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偉 劉絲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國法治化建設道路中一個重要的戰略性舉措,它不僅進一步嚴格了立法、執法、用法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監督和實踐,而且將法治教育納入到了國民基礎教育體系之中,由此法學教育的改革日漸大眾化、多元化和體系化。與此同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方略也要求我們在全國范圍內充分崇尚和培養全民法治觀念,讓人民知法、懂法、用法,遇到事情找法律,解決問題靠法律,全面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化建設的建設進程。王瀚主持編纂的《法學教育研究》建立在法學教育的學術研究平臺之上,匯編了最新的法學教育教學研究動態和研究成果,從2009年至今已經出版了二十一卷,在最新出版的《法學教育研究(第二十一卷)》中,編者繼續在理論探索、教學研究、法制教育、法務反哺、管理經緯、比較研究、書評等分類欄目下選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論文成果,為讀者和學習者展示了法學教育研究的發展成果和趨勢,從而發揮法學教育研究的傳播影響力,實現法學教育研究成果的傳播價值。在本冊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法學教育的研究發展中出現了許多時代性的關鍵詞,包括“大數據時代”、“一帶一路”等,它表明我國當前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各個方面都在發生著巨大的創新變革,依法治國戰略得到進一步地全面推進,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學教育的改革畫卷也將隨之展開。
首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視野下的法學教育改革應當進一步推進法律文化的傳播和教育。法學教育不僅包括了專業的教育,還包括了面向社會大眾的普法教育,它所面對的受眾群數量更多、素質基礎差異更大、法學教育傳播情況更復雜,對此法學教育改革必須提高法學大眾化教育的實效性。一是改進法律宣傳教育的方式。積極引入最新的媒體傳播渠道和平臺,以更加生動、活潑、形象的形式將法律思想、法律原則和法律方法傳播出去,潛移默化中提高民眾對法律的認知水平。二是擴大法律傳播的范圍、內容和形式。傳播范圍的擴大有利于提高法學教育的廣泛性,在內容上法律需要實現由淺及深的教育內容創新,讓民眾的接受度更高。三是在校園法學教育中,樹立校園法律文化,讓法學專業和非法學專業的學生都能夠在校園中受到法律文化傳播的影響和教育。總的來說,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視野下的法學教育改革必須開闊法學教育的視野,將法學教育的范圍擴大,讓學生能夠更多地走出課堂,走出校外。既能夠給社會公眾帶來有效的法律教育幫助,也能夠在無形中提高和鞏固學生對法學理論和實踐的深刻理解。
其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視野下的法學教育改革應當進一步完善法律專業人才的培養。法學教育改革最核心的部分仍集中于法治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人才培養中的教學目標、教學課程體系、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都是法學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環節。就法學教育改革中的教學目標變化來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法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標,法學專業的學生需要從法律文化、法律理論基礎、法律實踐訓練,以及跨文化法律交流等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和嘗試。就法學教育改革中教學模式的創新來說,法學是一個不斷理論更新的學科,它需要法學教育以開放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教育教學問題,也需要法學專業的學生更多地運用自己的思考和經驗總結來解決實際的法律問題,因此當前法學教育中教學模式正日益強化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要求學生主動地、自覺地、思考地融入到法學課程的教學活動中。總之,法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人才儲備重要環節,要從理論教育、實踐教育和創新培養等角度全面提升法學專業人才的綜合素養,以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最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視野下的法學教育改革應當進一步提升學生在法治化管理能力培養上的綜合水平,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教育,尊重社會各界的廣泛監督,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培養良好的法律行業風氣。法學教育改革中的人才培養不僅要從靜態上給予法學專業學生理論和實踐的指導和幫助,還應該從法治化管理、法治監督和職業道德的深刻認識和教育方面進行強化。在保證法律專業人才專業能力提高的前提下,優秀的法律管理能力、高尚的職業道德,以及對社會監督的高度尊重和遵循,有助于提高法律專業人才的綜合素養,有利于法治化建設的全方位升級發展,更能夠促進法律教育環境和法律行業風氣的進一步凈化,從而更好地推進我國依法治國戰略的實施落實。
以上是筆者在認真研讀該書后,針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視野下的法學教育改革”這一課題所作的思考和總結,筆者認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視野下的法學教育改革應該從法律文化傳播、法律專業人才培養和法治管理綜合水平三個方面進行展開,在社會法學教育和專業法學教育中形成一個立體化、多層次的教育體系,幫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的知識結構和實踐方式,從而更好更快地實現我國法治化建設的偉大目標,推進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基金項目:2017年遼寧省高等學校基本科研項目“法治視野下法官自由裁量權研究”(WQGD2017022);遼寧省社科基金項目“基層人民法院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研究”(LNFXH2019C001)]
(齊偉,沈陽工業大學文法學院講師,吉林大學博士研究生;劉絲絲,北京體育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