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如意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了,現代生活意識也發生了改變,人們逐漸從以核心戶為基本單位的居住形態向多樣化形態轉變,健康觀念也愈發收到人民群眾的重視,因此人們對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在城市居民渴望走出快節奏的工作壓力環境,到郊外去放松緩解下壓力,調劑下心情。由于市場上的這種需求,度假型產品應運而生。
【關鍵詞】度假;產品;特點
本文分析了用戶需求及用戶在選擇產品時期待怎樣的居住體驗。并從經濟、地域兩方面入手闡述了他們對度假型產品室內設計的影響情況,并提出了設計的幾條原則。
1、度假型產品的客戶群體
市面上的度假型產品往往徒有其名,并沒有真正把“度假”的概念揉進設計當中,讓居住其中的住戶沒有得到良好的體驗,其室內設計與其發展速度不對應,從而很多客戶購買入住以后,大戶上當,產生后悔的心理變化。
既然定義為度假,就說明產品定位休閑類,故而面向的客戶群里均為二套及二套以上的購買客戶及部分投資客戶群體。這類產品的項目前期主要是自主休閑類客戶,因此為了快速去化,需控制戶型面積,降低總價,所以小戶型產品是項目的首選,小戶型產品總價較低,購買的門檻相應也低。
度假產品的購買人群大多為項目周邊三個小時車程也就是方圓300km左右的客戶為主,職業分布集中在教師、政府工作人員、私企老板及企業公司中層以上管理人員。
小面積產品因其總價低、面積小的優勢,去化速度快,因此競爭優勢逐步放大。隨著購買需求的不斷提升,普通主流型產品競爭力減弱,容易受到小戶型和品質提升型產品擠壓,面臨尷尬。
所以開發時需控制產品的面積,符合產品多樣化的趨勢同時利用自身資源打造產品特色實現項目差異化競爭。
具體從消費人群年齡分布來看,度假產品消費主力軍以70后、80后為主,這部分人群追求生活品質,且同時為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消費能力高、消費觀念成熟。
休閑度假在中國是個新事物,一種新的社會生活方式。根據消費者休閑時間的長短,度假型產品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時間比較長一點,比如帶薪休假、年假等;
第二類:基本上是目前“五一”或“十一”黃金周的概念;
從總體來看,我國旅游產業已經進入到度假需求急劇增長的時期,部分人均GDP較高的發達省區已經進入了度假需求產生的階段。度假需求的產生意味著產生了一類新的市場需求,這類需求的滿足必須由市場提供一套新的產品供給來解決。
從客戶層面來看,度假產品具有以下相當明顯的消費特點。
①一地時間長。即,游客往往在一個地方停留較長的時間。
②消費方式上主要是散客和家庭式的組織方式。散客方式以自駕車旅游為主;而家庭式主要出現在環城市旅游度假帶中,尤其是在雙休日期間。
③復游率高。游客認準了一個度假地,甚至一個度假酒店,其忠誠度會非常高。
④指向集中。客戶的度假需求非常集中,對目的地的選擇也非常集中。
⑤對文化的需求高。度假游客要求度假地有文化,有主題,有比較豐富的內涵。
2、度假產品建筑設計特點研究
對于度假產品來說,度假的氛圍營造尤其重要。在此通過對度假建筑產品本身的研究分析發現,度假產品的氛圍體系構建主要由三部分內容組成,分別是:尺度舒適感、私密性和景觀性。其中尺度舒適感可以由大橫廳設計、大尺度開放空間、豪華主衛系統和挑空處理等方法來完成;私密性可以由分區設置和多套間設計等方法來完成;景觀性可以由交差排布、灰色空間的利用、贈送庭院,露臺、大面積落地窗等方法來完成。
由于度假產品與居家產品對使用產品的目的不相同,造成了他們對產品的訴求不同,這兩類的產品在建筑空間、建筑功能、建筑趣點上都有明顯的差異。
2.1建筑空間
2.1.1少隔斷的空間
少隔斷可以盡量的減少空間的分割,充分體現度假產品的舒適要求。打破傳統的空間分配,客廳、廚房和餐廳的大融合空間,充滿度假氣息。對度假客戶來說,享受級的衛浴空間是提升整個產品舒適度的關鍵。
2.1.2 強調灰空間的利用
利用懸挑屋檐、廊道結合庭院和景觀創造灰空間;灰空間突出室外空間向室內的過度,強調與景觀的結合和公共空間的處理;灰空間的目的是在于營造度假生活場景,用贈送體現出度假物業價值感。實際的效果是強化了度假者對空間的享受和室外景觀的占有,而不單單是一個觀景露臺。
注重灰空間的處理與強化,尤其是內外功能空間的連接和過渡,增加尺度感和情趣性
2.2 建筑功能
2.2.1 強調度假功能
僅需滿足必需生活功能,弱化部分廚房功能,導向休閑度假空間的最大化;突出增強套間功能可滿足度假的不同要求。
2.2.2 增加室外活動空間
大面積的私家園林是高端度假產品必不可少的要素;一個大露臺,可以閑坐觀景;作為度假產品可以考慮增加產品的室外活動空間,大面積的私家園林院落、大露臺,甚至可以考慮贈送私家泳池,而泳池是度假產品設計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買產品送泳池,讓客戶感覺更加超值。
