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文化振興,有利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推鄉村振興。在鄉村文化振興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發揮鄉賢、大學生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作用、以新媒體增強鄉村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通過鄉村文化振興,實現群眾文化創新。
關鍵詞:鄉村文化;群眾文化;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的現代化”。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文化作為鄉村振興的“魂”,是鄉村振興的“軟實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時期,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通過鄉村文化振興,轉變鄉村民眾的思想、思維方式,促其生活和行為方式的轉變,對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基于此,筆者立足自身的群眾文化工作實踐經驗,立足鄉村文化振興的視角,探索群眾文化的創新路徑。
一、 鄉村文化振興的意義
(一)有利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鄉村文化是在千年農業社會發展中孕育出來的,它代表著鄉村社會的特征和農民群眾的價值取向、價值觀念以及理想追求,同時還包括農民群眾的精神風貌、社交方式等。鄉村振興實現與否,不能簡單地以錢袋子鼓不鼓、路平不平、房子修的整不整齊等條件來進行評判。鄉村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傳統價值觀,是鄉村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體現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根源。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對形成優秀的傳統文化形態有重要意義。在鄉村文明的基礎上,吸取外來優秀文化成果,以保護傳承為主,創新發展為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錘煉鄉村傳統文化發展。鄉村文化建設借助時代和歷史背景弘揚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障新時代文明鄉風建設的長足進步,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藍圖。
(二)有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鄉村大規模開展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抵制農村不良風氣的蔓延。在全國的縣級區域內,大規模開展的移風易俗活動,已經初顯成效。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類宣講團使得廣大村民在耳濡目染中,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認同。下大力度普及的道德講堂,倡導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教育和引導了群眾勤儉節約、文明簡樸的行為,使得婚喪禮俗的大操大辦現象大大減少,書寫了鄉村文明的新風尚,達到了弘揚先進文化的目的,進一步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筑牢根基的良好局面。
(三)有利于助推鄉村振興
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到城鄉發展一體化,再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國農民生產生活、農村風貌等都得到了巨大改善。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三農”最突出短板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教育、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等8個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是加快補上“三農”發展短板、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動力。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農耕文明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起源,以鄉村為載體的農耕文明所孕育出的文化品格是十分優秀的。傳承、發展和提升鄉村文明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又一項主要工作,鄉村文化發展為其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二、 新時代強化鄉村文化振興,推動群眾文化創新的對策
(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組織體系的基礎,是黨的細胞,是黨的整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黨在鄉村文化建設中“把舵人”“總管家”的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要積極組織群眾發展鄉村產業,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帶領群眾實現共同富裕;動員群眾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增強主人翁意識,維護鄉村地區和諧穩定;教育引導村民革除陳規陋習,弘揚公序良俗,培育文明鄉風;密切聯系群眾,提高服務群眾能力,把群眾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筑牢黨在鄉村的執政基礎。
(二)發揮鄉賢、大學生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作用
首先,發揮鄉賢的作用。鄉賢來源廣泛,并且在鄉村地區具有良好的口碑,是中華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農村的倡導者、踐行者和守護者。他們既是鄉民熟知的同鄉,又是視野開闊、精明能干的精英。他們能夠在鄉村治理和建設中發揮積極示范作用,引領廣大村民共同實現鄉村振興。鄉賢熱愛自己的家鄉,且樂于奉獻,能夠為家鄉發展貢獻人力、物力、財力,出資為鄉村修橋補路、幫助父老鄉親籌辦婚喪嫁娶、接濟生活困難的村民等。加強鄉村文化建設,鄉賢的力量不容忽略。
其次,鼓勵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政府要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吸引高校畢業生回鄉擇業創業。大學生知識體系較為完備,有較高的文化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能夠為鄉村文化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在吸引大學生回到鄉村的同時,還要考慮如何把他們留下來,怎么把他們培養好。通過放寬門檻,加大引進力度,讓更多的高校畢業生走進來;通過完善薪資待遇、福利政策,制定成長發展規劃等方式使優秀大學生留下來。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基層組織建設,引領基層文化建設,為鄉村文化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三)以新媒體增強鄉村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鄉村文化提供了更加立體的傳播渠道。近年來,尤其是新媒體。逐步步入農村的各個方面,農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互聯網成為農民獲得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與此同時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最深刻,最廣泛的文化孕育在農村。新媒體作為一個互動性平臺使鄉村文化也能夠在大眾視野中出現發展。但鄉村文化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崇尚金錢盲目攀比等現象。此外,鄉村文化中的主體是農民,農民普遍文化素質不高,在文化建設中有著天然的局限性。因此,我們必須運用新媒體,在鄉村文化建設中傳播主流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王寧.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及發展進路:基于浙江農村文化禮堂的實踐探索[J].湖北社會科學,2018(9).
作者簡介:
祁志國,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三合鎮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