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瑞珍 李曉惠 徐藝丹

【摘 要】目的:探討上門服務延續護理模式在預防居家患者留置尿管并發癥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分為對照組40例和試驗組40例,對照組實施電話隨訪和回醫院門診進行尿管護理的延續護理模式,試驗組通過電話隨訪和上門進行尿管護理的延續護理模式,評價兩組尿路感染、尿管堵塞、尿液外漏、非計劃性拔管、尿道損傷的發生率。結果:在實施干預后第4周、第8周時試驗組尿路感染發生率為5.0%(第4周)、10.0%(第8周),低于對照組15.0%(第4周)、22.5%(第8周),兩組比較X2=2.32(第4周)、X2=2.39(第8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發生尿管堵塞、尿液外漏、非計劃性拔管好、尿道損傷合計有4例(發生率10.0%),低于對照組的22例(發生率55.0%),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采用上門延續護理服務模式能有效減低居家患者留置尿管并發癥的發生率,避免患者來回醫院就診的不便利性。
【關鍵詞】延續護理;上門服務;居家;留置尿管;并發癥
延續護理是對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顧場所或醫療機構之間的轉移期內發生的健康問題發應的應對與處理,是住院護理服務的延伸[1]。目前,我國已經將延續護理納入國家護理發展規劃,成為2016-2020年我國護理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2]。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化,平均住院日縮短[3],大多患者在急性期過后會選擇帶尿管居家休養。但,患者居家留置尿管期間,尿管的護理質量不容樂觀。據報道,居家患者留置尿管僅是導路感染的發生率就高達達40%~50%。為此,我們對居家留置尿管的患者采取了上門延續護理服務模式,以降低留置尿管并發癥的發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出院時帶尿管出院的患者80例,采用便利抽樣法分為對照組40例和試驗組40例。
納入標準:(1)患者意識清,知情同意;(2)年齡≥45歲;(3)出院時僅留置尿管;(4)尿培養結果陰性。
排除標準:(1)認知障礙;(2)既往有精神病史;(3)再研究期內搬離肇慶市區或南岸居住,超出護理服務范圍的或死亡。
對照組和試驗組出院時留置的尿管材質均為乳膠尿管,每2周更換1次。對照組40例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59.28±9.37歲,,蛛網膜下腔出血6例,惡性腫瘤7例,腦梗死12例,腦出血15例。試驗組40例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60.19±8.95歲,蛛網膜下腔出血5例,惡性腫瘤8例,腦梗死13例,腦出血14例。兩組患者的病程、文化程度、性別、年齡等方面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通過電話隨訪和患者回醫院門診進行尿管護理實施延續護理服務。在患者出院前由管床護士面對面向患者及其主要照顧者說明留置尿管的注意事項,包括引流通暢、固定穩妥、引流液的觀察、尿道口的清潔消毒、引流袋更換以及常見并發癥觀察,記錄患者的聯系電話,并告知其我院延續護理中心打電話隨訪的時間。患者出院當天、每周由延續護理中心的專職電話隨訪護士通過電話對患者進行隨訪,重點關注留置尿管的情況,有無發生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表現,發生尿路感染、尿管堵塞、尿液外漏、非計劃性拔管等并發癥或到期更換尿管時患者回醫院進行護理。患者回醫院門診就診時,由門診護士進行相應的針對性護理和指導。
1.2.2 實驗組
通過電話隨訪和上門服務實施延續護理。
(1)建立留置尿管居家延續護理服務小組,由護士長1人、護理組長1人、責任護士3人組成,其中護師3人、主管護師2人;護士長為小組的組長、負責調配上門服務工作和收集反饋意見。(2)對留置尿管居家延續護理服務小組實施培訓與考核,培訓內容包括無菌操作技術、手衛生、留置導尿操作、會陰擦洗、膀胱沖洗、更換引流袋、留置尿管并發癥處理,培訓方式包括面授、微課、觀摩視頻、練習、病例討論等,小組成員理論及技術考核通過才能具備上門居家服務。(3)患者預約繳費,小組對患者進行建檔安排人員。患者通過手機APP進行預約居家尿管護理服務,小組組長通過APP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并確認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主要診斷、上門服務項目、預約時間、家庭住址、聯系電話,有無特殊需求后,進行詳細記錄,推送服務收費單,患者通過手機進行微信、支付寶方式繳費后,組長安排好上門服務的成員。(4)備齊操作用物,上門實施尿管護理。在實施尿管護理的同時,評價患者及其照顧者日常對尿管維護的效果,并指出糾正其家庭照護中存在的錯誤行為,指導正確的尿管日常管理、會陰部清潔消毒方法等。(5)操作完畢,再次檢查確認尿管管道固定、引流通暢、無其他需求后,收拾用物,將醫療廢物用黃色醫療垃圾袋裝好后帶回醫院,放入醫療廢物垃圾桶內,記錄服務情況并向組長匯報。
