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立


摘 要:對于線條微妙變化的研究,人們多是采用比較概括或是聯(lián)系姊妹學科的方法來論述,而且大都是從線條組織后引起的變化來講述的,例如空間、明暗、疏密等,極少就線條這一單一元素進行研究分析。其中南京藝術學院陳石的《論油畫中線條的節(jié)奏》中提到線條微妙變化,但他聯(lián)系音樂節(jié)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重點論述的線條變化同音樂節(jié)奏、韻律一樣,強調(diào)的是結果,沒有論述線條微妙變化是基礎、推動者和開端。線條微妙變化使得節(jié)奏更加豐富,韻律更加自然還能使畫面帶有生命的氣息和強烈的視覺感受。中國美術學院龔辰宇的《論繪畫中輪廓線所呈現(xiàn)的物性》中論述了線條種類之一——輪廓線在不同時代的獨特性和不同畫家筆下的特性。他詳細分析了很多現(xiàn)當代的畫家對輪廓線的表現(xiàn)形式,輪廓線既包括邊界線也包括起伏變化的結構線,輪廓線的表現(xiàn)也離不開線條的微妙變化。總之,對事物的真實表達是不能離開線條變化的,特別是對情感的細膩表達更離不開線條的微妙變化。
關鍵詞:線條微妙變化;繪畫;必然性
一、研究基礎和研究目的
人們大多都欣賞微妙和精致,但人們往往容易忽略了微妙,更缺少尋求微妙變化的意識和眼睛。在如今這個快節(jié)奏的生活狀態(tài)中,人們常常急功近利,方便快捷和效率效果成為了首要需求,而往往忽略了最基本、最重要的東西。線條作為繪畫中最基本的要素,不能蒙混通過,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真誠地對待它,奠定堅實的基礎。該選題作為基礎研究,它可以在很多的領域中得到發(fā)展和延伸,例如建筑中線條的運用、汽車流線的設計等等。本文主要研究線條的微妙變化,在現(xiàn)實生活中,現(xiàn)在普遍的生活態(tài)度是傾向于對富貴的追求的,但也可以過得很精致,所謂精致在于即使生活很貧苦卻可以很開心、很有格調(diào),享受自然,和自然和諧相處。這不僅適用生活品質(zhì),也可以延伸到油畫作品中。在油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線條的微妙變化無處不在,它影響空間、造型、質(zhì)感等繪畫要素,對素描更是如此。從原始發(fā)展到今天,如此意義豐富的線條作為藝術的必然要素之一,依舊很神秘,并期待我們的發(fā)現(xiàn)和探索。
二、線條微妙變化對空間和形體結構的作用
眾所周知,點的規(guī)律運動形成線,線構成面,而在這個過程中線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在我們現(xiàn)實世界中并無線條這一客觀存在事物,而只是一種抽象概念,但事實上它運用的范圍遍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中的一些名詞概念,比如米線、電線、T角線、流水線等,實際上不可稱之為線條,而是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將其具體化和量化的結果,因為它們實際上是狹窄的面。線條作為繪畫三要素之一,它對畫面空間和形體結構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在古典歷史時期,藝術家們追求客觀自然的“再現(xiàn)”,故而對對象的形體結構和空間的要求是極其嚴謹?shù)模蚨覀冊谟^賞大師原作時一直有個問題環(huán)繞,他們是如何做到刻畫得那么細致、那么逼真,讓觀者感覺身臨其境的?原因是他們在尊重客觀物象的基礎上巧妙使用線條,即線條變化是從客觀對象的變化中概括出來的。在現(xiàn)代和當代繪畫中,有些藝術家追求藝術中最“原始的”美,故而線條運用直白而富有情緒傾向,例如凡·高畫作中線條熱情激蕩的情緒,席勒線條中透露出的扭曲病態(tài)(圖1),康定斯基畫作中最純真、直白的線條安排等都體現(xiàn)出線條變化對畫面效果的影響。而線條微妙變化是畫面深度的情感挖掘和畫面細致、有趣性的追求。14-16世紀,透視學的發(fā)展改變了人們對空間的理解認識,藝術家們從此知道如何主客觀結合地安排畫面的空間,學會了利用線條的角度變化和長短變化以及細微轉(zhuǎn)折創(chuàng)造出幽深的山林、朦朧的高山流水、曲折迂回的林間小道等等。在創(chuàng)造這獨具特色的空間時,線條角度或長短微妙變化都可能創(chuàng)造出意想不到的空間效果,或“深遠”,或“平遠”,或“高遠”。線條微妙變化對所畫對象的形體結構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例如人物特殊角度的塑造,就需要線條的微妙變化,又如人體素描會有很多的轉(zhuǎn)折變化,特別是骨骼和肌肉的透視空間表現(xiàn)。當藝術家在素描寫生時需要進行主觀處理,在表現(xiàn)精細效果和再現(xiàn)具體事物時,除了大塊面概括,細節(jié)描繪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線條微妙變化就是細節(jié)描繪的第一步,如邊界線、輪廓線等。
