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毓,張 茜,張 磊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陜西 西安 710032)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常見的非損傷性腦出血,占60%以上[1]。腦出血發生后,機體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素軸作為神經內分泌系統的重要部分,參與應激反應,應激激素皮質醇(Cortisol,Cor)濃度穩定關系著腦出血繼發性腦損傷的發生進展。近年來多項研究表示,胰島素對腦出血急性期患者的腦組織具有保護作用,腦出血患者的糖耐量異常和胰島素抵抗對患者預后有明顯影響[2]。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在神經元細胞中活性較高,參與糖酵解和內分泌代謝,NSE濃度變化可以反映腦組織損傷[3]。故本研究探討Cor、NSE、胰島素抵抗與高血壓性腦出血預后的關系,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男70例,女36例,年齡46~83歲,平均年齡(65.27±7.33)歲。納入標準:①符合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診斷標準[4];②單側出血;③首次發病24h內入院;④明確既往高血壓病史。排除標準:①終末期疾病;②內分泌代謝疾病;③入院前1個月內曾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或影響糖皮質激素合成的藥物;④凝血功能異常。根據患者治療預后分為存活組88例和死亡組18例。存活組男60例,女28例,年齡46~80歲,平均年齡(65.10±7.25)歲;死亡組男10例,女8例,年齡53~83歲,平均年齡(66.10±7.59)歲。存活組、死亡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根據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NIHSS評分)分為輕度組70例(NIHSS評分≤15分)、中度組26例(NIHSS評分16~20分)和重度組10例(≥21分)。輕度組男48例,女22例,年齡46~79歲,平均年齡(64.89±6.84)歲;中度組男18例,女8例,年齡50~83歲,平均年齡(66.39±7.50)歲;重度組男4例,女6例,年齡49~80歲,平均年齡(65.02±7.44)歲。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選取同期50例中老年健康體檢者為健康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42~77歲,平均年齡(63.45±6.27)歲,符合上述排除標準且既往無高血壓、腦卒中病史。腦出血組與健康對照組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于MRI檢查確診后24h內采血,健康對照組于體檢當天采血,檢驗Cor、NSE、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儀器設備為邁瑞BS-3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Cor試劑盒購自江蘇科特生物公司,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NSE試劑盒購自江蘇科特生物公司,采用固相夾心法檢測。根據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水平,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空腹血糖(mmoL/L)×空腹胰島素(mmoL/L)/22.5。
1.3評價指標: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NIHSS評分[5],于患者MRI檢查確診后24h內評估。比較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患者的Cor、NSE、胰島素抵抗指數。預后比較:存活與死亡患者的Cor、NSE、胰島素抵抗指數。

2.1腦出血組與對照組的Cor、NSE、胰島素抵抗指數比較:腦出血組患者的Cor、NSE水平均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腦出血組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指數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腦出血組與對照組的Cor NSE胰島素抵抗指數比較
2.2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患者的Cor、NSE、胰島素抵抗指數比較:中度組與重度組的Cor水平高于輕度組(P<0.05)。重度組的NSE水平高于輕度組與中度組(P<0.05)。中度組與重度組的胰島素抵抗指數高于輕度組(P<0.05)。見表2。

表2 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患者的Cor NSE 胰島素抵抗指數比較
2.3患者Cor、NSE、胰島素抵抗指數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相關性分析:Cor水平與NIHSS評分呈正相關(r=0.325,P=0.012)。NSE水平與NIHSS評分呈正相關(r=0.530,P<0.001)。胰島素抵抗指數與NIHSS評分呈正相關(r=0.336,P=0.008)。
2.4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的Cor、NSE、胰島素抵抗指數比較:死亡組患者的Cor、NSE水平和胰島素抵抗指數均高于存活組患者(P<0.05)。見表3。

表3 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的Cor NSE 胰島素抵抗指數比較
2.5預后的多因素分析:以患者預后為因變量(死亡=1,存活=0),以Cor、NSE胰島素抵抗指數為自變量,以性別、年齡為混雜因素,校正混雜因素后的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Cor水平升高(β=0.853,OR=2.347,95%CI=1.286~4.283)、NSE水平升高(β=0.469,OR=1.598,95%CI=1.258~2.030)、胰島素抵抗指數升高(β=0.543,OR=1.721,95%CI=1.112~2.665)與預后不良有正的關聯。見表4。

表4 患者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Cor是一種壓力應激激素,調節機體代謝、炎癥反應、免疫調節等,對維持壓力下生理機能有重要作用。當發生高血壓性腦出血時,機體受應激會分泌大量Cor,使得腦組織獲取更多的營養和能量。但近年來發現Cor持續高濃度對機體也會造成不利影響,損傷腦組織神經元和海馬細胞,影響腦出血疾病進展。有動物實驗研究表示[6],Cor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素軸具有負反饋作用,與海馬神經元的活性密切相關。馮大磊等[7]研究發現,在腦出血患者中,血清皮質醇水平可有效預測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出院3個月的神經功能預后及死亡率。本研究發現,腦出血組患者的Cor水平均高于健康對照組,中度組與重度組的Cor水平高于輕度組,Cor水平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呈正相關,患者病情越嚴重,Cor水平越高。這可以解釋為在高血壓腦出血中,Cor水平升高是機體對腦出血損傷刺激的抵抗作用,患者病情越嚴重,機體應激反應越強烈。本研究發現,Cor水平是影響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Cor水平越高,患者預后越差,這與田小軍等[8]研究結果相符。
近年來研究發現NSE具有營養神經作用,在腦組織細胞的活性最高。臨床上,NSE常作為神經母細胞瘤的腫瘤標志物,在神經元損傷的評估中也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9]。國外有研究發現,腦梗死患者中NSE高水平患者通常伴有癡呆、認知障礙等神經系統缺陷后遺癥,NSE的峰值水平與腦梗死病灶大小和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預示臨床惡化[10]。本研究發現,腦出血組患者的NSE水平均高于健康對照組,重度組的NSE水平高于輕度組與中度組,NSE水平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呈正相關,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NSE水平升高與預后不良有正相關。這說明患者NSE水平越高,反映病情越嚴重,與姚芳等[11]研究報道相符。
臨床發現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多伴有血糖水平急劇上升,這是由于應激狀態下急性損傷導致的暫時性血糖升高。此外,在機體持續高血糖狀態下,腦組織缺血缺氧,對葡萄糖的轉運功能受限,細胞氧化代謝障礙,也會促使葡萄糖無氧酵解,加重腦組織損害和神經功能損傷。本研究發現,腦出血組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指數高于健康對照組,中度組與重度組的胰島素抵抗指數高于輕度組,胰島素抵抗指數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呈正相關,胰島素抵抗指數越高預后越差,這進一步表明了患者胰島素抵抗程度對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相關,胰島素抵抗導致血流動力學紊亂,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血漿Cor、NSE水平和胰島素抵抗情況與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密切相關,Cor、NSE水平和胰島素抵抗可作為臨床病情觀察和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密切監測患者的Cor、NSE水平和胰島素抵抗指數,進行針對性診治,控制高血糖、營養神經、調節機體應激,減少不良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