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言虎

【摘 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開窗減壓術治療口腔頜面部囊腫的臨床探討。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0例口腔頜面部囊腫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取隨機分組的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15例,對照組患者將采用常規開放手術治療,實驗組患者將采用開窗減壓術進行治療,然后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和手術時間進行比較。結果:經過對兩組患者的對比后發現,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0.00%(12),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100%(15),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6.67%(4),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67%(1),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83.54±13.57)min,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55.13±13.38)min,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臨床中對口腔頜面部囊腫患者進行常規開放手術治療,對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不高,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且手術時間過長,使患者滿意度不高。而在臨床中對該病患者使用開窗減壓術治療,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較少,手術時間短,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開窗減壓術;常規開放手術;口腔頜面部囊腫;并發癥
口腔頜面部囊腫是在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可根據病發的部位將其分為軟組織囊腫和頜骨囊腫,該病好發于口底、眼臉、額頭、鼻子和耳下等,口腔頜面部囊腫具有生長緩慢的特點,形狀多為球形,觸碰有面團感,病因有起源性、滯留性和胚胎發育性等,囊腫為根端囊腫、粘液囊腫和舌下囊腫比較常見。在以往臨床中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是通過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但患者在術后的治療有效率不高,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影響治療效果。隨著醫學的發展,開窗減壓術逐漸應用到該病治療中,開窗減壓術具有創口小和恢復快的特點,其在臨床上的應用效果非常理想。因此我院選擇30例口腔頜面部囊腫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開窗減壓術和常規開放手術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0例口腔頜面部囊腫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取隨機分組的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15例。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中男9例,女6例,年齡34~81歲,平均年齡(49.37±5.61)歲;實驗組中男8例,女7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49.73±5.5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將采用常規開放手術治療。實驗組患者將采用開窗減壓術治療,方法如下: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影像學檢測,對患者的囊腫進行細致的觀察,確定囊腫的大小和位置,然后選擇囊腫表面最為薄弱的位置進行切面,切口長度3mm,將骨黏膜切開,將比較薄弱的骨壁和骨片去除,讓囊腫結構充分外露,然后使用活檢鉗對囊腫組織取樣,進行病理檢測,將囊內液體進行全面清理,把開口擴到3~15cm,完成后對氧化氫溶液全面清理,清理完成后將切口進行縫合,縫合過程中將碘仿紗布后進行引流。在術后飯前飯后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漱口,直到傷口愈合。
1.3 統計學方法
通過對患者的研究和臨床資料統計,統一將數據歸入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運用x的平方比較進行計數資料比較,以(%)表示,如P<0.05則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0.00%,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100%;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6.67%,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67%。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一。
3 討論
開窗減壓術是通過開窗使囊內滲透壓降低,快速將囊腫造成的破壞進行推移解除,使囊腫消除或減少,除去病變組織,使患者恢復頜面的基本功能。
綜上所述,在臨床中對口腔頜面部囊腫患者進行常規開放手術治療,對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不高,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且手術時間過長,使患者滿意度不高。而在臨床中對該病患者使用開窗減壓術治療,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較少,手術時間短,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唐東華.開窗減壓術治療口腔頜面部囊腫的臨床探討[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03):32.
鄭良群.開窗減壓術治療口腔頜面部囊腫的臨床效果探討[J].當代醫學,2018,24(05):77-78.
張曉東.開窗減壓術治療口腔頜面部骨囊腫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6,22(2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