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鋒
摘 ?要: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核心陣地”,是高校意識形態前沿陣地的中堅力量。新時代加強邊疆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是事關社會主義前進方向的重要事業。“新時代、新使命、新擔當”,做好黨建鑄魂工程,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打造精品思政課程,注重學科建設,是邊疆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發展基本要素。
關鍵詞:邊疆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21-0066-04
Abstract: As the "core position" for spreading Marxism, the Marxist College is the backbone of the frontier positions of ide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colleges in frontier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is an important undertaking concerning 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m. "New Era, New Mission, New Responsibility", doing a good job in party building,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creating excell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focusing 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colleges in bord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frontier university; Marxism college; construction research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育人導向,堅持“六要標準與八個相統一”要求,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水平。邊疆高校“以頂層設計為總攬、以隊伍建設為龍頭、以教育教學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支撐”的發展思路,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強化科研興院理念,圍繞學校辦好西部乃至全國一流大學的辦校目標,走出了一條“立足邊疆、立足學校、立足專業實際”有特色亮點的發展之路。
一、“新時代、新使命、新擔當”,做好黨建鑄魂工程新要求
(一)不斷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提升教師理論素養
強調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核心陣地”,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作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排頭兵”,將教學科研和黨建工作相結合,是新形勢下做好邊疆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建工作的重要基礎和關鍵。深入學習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等會議精神,利用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擴大會議、職工學習大會、各支部黨員大會等形式進行,不斷用先進理論武裝廣大院師生頭腦,始終做到只有理論清醒,才能政治堅定。
(二)不斷加強黨務干部培訓,提升黨建水平能力
為適應新形勢下黨建工作新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馬克思主義學院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黨務干部隊伍。以教研室為基本單位設置黨支部,選優配強支部書記,出臺相應的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務工作者培訓方案和手冊,多個層面開展黨務知識培訓。支部書記充分發揮“雙帶頭人”的作用,支委委員積極配合,結合支部實際,將教學科研融入支部建設,打造具有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色的示范性黨支部,按照寫好教育“奮進之筆”總體部署,有序開展各項工作。
(三)不斷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組織建設,持之以恒正風肅紀
不斷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反滲透斗爭,落實中央治疆方略,強化黨對意識形態領域領導權,筑牢社會主義教育陣地,打造“馬院姓馬、在馬言馬”鮮亮政治底色。其次是堅持思想引領,堅持正本清源,以馬克思主義五觀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通過透徹的學理分析,強大的真理力量,人民的生動實踐,使廣大師生樹立正知正念,真正解決好思想認識問題。最后是在轉變工作作風、加強紀律建設上持續用力,純潔隊伍、健全機制,切實與日常教育教學科研業務工作緊密結合,不斷強化隊伍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
二、“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院”,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加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就是這一陣地的堅守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和踐行者,肩負著培養時代新人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1]。打造一支信仰堅定、理論功底扎實、學識淵博、業務能力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核心關節。
(一)優化師資隊伍配備,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打造人才梯隊建設
針對邊疆高校師資力量短缺,高層次人才匱乏,學科梯隊建設不足等問題,要在人才隊伍建設上下功夫,應該出臺相關的高層次人才引進待遇,馬克思主義學院在人才引進過程中,要加強人才引進政策的宣傳,通過制定嚴格的新進教師招聘方案,嚴把“入口關”,把人才引進來,把教師隊伍質量提高上去,為他們的發展提供良好平臺。辦好思政課,最重要的是要有底氣和信心[2],只有如此才能讓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有底氣、有自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同時,根據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學科、研究及發展方向,重新按學科、教研室調整配置,重新將全體教師按教學型、科研型、教學+科研型進行調配,不斷梳理、優化教師結構與構成,夯實隊伍建設。