三、線條微妙變化對情感表現(xiàn)、生命力表達和視覺沖擊的必要性
上文我們說了線條微妙變化對空間透視和形體結構的作用是巨大的,特別是對細節(jié)的塑造,然而我們都知道畫面生動效果一部分表現(xiàn)在藝術家思想情感的投入,另一部分則是技法的表現(xiàn)。一幅畫的情感表現(xiàn)絕不是偶然的或是胡編亂造的,更多的是藝術家投入情感去創(chuàng)造和把握細節(jié),最終細節(jié)的積累完成量變到質(zhì)變的飛躍。當然也有瀟灑狂放的畫風,但我們可以肯定這種風格的作品依舊是需要精心安排的,并且需要細節(jié)的編排,特別是“畫眼”的設置。例如康定斯基的作品《點線面》看似是簡單的點、線和面,實則有更高的精神層次,加上顏色和畫面布局,以及“畫眼”設置,使得他的作品風格和藝術主張備受矚目和推崇。又如席勒作品中病態(tài)似的線條,看似扭曲異常,人物形象夸張,但充滿張力和力量感,畫面中表現(xiàn)出來的極強的生命力和視覺沖擊感并不是簡單描繪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是情感精神加上線條微妙變化創(chuàng)造出來的。再如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圖2),那種帶有強烈的悲傷氣息的視覺沖擊,一部分是色彩中含有的強烈情緒,另一部分來源于畢加索先生精心安排的畫面構圖和每一部分象征意義圖形的設計和位置安排,而這些意義的實現(xiàn)就需要細節(jié)安排,線條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格爾尼卡》畫面中線條的長短、大小、走勢和形狀都各有意義,而這些意義的賦予和細微的變化使得畫面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表達了畢加索對戰(zhàn)爭的痛恨和對西班牙人民飽受戰(zhàn)爭傷害的痛心和同情。總而言之,畫面中情感和生命力的表現(xiàn)以及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的表現(xiàn),離不開情感的投入和技法的運用,而實現(xiàn)這些都需要線條的微妙變化。首先,因為線條本就是畫面三要素之一,是畫面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其次,線條的微妙變化可使畫面更加豐富細膩,也可表現(xiàn)出特殊的畫面氛圍,并凸顯出藝術家的個人特色和情感表達。
四、結語
本文對線條這一單一元素進行研究,就目前的研究動態(tài)分析,很少有人就純粹線條進行論述,確實是由于純粹的線條元素具有神秘性。它既簡單樸實,又變化多端;它既可以言簡意賅,幾個字就可以形容,又可以意義豐富;它的形式既可以是簡單的橫平豎直,也可以是復雜情緒的顯示者。線條的研究缺少資料,我們只能從文藝復興之后開始論述,因為那段時期對繪畫的幫助比較大。而史前藝術中的線條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是個藝術研究的缺口,然而這一方面也有它的現(xiàn)實困境——無現(xiàn)實資料可考,只能以考古學為基礎進行研究,然而考古學也存在著不完整性。本文對線條微妙變化的研究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它不是純粹原始的線條研究而是線條純粹性的發(fā)展和延續(xù),雖然不能完全顯示和保留線條的純粹性,卻也具有突破性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中國美術史教研室.中國美術簡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克雷納,馬米亞.加德納藝術通史[M].李建群,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3.
[3]羅小衛(wèi).手繪的意志:龐茂琨的視覺表達[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2.
[4]大村西崖.中國美術史[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5]陳允鶴,方斐娜.拉斐爾[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
[6]朱博雄.安格爾論藝術[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80.
[7]陳石.論油畫中線條的節(jié)奏[D].南京藝術學院,2014.
作者單位:
廣東茂名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