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了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 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中的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的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基于核心素養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設計文本解讀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本人首先創設語境,引入主題意義;然后圍繞主題意義,梳理、概括、整合文本信息;之后描述概念圖,鞏固語言知識,深化語言理解;最終通過角色扮演活動,遷移情景,內化語言知識。
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必須改革。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 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中的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的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基于核心素養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設計文本解讀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一、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對文本解讀的重要作用
教師對文本解讀的質量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文本解讀理念,精讀文本,精確理解文本內容,把握文本的“精妙”,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因此,教師在精準解讀文本的基礎上通過提問等教學活動能激勵學生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成文背景、創設主題語境,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精讀文本,把握主題意義,挖掘文化價值,分析文本特征及其與主題意義的關聯,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有關語篇的基本知識,從而提高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
二、利用概念圖解讀文本
概念圖( concept mapping),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康奈爾大學諾瓦克教授(J. D. Novak)在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D. Ausubel)學習理論的基礎上,通過研究兒童對知識的理解案例,提出的一種輔助教與學的技術。概念圖具有羅列和整合作用、交流合作的作用、復習整理和學習反饋的作用。顯然,概念圖能幫助學生了解知識體系,實現對文本整理,歸納、深度解讀和意義建構的目標。因此,概念圖是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利用可視化的圖表對文本進行有效解讀的工具。
三、基于教學實例對文本解讀的探討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文本解讀的探討,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 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中的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的教學為例。
1. 創設語境,引入主題意義。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達到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目標。從閱讀教學性質的角度來看,情境能激起學生對閱讀文本的興趣,使學生對閱讀內容和含義得到深入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有效性。
Module 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的閱讀部分的創設語境如下:
環節1:觀看圖片,鋪墊背景
授課教師主要以圖片的形式呈現“what species are they?”“Why are they in danger of disappearing?”。 然后,瀏覽文本標題和兩張圖片,推測文章內容。師生對話如下(T代表教師,Ss代表學生):
T:Good morning, everyone, today lets enjoy pictures of some animals. Then please tell me what they are in English.
Ss: Koala,giraffe,whale, polar bear,milu deer,tiger,dolphin,panda,gorilla.
T:Well,you are really smart.What species are they? Please use an adjective to describe them.
Ss:Endangered.
T:Well-done. Endangered refers to “faced with the danger of extinction” . Now lets take whales for example. Why are they in danger of disappearing?
Ss:Because they are being killed for different use.
T:Good job. What else animals have the same problem?
Ss:Milu deer,tiger,panda,gorilla.
T:Excellent,then what problem are the pandas faced with?
Ss:They dont have enough food because of the loss of bamboo growing areas.
T:Wonderful !
教師通過問答與學生互動,圍繞主題創設語境,充分利用與保護野生動物相關的圖片,激活學生背景知識。文本中的配圖對主題意義的探索和呈現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解讀標題和兩個圖表預測文章內容,形成閱讀期待。
環節2:觀看視頻,進入主題意義
教師讓學生觀看《可可西里》電影里的一段視頻短片,并回答問題。
Watch a video Kekexili .
Why are Tibetan antelopes in danger ?
What should we do?
在視頻中,學生看到藏羚羊被大量地捕殺,從中了解到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喚醒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在這一環節,教師通過設問激起學生思考人類與動物的關系,喚醒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從而進入保護野生動物這一主題意義之中。
2. 圍繞主題意義,梳理、整合文本信息,理清文本的脈絡。 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野生動物保護的主題意義,首先引領學生略讀全文了解文章的結構,其次把文本轉化成概念圖,引導學生逐段細讀找出飛毯帶 Daisy去的三個不同地方所遇見的瀕危動物的不同境遇。這樣能夠使學生在閱讀課文、回答問題的活動中梳理概括文本主要信息,繪制概念圖,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環節1: 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What type of writing is the passage ?
在上一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對標題和文本的圖表進行解讀,因此學生可以判斷出此篇文章是記敘文(narration)。接下來,老師引導學生去挖掘Daisy是如何學會保護動物的情節,這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
環節2: 學生細讀文本第一段,完成下面問題。
Fill in the form.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ragragh1.
Main idea: Why we need wildlife protection.