1.3 評價指標:
(1)尿路感染發生率:在實施干預后第4周、第8周時,無菌操作技術下取中段尿樣進行送檢,尿路感染診斷依據((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進行判斷,尿常規顯示白細胞>10 個/HP,或尿培養病原菌呈現陽性則確診為尿路感染。(2)留置尿管并發癥發生率:跟蹤隨訪患者出院后2個月的尿管堵塞、尿液外漏、非計劃性拔管、尿道損傷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科以例、百分數表示,組間采用檢驗,檢驗顯著性水平設在0.05,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后尿路感染的發生率
試驗組出院第4周、第8周尿路感染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后留置尿管并發癥的發生率
試驗組尿管堵塞、尿液外漏、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尿道損傷發生率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3.1 居家留置尿管患者的現狀與需求
目前,居家留置尿管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尤其是以腦卒中及惡性腫瘤慢性疾病患者較多。居家患者的日常照護者大部分為配偶及子女或雇傭人員,受照護者年齡、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的影響,照護者在進行尿管護理時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易導致感染、脫管、尿道損傷等并發癥的發生,這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有研究者指出 ,照護者行為的正確性與尿管居家留置者生存質量存在顯著正相關性。由于照護者為非護理專業者,在常規延續護理模式下,對照護者進行電話隨訪指導的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患者在醫院門診接受留置尿管護理時,受當時門診護士工作量和護士自身能力影響,患者及照護者接受到的教育欠連續性和針對性。因此,患者及照護者迫切需要更直觀 、現場化的延續護理指導 。
3.2 上門延續護理服務的優點
手機APP作為遠程醫療的一直應用形式,讓患者在家中即可通過網絡實現預約繳費和享受上門服務,避免了患者來回到醫院就診的不便,降低了臥床患者搬運成本及途中意外事件的發生,深受患者及家屬的歡迎。
試驗組通過上門實施延續護理服務,讓患者在家就能得到連續性的專業護理服務,對照護者進行針對性的照護指導,增強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提高了照護者的照護能力,降低了留置尿管并發癥的發生率。研究結果顯示,在實施干預后第4周、第8周時試驗組尿路感染發生率為5.0%(第4周)、10.0%(第8周),低于對照組15.0%(第4周)、22.5%(第8周),兩組比較=2.32(第4周)、=2.39(第8周),差異有統計學意 義(P<0.05);試驗組發生尿管堵塞、尿液外漏、非計劃性拔管好、尿道損傷合計有4例(發生率10.0%),低于對照組的22例(發生率55.0%),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該方法可以推廣應用在留置輸液港、PICC導管、胃管等居家患者中,對減輕醫院及家庭負擔,提高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有一定的意義。
參考文獻
陳偉菊,林清然, 翟萃球.延續護理實踐模式探討與對未來發生趨勢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3):444-448.
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1):1-5.
國務院 .“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 [EB/OL].[201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