(二)繼續加強教師寒暑假社會實踐研修工作,厚植理想信念
針對邊疆高校思政課教師社會閱歷單一,教學科研內容不接地氣的問題。要加大對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的社會實踐研修力度,形成每年利用暑假組織教師赴紅色革命圣地、沿海發達城市,寒假赴基層實踐教育基地的固定安排,同時,還利用周末節假日,組織全體教師赴周邊的縣市鄉鎮,實地調研脫貧攻堅、組織建設、群眾工作、鄉村振興、旅游廊道建設等內容,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將研修成果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讓紅色基因、革命氣節、胡楊精神、家國情懷在全體師生的心中深深扎根。
(三)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全面加強師資隊伍培養力度
通過老中青“傳幫帶”,一對一帶教、多輪試講、集體大備課制度,快速有力提升思政教師教育教學水平。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培訓、訪學、出國進修、讀博等。將師德師風建設潤物細無聲的融入到日常教學,積極引導教師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不斷加強日常考核與年底考核相結合,修訂教學指導、教學督導等方案,以學生評教、同事互相評教、學院專家評教相結合,切實把師德師風考評規矩立起來。鼓勵引導廣大教師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當中去,努力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四)發揮對口支援機制優勢,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建設
邊疆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借助對口援建高校的優勢,從人才智力援建、協助進修培訓、博士生培育等,拓展為涵蓋學院行政管理組織架構、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資源共享、構建聯合團隊等各方面的全方位援建。對口援建高校派教學科研管理人才來邊疆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擔任副院長,指導教學科研工作。同時派出副高級以上職稱教師承擔一個學期思政課的教學任務,通過示范教學、聽課指導、組織集體備課、專題化教學等形式,提高邊疆高校馬院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能力。
三、“蹄疾步穩抓落實,開拓創新謀發展”,努力打造精品思政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國高校承擔著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艱巨任務,這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途與命運。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立德樹人中的不可替代作用[3]。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提出的新要求,“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標準與思政課改革創新“八個統一”要求,積極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一)創新教育方式方法,大力推進思政課程改革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邊疆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按照“八個相統一”的要求,推進思政課內涵建設與改革創新,探索教學新模式。通過現場教學、基地體驗式教學、融合教學等方式,打造“行走”的課堂,讓思政課不再局限于三尺講臺,打破了以往思政課教學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的積弊,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深受廣大學生喜愛。積極協調銜接 “軍史館”、“歷史博物館”等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實踐基地,以史館豐富詳實的軍史資料和鮮活生動的英模事跡為依托,組織學生參觀學習,并以學生主題匯報、觀后感等方式納入課程實踐教學測評。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和感染力,強化立德樹人,實現“三全育人”,進一步深化軍民共建,產生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力。
(二)探索網絡教學平臺建設,推進教學的信息化改革
以互聯網+教學為平臺,將新的數字化手段與課堂教學管理相融合,發揮互聯網+教學的獨特優勢,一是針對思政課教師日常教學業務重,考試方式方法單一等問題。將思政主干課全部采用手機app客戶端的無紙化考試系統,提出了期中考試以主觀題為主,期末考試以客觀題為主的考試改革思路,以考核方式的改革倒逼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二是針對廣大青年學生在網絡虛擬空間聚集的新常態,改革“馬克思主義學院微信公眾號”平臺建設,探索思政課教學與微平臺相融合,將思政主干課的相關教學內容根據教學進度推送至微信公眾號,打造了集“教學、宣傳、展示”三位一體和貫穿思政課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新媒體平臺,讓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如影隨形。利用教學時間,增強教學過程的靈活性、交互性、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自覺性和積極性[4]。三是組織“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我心中的思政課”微電影等比賽,深化學生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認識,促進思政課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提高了思政課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強化了思政課鑄魂育人主陣地的作用。
(三)規范教學管理,提升教學質量,切實推進思政課內涵式建設步伐
