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翼飛
摘? 要 在分析職業崗位線上精品課的基礎上,以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為例,從體系設計、核心能力、形式呈現、教學應用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 高職院校;崗位核心能力;精品課;校企融合
1 前言
在中央電教館的推動下,“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線上精品課”在全國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筆者根據實踐經驗進行闡述,以期推動該項目在職業院校的發展。
2 項目意義
國家戰略對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教育規模世界最大,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培養能力大幅提升,公平作用日益彰顯,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但是,體量大而不強、產教合而不深、體系不完善、吸引力較弱仍是當前職業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人民群眾和經濟社會對優質多層多樣職業教育的需要同職業教育發展不強不優不活之間的矛盾”已成為新時代職業教育的主要矛盾。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1]。正視職業教育面臨的問題,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解決主要矛盾,加快推進現代化,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
職業教育對人才培養規格的要求?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培養現代社會產業所需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中作出巨大貢獻。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我國高職教育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一方面,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成為職業教育新的“中國教育夢”。落實《中國制造2025》,實現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轉變,高級制造人才尤為關鍵。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不僅影響了高職教育外部發展環境,更影響到內部人才培養改革。因此,如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支撐中國制造,成就出彩人生”,成為高級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必須解決的新課題。
人才培養對能力本位課程的要求? 現有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主要存在四個問題:一是以“工作任務導向”建構的課程體系,更多地關注學生工作崗位的技能培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缺位;二是以“社會需求導向”建構的課程體系,更多地關注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理論的學習和工作崗位遷移的能力培養;三是“知識理論導向”建構的課程體系,大多是本科教育理念的沉降,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特征難以融合;四是以“能力為導向”建構的課程體系,更多地關注專業技能的培養,對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缺位。
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線上精品課的四個突出亮點
一是融合數字化資源手段,激活了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依托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形成國家、院校兩級應用服務體系,推動線上精品課建設、運營維護管理、組織開發應用。
二是突出職業培訓和職業教育特色。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的定義為:職業崗位活動的基礎性、支撐性能力與素養,是職業院校系統化教學的主體,為未來高職院校學分互認、新形態職業院校發展奠定課程基礎。職業院校圍墻將被徹底拆除,在校生的概念將被徹底顛覆。
三是關注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線上精品課首次提出創新視頻課的說法,進一步完善多人做課、大師做課的課堂教學模式,融入信息技術隨視頻課定時測試,生成學習檔案,這無疑抓住了提高高職學生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的關鍵點,也成為學校日常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
四是引領新形態職業院校發展方向。新形態職業院校的核心競爭力不再是基礎能力,取而代之的是線上精品課資源數量和質量、線下實訓基地的時代性和實踐指導的“雙師”性。
3 建設過程
基于以上分析,“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線上精品課”的課程體系建設將成為主導未來職業院校課程改革方向的先鋒隊。為此,學校深入研討推進職業崗位核心能力建設。
注重體系設計,項目建設作為專業課程開發的過程?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圍繞汽車產業價值鏈,共開設17個專業五大專業群,貫穿整個汽車產業價值鏈的專業設置和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注定了課程建設不能零敲碎打,必須“整體架構、體系推進”。這個想法得到中央電教館各位專家的大力支持,學校開展全汽車產業鏈核心專業核心課程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精品課系列建設,開啟課程改革新征程。
