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警械具使用課程隸屬公安院校課程體系中的公共基礎課程,是公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考核要素是警械具使用課程健康發展的重要一環,是準確反映學生職業技能素質的有效途徑。學生的平時表現、體能素質、警械基本技術、綜合實戰的考核應當成為警械具使用課程考核的四個要素,各專業四個要素的權重值又應有區別。
關鍵詞:警察體育;警械具使用;考核要素;權重
警械具使用課程是公安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警械技能的使用是影響公安民警制服、控制犯罪行為人的主要因素,關系行動安全與成敗。教育服務于行業,行業支撐教育發展,警察院校警械具使用課程的教育,服務于當前公安實踐,是制服和控制嫌疑人的必備技能。
一、 警察體育課程考核現狀
長久以來,公安院校對警體課程重視不足,將警體課程劃到類屬大學體育課程內,導致警體課程的教學和考核形式創新度不夠。現階段公安院校警察體育課程的考核方式以教考分離和任課教師隨堂考試為主,在技能考試模塊,由于考官閱歷和對考試學生的不熟悉,導致考核結果存在教官主觀意識較強的現象,不能客觀反映學生平時學練水平。此外學生對警體考核不夠重視,過多的重心放在其他專業課程考試,反而忽視警體課程考試,臨近考試大多數學生突擊復習,應付心態較重。
二、 完善警械具使用課程考核的意義
科學的考核,有利于“中心”的真正轉移。課程考核的主要作用就是導向,警械技能的使用是影響公安民警制服、控制犯罪行為人的主要因素,雖然考核不一定能完全展示學生的實戰水平,但可通過考核進一步的反饋學生學練水平,通過考核達到“以賽代練”的目的。正確、合理、規范使用警務技能素質是公安執法活動順利完成的前提保障,同時也是有效檢驗課程教學的最好量尺。通過考核培養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的養成,進一步理清不足彌補差距,為今后公安執法的正確實施打下基礎。
三、 考核要素以適應公安需要為目的
根據多年的警務技能課程教學經驗,結合公安系統警務技能考核辦法以及多方面的調查研究,從當前嚴峻社會治安和公安實戰出發,提出警械具使用課程考核應具備四大因素。
(一)對平時表現的考核
對學生平時表現的考核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出勤情況、中期考核、課堂表現及作業。這三個方面所占比重均等。出勤考核是反應學生思想和行動的最直接反映,對超過限度的學生取消本學期考試機會。中期考核的目的是起到“以賽代練”的目的,通過考核使學生能及時了解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在今后及時彌補。課堂表現及作業是任課教師靈活掌握的一部分考核,可對平時表現良好,但由于本身協調性等原因導致考試不理想的學生有所傾向。
(二)對體能素質的考核
當前公安民警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就是“說不過、追不上、打不過”,其中追不上、打不過隸屬警務技能課程范疇,現實表明公安民警的體能素質是所有警務活動展開的前提,因此在警察體育課程中,要加大學生體能素質練習。
對學生體能素質的考核標準按照《公安民警體育鍛煉達標標準》進行,男子:100米、1000米、立定跳遠、一分鐘俯臥撐;女子:100米、800米、立定跳遠、一分鐘仰臥起坐。優良的體能素質是技能學習的前提,是學習警械具使用課程重要基礎。
(三)對警械使用技能的考核
警械具使用基本技術,是考核的一個重要方面,包括警棍使用技術、催淚噴射器技術、手銬技術、盾牌技術等。其考核應采取教考分離模式進行,考核組成員應由至少3人組成,對學生的基本技術全面客觀進行考核。
教官對學生的考核應把握一個原則:站位合理,動作要領正確,力點準確,動作協調,戰術意識強為優秀;站位較合理,動作要領正確,力點準確,動作較為協調,戰術意識較強,有一定失誤為良好或及格;站位合理,動作要領混亂,力點不到位,動作不協調,戰術意識不強為不及格。
(四)對警械綜合實戰的考核
警械訓練一定要教導學生樹立一切為執法、一切為戰斗的戰術思想,強化學生安全防范意識,訓練中要不斷體現實戰化。對警械綜合實戰的考核,是讓學生為適應公安民警進行執法活動的提前演習,對警械綜合實戰的考核可以充分展示學生在徒手控制、警械具使用、搜身及帶離等技術的實戰應用能力。
四、 考核要素的權重比
警械具使用課程考核的四個要素,是從公安教育和公安實戰的角度出發,以服務公安實踐,量化考核方式為目的,把握“訓戰一體”的戰術理念,不斷提高實戰水平。四個要素的考核在不同學期、不同專業側重點又應有所差異。在注重科學規范、操作簡便、準確實用的原則基礎上,各專業各項因素權重如下:
公安專業=0.3A+0.2B+0.3C+0.2D
國控專業=0.3A+0.2B+0.4C+0.1D
其他專業=0.3A+0.2B+0.5C+0D
A、B、C、D分別是平時表現、體能素質、警械基本技術、綜合實戰考核。
公安專業學生,警械具使用課程是公安專業的公共基礎課程,為第三學期開設課程,所占學分和課時較大,且此專業學生畢業后入警率達90%以上,因此在技能和綜合實戰方面的考核權重要大一些。
司法國控專業學生,警械具使用課程為第四學期開設課程,學生畢業后的工作面向公安機關、企事業單位安全保衛等崗位,因此在警械基本技術方面的考核要占比大一些,綜合實戰要低于公安專業考核。
其他專業學生,警械具使用課程為第四學期開設課程,所占學分和課時要低于公安和國控專業,學生畢業以后的工作面向社會,方向不定,因此應以警械基本技術方面的考核為主,綜合實戰方面可不進行考核。
參考文獻:
[1]魏杰,陳旭棟.公安院校警務技能課課程教學模式與公安教育改革適應性探析[J].文教資料,2017(11):179-180.
[2]李永康,黃肅楊.公安院校警務技能訓練新模式探究[J].公安教育,2012(12):45-47.
[3]鄭曉琴.對公安院校警務技能教學的探討[J].遼寧警專學報,2011(5):69-70.
[4]劉勇,曹超.論警察徒手防衛與控制課程考核構成要素和權重[J].赤峰學院學報,2009(12):195-196.
作者簡介:
王教健,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寧夏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