一是馬克思主義學院不斷加強和完善教學管理各項規章制度的修訂工作,制定《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基本規范》,作為學院教學運行、質量監控、教研室管理、檔案管理等各項工作的基本依據。二是發揮教科辦在規范教學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中的作用,明確工作職責,規范本專科、碩博士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管理,統籌組織學院專職教學秘書、研究生秘書、科研秘書及各教研室秘書開展工作,使學院教科辦在課程教學任務編排、教學團隊規劃建設、教學檢查管理、教學質量監控、教師教學績效測評、科研課題論文及成果申報審核管理等各項工作中統一協調、規范管理,發揮更大作用。三是持續推行教學資料審核制度。為嚴肅課堂教學,建立健全教學大綱核準和教案評價制度。各教研室依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統編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新版教材定期組織集體備課,加強集體備課,深入研究教材,將教材體系轉化成教學體系[5]。通過準確把握教材基本精神,研究確定教學進度和內容,形成統一的教學大綱、教案、課件;四是規范集體備課、試講。教研室集體備課、試講提前發布預告,并于做好集體備課記錄、試講記錄存檔;每學期全院至少組織一次全員集體備課,集中研討教學共性問題,促進各門課程有效銜接。五是進一步發揮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督導委員會作用。促進學術指導、教學督導活動的常態化、規范化運行;每學期應制定專門工作計劃,每學期至少召開兩次專題會議,研究教學指導和督導問題,期末總結工作情況,實現教學指導、教學督導與學院日常行政管理的有機協調。
(四)加強教學監督環節,進一步規范考核形成性評價
一是規范聽課、教師評價。健全聽課指導制度,馬克思主義學院領導班子成員每月聽課不少于2次,學院教科辦主任每月聽課不少于4次,全年聽課對象涵蓋學院全體任課教師;建立健全多元評價機制,采用學生評價、同行評價、督導評價等多種方式,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價,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結果與績效考核和津貼分配等掛鉤;學院教學督導委員會負責組織開展學生評價、督導評價工作。二是全面推行思政課課程的形成性評價。各門課程須組織期中考試,期中考試安排列入課程教學進度,以教研室為單位統一組織。規范課程開放式個性化考核,開放式個性化考核應制定嚴格的組織流程和明確可操作的考核評價標準。課程考核實行形成性評價后,評價機制改變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以誦讀經典、拍微視頻、演情景劇、繪畫等多種形式結合專業把教學主旨反映在作品中,增強理論學習的實效性和獲得感。
(五)做好“三全育人”“三進”工作,構建大思政格局
落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教學建議》,緊緊圍繞2018版新教材內容,豐富教學內容,使思政課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改進中加強,在堅持“思政課主渠道”“思政課主陣地”建設的同時,積極與學工部、團委及各職能部門溝通協調,積極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鞏固,動員領導干部帶頭走進學校、走進課堂,深入開展“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帶動所有教職工共同做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構建“大思政”格局。
四、“科研興院、學科強院”,努力做好科研申報和學科建設工作
(一)創造條件,全體動員,全員參加,積極申報各類各項課題
通過規范科研工作,依托對口支援平臺,通過施行專家教授科研帶教制度和制定科學合理的科研獎勵制度,充分調動教職工科研積極性,參與各項科研申報的工作,穩步提升教師科研能力。鼓勵教師以文參會,通過撰寫高質量的論文參加全國各類論壇及學術會議,開闊理論眼界,提升理論水平。成立青年教師的青藍工程讀書會,切實提升青年教師的科研寫作能力。
(二)梳理學科方向,形成學科團隊,加快學科建設
以校級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為依托,不斷凝聚研究方向,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方向上,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學術團隊。重點學科的研究成果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和研究提供理論支持。在組織架構、隊伍梯隊建設、科研成果方面補短板、抓落實。集中研究力量,更深入的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和實踐方案。制定重點學科建設實施方案,進一步規范了學科建設工作。
(三)充分發揮對口支援高校的優勢資源,進一步提升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科研能力
充分發揮對口援建高校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方面優勢資源,從管理干部、專家教授各個層面開展組團式援助,全面帶動推進邊疆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水平。通過對口援疆高校與邊疆高校馬院各教研室“一對一”開展專題化集體備課、示范教學、青年教師專題科研指導、科研專題講座、實踐研修等形式的短期學術活動,著力提升邊疆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課程建設和學科發展水平。
五、結束語
邊疆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要始終堅持“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鮮明導向和辦學原則,切實發揮校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緊密結合邊疆和教育工作實際,扎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育人導向,堅定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各項決策部署和要求,充分發揮每一名思政課教師的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陳宗章.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三個關鍵”[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9(10):34-37.
[2]張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底氣與信心[J].北京教育(德育),2019(4):13-15.
[3]蘇雨恒.深刻認識新時代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三個維度[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5):13-15.
[4]韓波,施鐿.關于獨立學院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建議——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10):125-126.
[5]曲士英.新時代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五個著力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0):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