2.3 建筑趣點
利用觀景陽臺和窗戶增大景觀面,特別是客廳和主臥的景觀面,強調景觀與彩光;增大開間,減少進深,增強舒適性;增強觀景陽臺和觀景窗的造型趣味性。
設計上盡量增大景觀面,減小進深,此外,盡量減少空間的分割,充分體現度假產品的舒適要求。強化臥房的舒適與奢侈,強化主臥衛生間的景觀。大面積的觀景臺,主臥與客廳直接與觀景臺連通,采光很好。
2.4 產品分類
3、度假產品室外景觀的設計特點分析
度假產品鑒于其特有的產品特點,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特別的客戶需要,其設計與城區的做法不一樣,外在環境成為了設計的主體,而建筑物退居其次,物融于景。
休閑產品面向的客戶群體,其基本目的在于尋找城市里沒有的環境體驗。大部分的客戶群體為社會上的精英階層,平日工作壓力大,對于休閑度假的要求以靜養為主,明顯區別于以觀光勝地以活動為主的消費群體的特性。室外景觀是滿足這種“休閑度假”需求的最佳手段。景觀設計可根據度假區所在的區域的自然景觀,利用當地豐富的植物資源,創造極具特色的休閑度假環境。設計師可以將度假居住者的注意力引向外圍的景致,同時可以用造景手法,將周邊的獨特環境引入,從而加深消費者的記憶并提升產品的知名度。
休閑度假產品在前期策劃階段,便應有景觀設計師為主要參與者,按照先環境后建筑的思維方式,根據其所在地域的自然及人文條件,將當地的建筑特色、材料、工藝、藝人與工匠、特色工藝品等,統一納入產品的設計范疇。度假產品應盡量避免使用城市產品常用的材料與做法,而應大量借鑒當地的傳統與工藝,既節省造價與建設時間,又為消費者提供了難得的體驗當地文化特色的機會。度假景觀設計,可以將石雕、木雕、陶藝、燒瓷、鐵藝、竹編、藝術玻璃等傳統文化,通過現代設計語匯加以整理與提煉,并應用到設計之中。景觀設計師還可以將當地具有特色的生活方式,融入環境之中,塑造獨一無二的度假體驗。印尼巴厘島度假酒店,即為結合人文環境與地域特色的典范,巴厘島雖有優美的濱海及山地風光,但其品質絕非世界之最,地域及人文特色與度假酒店在形式、功能、環境上的完全融合,是巴厘島酒店成功的秘訣。
度假類型產品在景觀設計中可以利用借景的手法,在能保留豐富的自然景觀的前提下完善區域的規劃,利用周邊優良的自然條件塑造產品的自身特色,將建筑本身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去,既是周圍環境的向內滲透又是度假產品環境的向外延伸。通過各種借景方式巧妙的結合,創造出更良好的人居環境.把人工與自然、功能與觀賞、技術與藝術、時尚與傳統有機地結合起來,盡情享受陽光、空氣、綠色、人、自然與建筑構成的和諧假期。
室外景觀本身作為一種設計元素,是獨立于建筑之外的,并非兩者擺在一起就能夠達到和諧的效果。相反,如果在一些細節上的處理手法不到位,就會給人一種刻板、失調的感覺。因此,要非常注重在細節上的把握,尤其在一些能夠體現出度假特色的地方需要注意把握景觀與建筑兩者的過渡與銜接,使得這兩個元素和諧共存,既非呆板的互相連接,也不是刻意將兩者間隔開來。
建筑園林化,將自然景觀和建筑和諧統一為一體,讓園林滲透到建筑的每一處布局中,成為建筑的一部分。園林式度假產品的設計,并不是簡單的建筑+園林,而是如何能夠讓建筑和園林景觀融為一體,需要把握的是兩者的藝術效果的融合共存。
以這種設計思路為前提,需要考慮的是:
①建筑規劃布局對于景觀園林營造的影響。園林景觀作為一種融入建筑的設計元素,本身是依托于建筑而存在的,因此,建筑規劃布局本身就決定了景觀設計的一些基本前提條件。
②景觀設計所需要達到的效果。當建筑布局已經定型,需要考慮的就是景觀如何配合建筑來展現最佳的整體效果,或者如何用景觀來襯托建筑的存在感。
③建筑和景觀兩者的融合與過渡。建筑本身的特性畢竟有別于景觀,反之亦然。需要處理的是 ,如何讓兩者在細部的處理上結合起來,使兩者的過渡自然和諧。
④景觀元素在整個建筑中所體現的整體統一性。無論希望最終的建筑風格呈現一種什么樣的風格 —現代、古典、自然野趣等等,在建筑景觀的營造上應該保持一種一致性,局部特性的凸顯不應該導致整體風格的渙散。
結語:
隨著行業的發展,度假的項目會越來越多,只有在項目初期,根據市場情況,對度假產品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探索出落地方式,才能更好的在眾多項目中獨樹一幟,脫穎而出,才能促使項目溢價,價值最大化,才能更快速的去化,符合客戶需求。
參考文獻:
[1]宋紫漫.小面積度假型酒店式公寓室內設計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2016
[2]胡荔香.文化型海濱旅游度假區的開發——以湄洲島國家旅游度假區為例[D].2005.
[3]連佳佳,等.淺談休閑度假酒店建筑與景觀設計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
[4]王偉.借景在小區景觀規劃設計中的運用[J].《硅谷》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