生產。采取這樣的生產方式,雖然相比過去粗放式的生產模式而言會提高生產成本,但是對生態環境會形成有力地保護,總體而言對于經濟發展還是有利的。其次,在人類消費過程中也要滲透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上面提到的改變生態模式是從源頭上實施環境治理,而改變消費模式就是要從人類消費習慣的下游入手,將生態環境保護進一步推廣開來,使人類更深入地意識到生態保護對于 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現實意義。
六、結語
綜上所述,要梳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首先要建立正確的認識,要站在今天時間節點上,總結過去,展望未來,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宏觀的思維思考和統領問題,進而在二者之間尋求平衡點,找到最優解。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已經不能再繼續重復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為生態的破壞在一定的時期內幾乎是不可逆的,一旦破壞就沒有回旋的余地,因此,要選擇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推動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齊頭并進,為人類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博.如何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對河南省駐馬店市經濟發展方式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4(13):23-25.
[2]孫麗華.關于環境保護問題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J].企業研究,2014(06):15-17.
[3]胡仙芝,余茜,李小方等.公共政策視野下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環保政策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J].新視野,2012(03):62-65.
(作者單位:陜西神木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