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龍 徐娟
摘 要:兒童產品藝術設計要充分考慮兒童群體特征,滿足兒童產品設計的基本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啟發功能。文章首先對兒童群體特征進行分析,主要從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兩方面展開論述,然后研究兒童產品藝術設計要素,包括基本設計原則、設計原理和功能延伸,最后提出兒童產品藝術設計策略。
關鍵詞:兒童產品;藝術設計;群體特征
注:本文系2019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項目“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與幼兒園環境設計融合應用的研究”(SK2019A1103)階段性成果。
兒童產品包括玩具、餐具、兒童服飾、智力開發工具等,類型眾多。雖然每一類產品的設計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但在藝術設計角度也具有共通性。只有符合兒童年齡和心理特點的產品,才更容易得到消費者青睞,并發揮其對兒童成長的積極作用。因此,無論是哪一種兒童產品的設計,都要把握好兒童群體的自身特點。
一、兒童群體特征分析
(一)年齡特征
根據國際《兒童權利公約》的界定,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都屬于兒童。在本次研究中,則取醫學界關于兒童年齡的定義,將兒童界定為0~14歲的群體。如果對其進行進一步細化,0~3歲屬于嬰兒期,3~6歲屬于幼兒期,6~9歲屬于兒童期,9~14歲屬于少年期。處于同一年齡階段的兒童群體在身心發育方面具有明顯的共性特征,在兒童產品藝術設計過程中,需要根據具體目標群體的年齡段特征,盡可能滿足其產品需求。同時,兒童群體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且活潑好動,在接觸產品的過程中,通常不滿足于觀賞層次,而是希望動手操作,因此必須關注產品的交互性。此外,在兒童產品藝術設計過程中,還要協調藝術設計與產品功能設計的關系,比如產品的尺寸、大小要符合對應年齡段兒童的生理發育水平,從而確保產品的適用性[1]。
(二)心理特征
兒童在接觸產品、認知事物的過程中,主要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途徑,對事物進行感知和理解。從兒童心理特征來看,大部分兒童喜歡明艷、歡快的色彩,比如亮度和純度較高的紅、黃、綠等,對黑、灰色和棕色等深重的色彩則較為反感。有研究表明,在6歲以前,兒童對產品顏色的偏好無明顯性別差異,而6歲以后,差異則逐漸顯著,男孩子越來越喜歡深色調,女孩子則鐘情于淺色調。還有研究表明,兒童從4歲開始就能夠感知色彩冷暖,而且大多數兒童喜歡暖色調。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對色彩的感知會越來越敏感,除了對單一色彩的喜好外,對色彩組合也會產生明顯的喜好傾向,逐漸從喜愛鮮艷的、近色系色彩組合轉變為喜愛協調、柔和乃至對比強烈的組合方式。從這一角度來看,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產品認知心理會發生明顯變化,對色彩、圖形等的喜好都會發生變化。在進行兒童產品藝術設計時,也需要關注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變化特征[2]。
二、兒童產品藝術設計要素
(一)基本原則
在兒童產品藝術設計過程中,應從兒童群體特征出發,明確兒童產品藝術設計的基本原則。其一,安全性原則。基于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在兒童產品藝術設計中,不能僅僅停留在觀賞層次,應充分考慮兒童在接觸產品、使用產品過程中的安全性問題。例如,兒童產品使用的材料必須是無毒無害材料,防止兒童誤咬、誤食引發安全問題。產品外型結構盡可能避免出現尖銳棱角,此外還要注意產品牢固性、絕緣性等方面的問題。其二趣味性原則。無論是生活用品還是娛樂、教育用品,都需要滿足趣味性設計原則,從而吸引兒童注意力,使產品功能可以得到發揮。其三教育性原則。在兒童產品藝術設計過程中,應發揮產品對兒童身心成長的積極引導作用,培養兒童的認知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向兒童傳遞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3]。
(二)設計原理
在兒童產品藝術設計中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原理,對美學原理、藝術設計方法等進行靈活運用。在產品外觀設計方面,應在滿足安全性原則的同時,多采用兒童喜歡的卡通造型,突出產品特點,使兒童能夠較為容易地掌握產品使用方法。在色彩設計方面,應多選擇柔和的顏色,并注意顏色組合的協調性和變化性。顏色可以給兒童視覺帶來最直接的沖擊,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兒童對產品的喜愛程度。此外,在兒童產品藝術設計過程中,還要實現趣味性與產品功能設計的有機結合,使產品功能得到延伸。
