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抒彥
摘 要:在中職美術類專業教學中,素描是最基礎的課程,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表現力與創造力。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化,中職美術專業的素描課程也呈現出多樣化特征,寫實素描、創意素描等課程內容愈加細化,極大地促進了美術專業的發展,也更為明確地表現出素描實踐化的傾向。文章從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技巧傳授三個方面對中職美術類專業的素描實踐教學進行探討,意在推動職業教育更為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
關鍵詞:中職教育;美術類專業;素描課程;實踐教學
素描是中職美術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也就是說,所有涉及美術內容的專業,都需要從素描開始學起。它不僅鍛煉學習者的技術技法,還著意于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與創新思維,因此,素描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進而有效提升其以素描為軸心的綜合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一、轉變教育觀念,構建教育體系
職業教育的改革近幾年進入了深化加速期,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都表明我國的職業教育正在走向“因地制宜”的方向。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為專業內的理論課程更注重理實一體化,實踐課程的比例則明顯加大。在這個背景下,教育者就需要轉變教育觀念,摒棄從前“粉筆+黑板,教師一言堂”的模式,重新構建更適應現代社會教育需求和職業需求的教育體系。在美術類專業的教育中,篩選所有的課程,會發現素描是所有專業都需要學習的基礎課程,它被安置在教育體系的基礎位置,由此向上衍生出各種美術類課程。因此,首先需要對素描課程的培養目標進行細化和確定。第一,明確素描課程的教育內容。素描主要是對人物、靜物進行再現,如果是按照要素劃分,又可以分成結構素描、明暗素描和藝術素描。但是無論怎樣分類,都是為了達到傳遞有效信息、實現藝術再現的目標,而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力、理解力、表現力等也會逐步提高。因此明確教育內容實際上是在對應教育目標,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基。第二,明確課程內容的傳授方法。除了傳統的觀察臨摹,像默寫、創作練習等,也可以作為素描的重要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記憶力,促進學生綜合思維的形成。這些方法并不只適用于素描學習,但是在素描學習中運用最多、培育最扎實,因此,再運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時,也就愈加順暢。第三,當教育內容(教育目標)和教育方法確定后,學生和教師在課程中所處的位置也就明晰了,教師和學生作為教育體系中最為靈活、主觀的因素,也是最難掌握的,當教師“退到幕后”,讓學生更多地進行觀察與練習,這個體系會處于一個不斷完善的動態運行中。教師基于社會的實際需求,轉變成為一個指導者,教育觀念的具象化構建出了以素描為核心的初步的美術教育體系。
二、注重思維培育,淡化技巧傳授
在構建了更適合社會發展的教學體系后,美術類設計專業需要明確的是,該專業所培育的技能型人才并不僅僅掌握了技能,而是要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多元化能力,從宏觀意義上來說,是為了實現素描教學的轉型,從微觀意義上是為了培養復合型的美術人才。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需要特別強調培養哪一種技能,而是需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托,訓練學生的美術思維。過去單一的美術素描課不僅滿足不了教學需求,還會限制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而從理實一體、教學一體的角度出發,不過分強調單純的再現,引入國畫教學中最為倡導的“意象”教學訓練,可以說是訓練美術思維較好的方法。
學生沒有可以直接依托的載體,“不得不”依靠自己的想象能力,構建物體的結構關系、明暗關系,同時讓其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但是這種表現又必須是在符合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展開的,所以教師從旁啟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會在素描實踐教學中成為主流。學生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靜物或人物。這讓學生對學習有一種支配感,不再用同一個標準答案束縛個人對于美術學習的理解,反而更容易培育出具有多元藝術能力的人才。具體來說,首先,教師需要設計多樣的素描實踐活動,打破傳統教學中的空間限制,讓學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觀察、搜集素描的素材。例如校園是學生們停留時間最長的場所,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樓一墻,都可以作為學生創作的素材。教師、同學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甚至是每天的衣著搭配,也都是新鮮的素材。其次,依托理實一體、校企合作的背景,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陳列館、美術館等人文藝術場所,讓學生參觀各種展覽,一面觀摩成熟藝術畫作的構思、結構和表現方式,一面拓寬學生的藝術視角,提升其藝術審美能力,進而為創造力的培育、審美品位的提高等奠定足夠深厚的基礎。從更加深遠的層面來看,中職學生一直為人所詬病的綜合素養薄弱的缺陷,在經過長久的實踐積淀后,也會有所改善。這是人文藝術類專業的優勢,學校與教師應該對此抱有清醒的認知,將其作用發揮出來。最后,加快對校本課程的研發,將當地的名勝古跡、人文景觀等納入到校本教材中,與國家配套的素描教材共同使用,活化教學內容,同時給予學生一個了解家鄉的窗口,讓學生通過學習點線、結構,欣賞這些景觀的外在美與內在美,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這也在無形中完成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培育任務。
三、豐富教學手段,創新評價方式
教學手段是一種外化的教學因素,在中職美術類的專業中,美術的學習常常和設計相聯系,而設計本身就是一個“千變萬化”的過程,教學的手段自然也要適應這樣的“千變萬化”。根據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制定教學手段是比較常見的方式,也是比較合適的方式。不過這種方式的教育成本太大,教學效率較低。為了達到教育成本最低化,可以在學校實行“一包三表”的教學手段。“一包”指的是學生自學的資源包,“三表”指的是學習預習表、學習導向表和學習評價表。在課前先讓學生結合學習預習表,通過自學資源包學習相關的教學內容,這個資源包是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組成的。目前較為流行的微課、慕課等,也可以逐漸被納入到資源包中,讓學生可以更直觀、更深入地了解要學習內容的重點與難點。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更多的時間用來輔導學生解決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最大程度地因材施教,避免學習好的學生在課堂上浪費學習時間,也讓程度較為薄弱的學生能夠快速得到教師的精準指導。學習導向表和學習評價表主要是用在課后的自我評價上,學生會先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一個評價,教師也會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課堂的實際表現情況、素描的呈現效果、語言表達能力等,給出一個評價。兩個評價分數各占一定的比例,最終組成學生的學習成績。
另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QQ群、微信群也成為人們學習的重要載體,師生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一方面交流學習的內容,一方面共享一些互聯網上優質的教育資源,這都可以有效拓展實踐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豐富學生對于實踐學習的認知。從目前的教育實際情況來看,互聯網學習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形式,其教學效果并不弱于線下教學,教師要鉆研好實施互聯網教學的方式,并設定科學的作業提交方式,素描教學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互聯網組群提交作業,全班的同學都可以參與到學習評價中,可以評價他人的作品,反思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接受每一個人的評價,這一點在藝術的創作中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藝術是主觀的,理解是多樣的,評價愈多代表著創作的視野越寬廣,學生的收獲也會越多。
四、結語
中職的美術類專業具有基礎性和實踐性雙重屬性,而素描課程又是雙重屬性實現的基礎,因此,加大素描課程中的實踐教學,從觀念上轉變教育認知,并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上開展豐富且具備創新意義的實踐活動,通過更寬廣渠道的評價,不斷調整自我認知,明確前進的方向,滿足社會對美術設計人才的需求,也為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開辟一條新的路徑。在這一初衷的指引下,中職美術類的素描實踐教學就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與使命,其重要性與具體功能也就得到了強化。
參考文獻:
[1]惠慧.探析中職美術教育中的素描教學[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5):116-117.
[2]張帆.新課標背景下的中職素描課堂教學新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9(18):131-132.
[3]房國成.探析中職美術教育中的素描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7(24):179.
[4]賀奕龍.試論運用“三導”提高中職素描課程教學質量[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4):208.
作者單位:
福建經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