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支教教師如何在少數民族地區中職學校開展支教工作,根據自身支教實踐體驗,以黔東南地區的實際情況為例,講述山區支教的重要性,提出了支教教師如何創造性開展支教工作,以及針對目前開展支教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的參考意見。文章對于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支教工作有著一定的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支教工作;少民地區;探索與實踐
一、 概述
支教工作作為國家重視的一項教育工程,對促進落后地區的教育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開展支教工作,也是很多貧困地區學校提升教學質量最有效快捷的方法之一,同時也是高水平教育地區支教教師實現自身價值,為國家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重要途徑,支教教師不僅僅是上幾堂課,同時也會給支教學生帶來關愛和希望,更體現的一種人文關懷。
同時支教工作也是很多師范院校大學生赴山區學校開展支教工作實踐鍛煉的方式之一;可以讓師范院校大學生提前感受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支教工作可以讓貧困山區的孩子也能接受到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給貧困山區的家庭帶來了希望。但同時也是一項巨大挑戰的工作任務,支教教師必須全力以赴,恪盡職守,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才能體現自身支教的價值。
二、 支教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支教工作
支教工作對于提升山區和偏遠地區的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支教教師如何開展更有效的支教工作又是擺在支教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尤其是到中職學校支教,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思想觀念等,這就需要支教教師將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尤其是對于支教并擔任領導層的支教教師,需要綜合本校教師和支教教師的思想理念,整個學校一個聲音,一個目標才有可能做好這一項工作。
(一)關愛留守兒童,積極有效地開展支教工作
在很多貧困落后的山區,尤其是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很多家庭經濟很困難,主要還靠務農為生,很多家庭小孩較多,無主要經濟來源,很多學生是留守兒童,甚至是孤兒;有的學生連最基本生活費保障都無法保證,從小缺乏教育,缺乏關愛,有的孩子根本就不愛學習,成績不理想。但他們從小生活在農村,不怕苦不怕累。作為支教教師,第一個工作就是參與教學和學生的管理工作,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多抽時間找他們談談心,了解孩子們的思想動態,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支教教師要根據專業特點和支教學校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尤其對于中職學生,他們對于理論知識興趣不高,比較喜歡實踐操作,可以根據課程特點適當調整,真正讓他們學到一技之長。
(二)除了參與學生教學,要指導提升支教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一般支教教師的時間一年或者幾年時間,如果沒有真正把支教學校的教師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帶起來,那么面臨的是支教教師一走一切都會回到起點,支教就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支教教師除了參與正常的教學工作,更應該指導支教學校年輕教師專業技能,帶師德,帶師魂,帶師技,實行新老“傳幫帶”的形式,讓青年教師迅速地成長起來,這比教好一屆學生更有意義。
(三)重視支教學校的學生技能大賽
技能大賽的獲獎情況也是衡量一個職業學校教學質量好壞的標準之一,故而支教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技能大賽,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同時協助支教學校教師指導學生技能訓練,調研發現很多學生對技能大賽的是比較感興趣的,只要教師加以引導,學生從中也可以得到鍛煉。
三、 少數民族地區教師支教工作探索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真正實現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幫扶支教對于實現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但并非只是形式主義,而要切實落實到支教工作的真正意義,現階段支教工作的開展存在諸多問題,教育資源優化不合理。
(一)對支教地區教師、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
支教地區大多教育比較落后,經濟欠發達,支教工作仿佛給當地和支教學校打開了一扇認識外界的窗戶;很多貧困山區學校的老師出去學習培訓的機會少,大多還停留在傳統教學上,運用現代信息化教學很少,實訓設備落后,關起門來搞教育,導致與現代教育差距越來越大。少數民族地區中職學校生源大多是在本地,家長對職業教育不了解、不重視,覺得讀職教沒有用,家長不重視,學生不感興趣,學校教學質量不高是導致當地職校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支教教師大多是年輕教師或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很多支教教師是自教育相對較好地區;帶給當地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了支教學校的教師的自信心,對支教學校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支教教師參與教學工作,會無形中將自己的人格魅力、價值觀帶給學生,激發學生積極進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每個學校在選派支教教師的應該按照選拔條件,選拔有能力、有責任心、有愛心、專業技能和思想素質過硬、有奉獻精神的優秀教師,打破論資排輩的條條框框,重點看“優不優”而非“有沒有”,否則只會浪費國家資源。
(二)關注支教地區學校和學生的后續發展
目前很多地方的支教工作只是趨于一種表面的形式和一項工作來完成,支教時間完成支教教師回到原單位,支教學校的一切又回到原來的狀態,這樣根本無法達到支教的真正意義,所以政府和派出單位應鼓勵支教教師完成支教任務后很長一段時間時刻關注支教學校和學生的后續發展,地方政府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后續支持和幫扶支教學校和學生的后續發展,通過幾年的支教真正讓支教學校教育質量提升到一個新臺階。
(三)出臺相關政策文件促進和服務支教工作,讓支教工作成為一項常態化的工作任務
支教工作也是脫貧攻堅戰的一部分,相關部門應切實根據中央的政策文件精神,出臺切合當地實際的統一的地方文件,讓此項工作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使其規范化,而且把它作為一項常態化的工作來做,落實不到位的嚴肅認真問責。同時鼓勵優秀的經驗豐富的教師參與到支教工作中,提高支教教師支教待遇,對于出色工作的支教教師給予一定的鼓勵。只有這樣才會涌現更多陳立群校長這樣的支教教師。
參考文獻:
[1]楊茂林.對支教工作的冷熱思考[J].新課程,2019(1):136.
[2]傅強.淺談支教工作的幾點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27.
作者簡介:
黃孟遠,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物聯網技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