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春艷
摘?要:近年來,受信息技術的影響,社會各行各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育行業也是如此。信息技術的出現為教育帶來了教學創新,增添了教育的活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目標的提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成為了教育的重要方向。為保證素質教育的順利進行,教師們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為學生們學習提供合理有效的學習方式,而信息技術作為新式教育方法,能夠有效地解決當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高中語文作為教育的重點內容,是本文中的重點討論對象。基于此,本文中筆者將從高中語文的教學背景出發,探討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融合與應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信息技術;融合與運用;教學策略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其背后隱藏的是學生進入社會所需的技能。高中語文是語文理論學習的進階階段,高中生需要在掌握語文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更深層次的語文理論,培養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在高中階段,高中生有著重要的學習任務,既要練就語文的應試能力,又要培養自己擁有合格的語文文化素養,所以,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扮演好“學習指導員”的角色。在此基礎上,高中語文教師還必須要立足本職工作,錘煉教學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價值分析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語文較初階語文比更為復雜,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耗費許多精力,而且,高中學習科目很多,高中生的學習任務非常嚴峻。雖然語文作為三大主修學科之一,但學生的可支配時間依舊有限,學生學習高中語文的時間受到了限制。面對考試的重大壓力和教學任務的艱巨,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毫無學習興趣可言,他們每天進行著機械的練習,渴望語文成績的提高,但效果并不顯著。
習題練習對于知識掌握有著重要的訓練作用,但過于高頻的練習會給學生帶來過重的壓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被迫的練習遠比不上學生自身的領悟。興趣能為學生帶來學習的動力,讓學生融入語文世界感知語文,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修養和語文能力。信息技術多樣有趣,能為學生們帶來區別于傳統課堂的教學形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有課堂中沉悶的教學風格,于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二)提高課堂授課效率
高中階段教學任務繁重,教學節奏緊湊,高中語文教師們需要承受較大的授課壓力,在保證授課質量的同時提高授課效率。教師授課必須要提前準備課程教案,為學生們規劃課程內容,在以往的教學方式中,不論是備課過程還是授課過程,均少不了教師手寫的過程,而且黑板板書不可缺少,這對引導學生思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語文課程內容較多,對于板書,語文教師只能書寫關鍵詞,若書寫大段的語句則會浪費課上時間,但有些知識點對于學生學習比較有利,在沒有板書的情況下,學生只能記錄關鍵詞,這樣就會使得教師原本的備課內容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課上的教學效率被大大降低。
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工具連接電腦設備和互聯網工具,其中PPT辦公軟件能夠為教師提供非常適宜的教學路徑,讓教師們不再苦惱于授課的不完整性,能夠在課上為學生們講解所有的備課內容,提高課堂的授課效率。
基于以上對信息技術教學價值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多媒體工具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發揮出潛在的力量,但是在使用多媒體工具的過程中,教師依然要注重對多媒體工具的合理應用。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策略研究
(一)創設教學情境
提高興趣是多媒體教學工具所帶來的價值之一,但要想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還是取決于教師在課上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集文字、視頻和圖片于一體,既能展示嚴謹的理論內容,又能展示生動的動態內容,改善傳統課堂中的教學氛圍。基于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打造情景模式,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融入語文的學習情景之中。
所謂情景教學法,就是指通過利用外界的環境,實現和學生的心靈共鳴,以達到高效教學的效果。這個環境可以是人為的,也可以是自然存在的,多媒體教學就屬于人為創造的環境。基于多媒體工具的特點,教師應該在備課過程中先確定課程的風格,提前為情景教學準備相關的教學資料。語文學習內容具有整體性,一般是以一篇課文為主,在學習時,學生要進行課文的通篇學習,從中總結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對于學生而言,在學習課文時,有一點非常重要,即對課文背景的理解。
針對課文背景的講解,在以往的語文課程講解中,教師一般是以注釋為主,向學生介紹選文出處以及作者的情況,但這些內容不足以支撐課前導入的完成。正確的課前導入應是以介紹文章的背景為主要內容,而在多媒體工具的支持下,教師就可以利用互聯網搜索相應的教學資源,比如視頻片段或者作者生平故事來補足學生們的知識空缺。不僅如此,這樣的課前導入形式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有趣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不自覺中就對課文內容產生了興趣,有利于學生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
比如,《故都的秋》中,作者郁達夫被威脅,期間到達北平、懷念故土的背景下創作本文,但其背后卻是對自己人生的感受。由此看來,文章背后蘊藏著作者豐富的人生經歷,這對學生來說就是本文的學習背景,所以在教授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們播放作者相關的人生簡介視頻,讓學生們在學習前充分理解課文背景,提高學習興趣。
(二)豐富教學資源
于教育事業而言,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是互聯網最大的優勢。高中語文學習以教材為主,但其教材內容是有限的,只能幫助學生培養出基本的語文能力,但考試重在考查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所以考試中所出現的閱讀理解均是陌生的。基于此,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固定的教學內容之外,還要引導學生訓練語文知識應用能力。
互聯網中有著海量的教學資源,涵蓋歷年真題和模擬試題,能為學生提供符合能力發展的語文題目,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為學生尋找適宜的訓練題目,并在課上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訓練。此外,語文應用的培養離不開課外閱讀,它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
不過,對于所提供的教學資源,教師需要以學生的能力和教學目標為標準。比如必修一“表達交流”中要求學生們“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進行寫作練習。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推薦閱讀素材,放到資源共享庫中,讓學生們自行選擇是否閱讀。這樣一來,學生隨學隨用,有利于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的發展于教育而言是一個強大的工具,教師要學會使用并有效利用,學生要學會抓住契機提高能力,兩者相互合作,才能推動多媒體教學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偉平.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深度融合對策探討[J].青海教育,2019(04):38.
[2]李霞.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7):88.
[3]汪陽洋.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整合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05):133-134.
[4]周斌.談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9(2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