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玲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武威市嬰幼兒喘息性疾病當中哮喘預測指數(API)的應用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評定為API陽性的喘息性疾病患兒,按照治療方法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定量氣霧劑配合儲霧罐吸入治療3~6個月,對照組不接受丙酸氟替卡松定量氣霧劑治療,比較兩組小兒潮氣肺功能指標達峰時間比(TPTEF/TE)、達峰容積比(VPEF/VE)、吸呼比(TI/TE)變化情況,觀察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結果:治療前,兩組TPTEF/TE、VPEF/VE和TI/TE值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指標值明顯增加(P<0.05),且兩組相比觀察組各指標值更高(P<0.05)。觀察組平均喘息發生次數和住院率低于對照組,平均無癥狀天數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武威市嬰幼兒哮喘性疾病的測定當中,采用哮喘預測指數能夠幫助改善患兒的潮氣肺功能,有助于改善患兒臨床癥狀和預防哮喘發生。
【關鍵詞】 哮喘預測指數;嬰幼兒;喘息性疾病
呼吸疾病在兒科疾病當中占據第一位,高發群體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并且年齡越小患者疾病患病率和發病率越高,因其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全,患兒的抵抗力弱,容易被感染,并且患兒的死亡率最高的是嬰幼兒肺炎。肺功能相關指標對于病情的評估很重要,采用傳統的肺功能測試,受試者必須要保持一些比較特殊的呼吸動作,對于年齡比較小的嬰幼兒不適用[1]。因此本研究分析了武威市嬰幼兒喘息性疾病當中哮喘預測指數(API)的應用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評定為API陽性的喘息性疾病患兒,按照治療方法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女分別為23例與17例,平均年齡(15.9±3.6)個月;對照組中男女分別為25例與15例,平均年齡(15.9±3.6)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可比較(P>0.05)。
納入標準:1)患兒均經過明確診斷,檢查和病史資料完整;2)具有相關的臨床表現,臨床癥狀清楚;3)研究符合倫理道德,患者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對本文研究藥物過敏或不適者;2)患有先天疾病或畸形者;3)精神系統疾病或意識障礙性疾病,無法有效配合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不接受丙酸氟替卡松定量氣霧劑治療,觀察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定量氣霧劑配合儲霧罐吸入治療3~6個月。其中丙酸氟替卡松定量氣霧劑使用需要結合患兒的哮喘程度,輕度哮喘每次計量為100~250μg,中度哮喘劑量為250~500μg,重度哮喘劑量為500μg以上,每天2次。儲物罐具備無靜電、吸附細菌灰塵等特點,將藥物放置其中進行適當緩沖。
1.2.2 測定方法 檢測過程需患兒口服魯米那(3~5mg/kg)入睡后進行或等患兒自然入睡后進行。采用德國JERGER公司所生產的Master Screen肺功能儀檢測患兒的潮氣呼吸肺功能。設定儀器的工作狀態為:分辨率超過0.1mL,死腔容量為2mL,流速敏感度大于0.5mL/s。每個患兒需要連續接受5次測試,每測試1次需要記錄20次的潮氣呼吸。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小兒潮氣肺功能指標達峰時間比(TPTEF/TE)、達峰容積比(VPEF/VE)、吸呼比(TI/TE)變化情況。隨訪1年,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包括平均喘息發生次數、平均無癥狀天數和住院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所得數據,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s)分別采用卡方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潮氣肺功能指標
治療前,兩組TPTEF/TE、VPEF/VE和TI/TE值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指標值明顯增加(P<0.05),且兩組相比觀察組各指標值更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觀察組平均喘息發生次數和住院率低于對照組,平均無癥狀天數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在肺功能測試當中潮氣呼吸本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模式,不需要受試者過多的配合與理解,也不需要患者做出一些特殊的呼吸動作[2-3]。對于年齡比較小的兒童很適合。哮喘預測指數可以有效地用于預測3歲以內喘息兒童發展為持續性哮喘的危險性。不少學者開展了關于哮喘兒童舒張劑應用前后的效果研究,發現潮氣呼吸指標是存在顯著差異的[4]。對于年齡比較小的嬰幼兒來說,肺炎一般表現為出現阻塞情況,不僅與嬰幼兒個體差異相關,也可能與采取的測試方法存在相關性。因嬰幼兒自身的肺泡沒有發育成熟,肺容量相對較少,很難維持小氣道開放[5]。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TPTEF/TE、VPEF/VE和TI/TE值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指標值明顯增加(P<0.05),且兩組相比觀察組各指標值更高,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平均喘息發生次數和住院率低于對照組,平均無癥狀天數高于對照組(P<0.05)。即通過哮喘預測指數可以更好地預測患兒再次發生哮喘的風險,而通過監測TPTEF/TE、VPEF/VE和TI/TE等潮氣呼吸肺功能參數,可以了解喘息患兒的病理生理狀況,為反復喘息嬰幼兒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客觀的依據。
綜上所述,在武威市嬰幼兒哮喘性疾病的測定當中,采用哮喘預測指數可以起到比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幫助改善患兒潮氣呼吸指標,有助于改善患兒臨床癥狀和預防哮喘發生。
參考文獻
[1] 顧曉麗,陳芳.哮喘預測指數在烏市嬰幼兒喘息性疾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處方藥,2019,12(09):165-166.
[2] 陳瓊華,鄭敬陽,張圳杰,等.嬰幼兒反復喘息136例病因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19,10(06):10-11.
[3] 秦嬌娜.潮氣呼吸肺功能測定在哮喘預測指數陽性與陰性喘息患兒中的應用價值[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12):31-32.
[4] 劉曉靜,王亞亭,高金華,等.不同裝置霧化吸入治療在嬰幼兒急性喘息性疾病中的對比研究[J].安徽醫學,2013,34(03):255-257.
[5] 鮑一笑,王一卉.年幼兒哮喘診斷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8,33(16):120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