學生通過閱讀文本獲取有關藏羚羊的信息,并概括出本段的段落意思。
環節3: (1)學生閱讀第2段,回答問題:Whats the situation about elephants?找出大象過去(圖1)和現在的處境,并獨立繪制概念圖,然后小組合作探究,談論、補充完善概念圖,歸納出文本的結構化知識(圖2)。
Whats the situation about elephants?
Main idea: A good example of wildlife protection.
(2)學生閱讀第3——4段,完成表格。
飛毯將Daisy帶到津巴布韋看到大象良好的生活狀況,最后他們前往雨林,在那里讓 Daisy知道了解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性。本環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和合作來整合文本信息,建立信息間的關聯,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環節4:根據文章內容,學生繪制野生動物處境和結局的概念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繪制概念圖,有助于圍繞標題“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形成結構化知識,體現學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思維和學習能力的發展,為下面深入學習語篇做鋪墊。
3. 鞏固語言知識,深化語言理解。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學習理解類活動后,接著設計應用實踐類活動即在概念圖的基礎上開展描述、分析等交流活動,逐步實現對語言知識的鞏固和深化理解,有利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環節1:借助概念圖,鞏固語言知識。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概念圖描述動物、雨林和人類之間的關系。
環節2:基于問題設置,深化語言理解。
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T:? 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wildlife ?
S1: We shoul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round us so that they have enough food and good living conditions.
S2: We shouldnt kill them freely for money.
S3: We should show respect for the wildlife like our friends.
S4: We should donate money to set up the nature reserves for wildlife .
S5: We are supposed to join the WWF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animals.
本環節教師讓小組合作探究,代表分享展示。對于環節1的問題,學生可以從文本中的語句“No protection!? No rainforest! No animals! No drugs! No human beings”推斷出:人類得與自然和諧相處。這過程能夠培養學生推理判斷的思維能力。對于環節2的問題: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wildlife? 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提出自己的觀點來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文化意識的能力。
4. 設計角色扮演活動,內化語言知識。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系列圍繞主題意義的遷移創新類活動,使課堂上所學的語言在不同情景中得以運用和內化,從而真正使學生圍繞主題意義開展探究活動,逐步實現從基于語篇的學習理解走向深入語篇的應用實踐,再到超越語篇的遷移創新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孫曉慧等,2019)。因此,筆者設計了角色扮演活動,將全班分成三組,每組負責 Daisy與藏羚羊、非洲大象及猴子的對話,讓學生進一步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內化語言知識,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
Role play :? Suppose you were Daisy while your partner were the antelope /? elephant / monkey.
Group 1? Make up a dialogue between Daisy and the antelope
Group 2? Make up a dialogue between Daisy and the elephant
Group 3? Make up a dialogue between Daisy and the monkey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Fur、wool、hunt、 die out、 endangered species 、? destroy 、 habitats、? protect…from…、pay attention to)
本環節教師將文本中的情境遷移到新的情境中,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根據自身生活經歷,自由發表個人觀點。角色扮演活動有利于學生內化所學語言知識,且幫助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升分析判斷、想象創造等英語學科核心能力,同時實現語言輸入到輸出的轉換。
5. 作業鞏固,深化提升。假如你是李華,請你給雷州市政府寫一封信,針對如何保護野生動物提出自己的建議。詞數不得少于100詞,結尾已給出。
Dear Sir/Madam,
.....
Firstly, I suggest……? Secondly,.. Finally,...
Please help the wildlife and I am sure that they will survive with your help.
Sincerely
Li Hua
在課后作業部分,教師仍然圍繞保護野生動物創設新的語境,引導學生去解決陌生情境中的問題,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實現知識遷移,深入學習,促進能力向素養的轉化。
四、反思閱讀教學文本解讀
學習語言知識的目的是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基于對語篇的深入研讀,課堂教學關注文本的語言知識,比如引導學生描述闡釋以內化文本語言。同時引領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獲取段落的信息,標題與正文、文字與圖表之間的關系,以拓展學生的語篇知識,最后設置特定語境,通過角色扮演的活動,實現語言輸入到輸出的轉換,為學生運用已習得的語言知識提供機會以提高學生的語用知識。但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理解每部分的大意時,給學生留出了太多時間,以至于對遷移創新活動討論得不夠充分,缺失了學生對話的參與度;在以后的教學中,筆者會不斷去研讀新課標,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作者簡介】蔡碧麗,雷州市第二中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課題批準號:2019YQJK395)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