注重細節研磨,核心能力作為專業課程改革的方向? 聯合企業崗位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教師、有實踐經驗的高級技術工人、課程建設專家組成建設小組,經過企業崗位調研和人才培養方案分析,學校五大專業群17個核心專業33門核心課程共梳理出123項職業崗位核心能力,架構起汽車產業鏈職業崗位核心能力建設框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圍繞123項職業崗位核心能力,采取樹狀延展,又梳理出478個教學點、906個元教學點。
注重呈現形式,模式創新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 面對當前高職課堂教學在培養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方面所暴露的問題,如何有效推進高職課堂改革創新成為高職內涵式發展的關鍵。在線開放課程、線上精品課等數字化資源作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產物,為高職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學校聚合企業名師、技能名師、骨干教師共同開展教學設計,一人做課、全體參與,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學生發展為任務,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注重教學應用,建設成果作為學校課程規劃的升級? 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任何一個項目,能否起到促進發展的作用,最關鍵因素是項目建成后能否充分應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為保障學校各項改革發展項目有序、有力、有質、有用發展,整合國家、省、市、校各級課程建設,將多頭建設變為一條線,就是職業崗位核心能力課程建設,納入學校課程建設三年規劃。原則是圍繞學校發展實際需求,借助國家省市項目建設平臺,建設適合自己的課程體系。學校借助高端教育信息化建設實力,初步架構起“汽車全產業鏈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線上精品課系列”。
4 建設啟示與未來展望
建設啟示
1)體系設計要避免上梁不正下梁歪。在梳理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團隊通過解構現有課程梳理核心能力,結果發現不同課程之間的核心能力存在交叉重復情況,這進一步證明了課程效率不高的問題。同時意識到,如果架構起在國內外值得推敲的課程建設體系,必須得走另外一條路,那就是深入企業崗位調研,聯合企業專家、課程專家和學校名師精準確定職業崗位核心能力體系框架。只有這樣才能為下一步推進學校課程整體改革挖好地基,否則,將來就是爛尾工程。
2)加強細節研磨,磨刀不誤砍柴工。網上項目申報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教師團隊一直未停歇對體系框架的描述進行打磨,從表述句式到詞語措辭都作了嚴格修訂。如描述核心能力,確定用“名詞+動詞+能力”,如汽車結構分析能力。確定核心能力后,分析每一個核心能力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確定教學點、元教學點,分為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分析結果用“汽車產業鏈職業崗位核心能力框架表”呈現。
3)應用推廣避免繁華過后一場空。高職精品課程建設的重點是在對傳統的本科壓縮餅干式課程進行系統改革的基礎上,重構新的課程體系,定位新的課程,并使其在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作用。但調研發現,精品課程的覆蓋率等與當初的建設目標還有差距[2],致使一些寶貴的資源建完即廢、得果即終。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線上精品課項目是否會重走之前課程建設彎路,取決于上級部門的頂層設計和導向引領,更取決于職業院校能否在國家搭好的戲臺上唱出“好戲”。也就是國家搭臺、院校唱戲,戲好不好關鍵還在自己。
4)加強上下混合,創新理念,行穩致遠。職業崗位核心能力課程開發優勢是人才培養的嚴密性和精確性,要做到課程組織嚴密、環環相扣,層層清晰演繹;操作描述非常細致準確,技能操作訓練非常規范。而這兩方面都是目前課程建設最為缺少的。問題在于這種課程是否會導致理論知識太少,難以訓練學生智慧技能?能否讓學生獲得對工作體系的整體性理解?這些問題是難以回避的。因為對工作體系的過渡分解,最終獲得的必然是動作,而動作是承載不了太多理論知識的,過分關注微動作也容易帶來忽視整體的危險。針對這個問題,學校強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突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特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目標在于通過不同的教學路徑,拓寬教學資源,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學習模式的主動建構與自主發展[3]。
未來展望? 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線上精品課是當前各種各樣課程建設模式的最優化形式,得到業內廣泛認可,能否發揚光大,作為基層院校,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仍然心存憂慮、力有不足,主要為財力、人力、資源(課程、行業、研究)等方面力量的不足。學校希望得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支持,得到職業教育行指委的統籌,得到學分制度體系的支撐,希望全國同類專業中高職院校的共同參與,以線上精品課建設為契機,完善培養目標,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管理質量,有效推進高職課程改革創新,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8].http://cpc.people.com.cn/n1/
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2]李國友,梁弘秀,曾派興.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熱中的冷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7(8)73-76.
[3]趙宏梅,洪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精品課為例[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