三、兒童產品藝術設計對策
(一)分析市場需求,明確設計導向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兒童產品藝術設計不僅要考慮兒童群體特征及需求,還要關注產品的商品屬性,通過分析市場需求,明確設計導向。兒童產品市場規模龐大,新的產品不斷出現,以更加完善的功能、更加精妙的藝術設計代替原市場產品,推動著兒童產品的更新換代。在當前市場暢銷的兒童產品大多都同時具有科技性、藝術性和功能性特點。在產品設計的材料選用環節,采用新型環保材料,更容易獲得兒童及家長的青睞。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3D打印技術等先進的技術手段也在兒童產品藝術設計中得到了應用,使產品設計、開發流程明顯加快,也使設計師的創意更容易實現。
(二)突出產品特點,易于兒童感知
在兒童產品藝術設計過程中,應通過合理運用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突出產品特點,讓兒童易于感知。首先應合理設計產品主題,并體現其角色化特征。從兒童的認知特點來看,其邏輯思維能力不夠成熟,對抽象的事物理解較為吃力,而對于直觀的形象則容易理解。這種直觀形象往往是與某種角色或現實場景聯系在一起的,比如童話故事、卡通動漫里的角色形象,以及現實世界中的爸爸、媽媽、老師、醫生等具體角色形象。在確定產品主題后,將產品與這些角色形象關聯在一起,可以使兒童快速了解其主要功能。
(三)協調功能設計,方便兒童使用
兒童產品的功能越來越豐富,通常集實用性、娛樂性和教育性于一體,能夠在兒童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引導兒童認識世界,起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因此,在兒童產品藝術設計過程中,必須從人性化設計角度出發,協調功能設計,方便兒童使用。在信息和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下,電子產品在兒童產品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包括多功能電子手表、兒童學習機以及各類電子玩具產品等。在這些高科技產品的設計過程中,更需要注重功能設計與藝術設計的統一。比如在人機操作界面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簡單、易用的基本原則,合理設計觸摸式功能按鈕,實現語音交互功能等,方便兒童與電子產品進行交互,同時設計時間管理模式,避免用眼過度。
(四)注重情感滲透,豐富產品內涵
在兒童產品藝術設計過程中,應深入挖掘產品內涵,采用合適的方式實現預期情感滲透效果,對兒童身心成長產生積極影響。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應注意向兒童傳遞溫暖,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比如在某款仿真玩偶產品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為玩偶設計了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玩偶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快樂,對世界充滿好奇。玩偶所用材料質地柔軟、溫和,容易讓兒童產生親近感。在玩偶服裝設計的用色方面,采用鮮艷、明亮的顏色,整體干凈整潔,向兒童傳遞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這樣的兒童玩具可以緩解兒童的孤獨感,起到調節兒童心理的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兒童產品藝術設計的原則、方法是由兒童群體特征決定的,把握好兒童群體特征,可以確保產品藝術設計的合理性。在具體設計過程中,設計師要同時兼顧兒童產品安全性、趣味性、教育性等方面的需求,靈活運用各種藝術設計方法,使產品能夠獲得兒童的關注和喜愛。
參考文獻:
[1]許曉云,解秋蕊,張曙.應用感性工學的兒童參與式智能產品設計方法[J].包裝工程,2019(18):129-134.
[2]許小俠,李龍,王曉英.兒童床產品設計中的可持續理念探析[J].工業設計,2019(9):45-46.
[3]熊菲,王金廣.學齡前兒童玩具產品的設計要素及群體特點分析[J].工業設計,2019(7):62-63.
作者簡介:
高玉龍,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徐娟,安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本科,合肥幼教集團高新一幼園長,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和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