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文化,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旗幟,實現“以文化人”、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充分發揮校園文化載體功能,對規范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起著助推的作用。通過加強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建設來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弘揚新時代的主旋律。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指由學校全體成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所創造的,體現辦學理念、特色傳統并反映師生追求、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的各種精神形態、制度形態、行為方式和校園活動的總和。充分發揮校園文化載體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主導融入其中,對規范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起著助推的作用。當下,高校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還有待加強,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當代大學生身處多元價值取向的社會大環境中,不可避免地出現隨波逐流的盲從現象,或是注重物質享受,或是熱衷名利追求等。這些負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和瓦解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意識形態對大學生的信服力和影響力。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仍然存在著照本宣科現象,使得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不明確,認同感降低,甚至不喜歡聽思想政治理論課。三是當代大學生沒有經歷過挫折的磨煉和艱苦生活的鍛煉,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極易產生悲觀、消極的情緒。
高校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認知)、外化于行(踐行)”的培育任重而道遠。通過校園文化的隱性教育統領校園文化,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弘揚時代主旋律。具體來說,要注重加強以下幾方面的校園建設:
一、加強校園設施文化建設
文化本身是抽象的,它需要實物載體使其物化。把抽象的意識形態以具體物化的形式展現在大學生面前,傳遞著健康向上的思想,對大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人格的修煉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
首先,校園設施文化建設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載體。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塑造人。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校園設施文化建設,讓每一株花草、每一塊磚瓦、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都蘊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比如,校園內種植的植物以梅、竹、蓮花等具有人格象征的植物為主。環境優美,布局合理的校園環境讓人賞心悅目,建設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可視化成果,鑒物增識,啟迪著學生的心智;潛移默化,感染陶冶著每學生情操。
其次,賦予自然設施以人文因素。一是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綠化外,校園環境規劃還要體現一定的文化內涵,學校可以增加閱報欄、宣傳櫥窗、板報等設施,發揮學校設施設備的育人功能;二是將學生優秀的書畫作品懸掛在走廊的墻壁上,體現校園處處皆教育、學生個個當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三是向全校學生征集學生名言,讓學生結合學校特色,寫出自己的格言,使學生深受激勵并隨時隨地受到感化和教育。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那樣:“要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最后,要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在班級文化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增知識,長才干,明道理,在營建過程中凝聚人心,形成共識。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班級的目標內化為自己的追求和行動,使學生去感悟、體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打下堅實基礎。
二、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大學精神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靈魂和精神內核,具有高度認可和感召力的精神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乃至高校整體工作發揮著導向和價值支撐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強化辦學宗旨、人才培養模式。要用先進的辦學理念來構筑發展愿景,激發師生進取精神。要根據學校的發展狀況,對學校的遠景、使命進行思考,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憧憬,增強全體師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教育者不僅要將傳道授業解惑作為己任,更要注重經常向受教育者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和行為方式。
二是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大學生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沃土,是生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價值共通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豐厚的涵養人、塑造人、引導人的價值資源,因而要促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就必須要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使大學生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熏陶與影響下來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三、加強校園行為文化建設
正確處理知和行的關系,增強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認同,實現知行合一是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根本目標。
首先,要引領大學生形成核心價值觀的認知體系。這就要求創新核心價值觀教育方式,優化教育者的引領作用,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過程中,教師應著力提升自身引導作用。輔導員老師要經常深入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情感狀況,幫助學生正視和解決實際問題。心理輔導老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個別或團體心理輔導,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擾,建立積極心境。深入發掘放大每個人內心蘊藏的道德感、民族感,使之成為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者、弘揚者、踐行者。
其次,廣泛參與社會實踐也是大學生內化價值觀的有效途徑。要引領大學生養成踐行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行為,以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認同為切入點,以提高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引導力為基本要求,找準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情感相對接的共鳴點,讓大學生在活動中感知、領悟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從而引導大學生實現從行為習慣到行為自然的良性轉變。
綜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需要良好的校園文化。良好的校園文化能激發大學生向上向善,對價值追求和行為取向形成正向激勵引導,會規范約束大學生的思想行為;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從各方面將大學生群體團結在一起朝同一方向努力,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發揮各自潛能參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活動。
作者簡介:
朱朝陽,廣東省茂名市,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