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浩蕩的新課改聲勢的影響下,文章對農村美術師資條件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并在小學低段教學中,尋找到了一種比較簡便,而又行之有效的畫種——“油畫棒”畫。結合教學實際,就低段美術課如何用油畫棒畫的色彩激發孩子創意,從“‘觸摸色彩,激發創意;‘探索色彩,培養創意;‘品位色彩,創意迭生”這幾點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關鍵詞:油畫棒;色彩;創意
新課改在我國轟轟烈烈地進行著,像一縷清新的空氣,給我們農村教育帶來了青春活力。不可否認:教師的觀念變了、科研氣氛濃了,課堂教學改變了,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興趣高了。我們的美術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是,作為農村美術教師的我們也應該看到,美術教育還是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一是學校自身的原因。占重要地位的始終是“主科”,在面對現實中的合格率和優秀率時,我們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應試教育。在農村,美術課堂更是成了被遺棄的一片荒土,無種無收。二是教師的自身原因。大多農村學校的美術教師年齡大,自身的美術基本知識技能欠佳,難以給學生起到講解示范的作用,又由于美術課得準備較多的教學資料,有些教師為圖省事,只教學生自由畫或照著書本畫畫,一畫畫到鈴響,這樣的美術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油畫棒是一種有著極好的柔軟性和極強的黏性的繪畫材料。用它畫出的畫有光澤,顏色也較厚重,可以直接調色,相鄰的顏色還可以有漸變,有一種油畫的效果。它不像水粉那樣需要筆、水、調色盤等這么多的工具,也不需要像國畫那樣需要具備一定的技巧。一般鄉鎮商店都能買到油畫棒,比較方便。油畫棒的價格從幾元到二十幾元不等,價格不高,農村家庭都能承受。如何在教學中通過油畫棒畫那鮮艷的色彩來激發學生的創意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體會。
一、 “觸摸”色彩,激發創意
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學生學好美術主要靠他們發自內心的學習要求和興趣,這是學習者樂學的原動力。現在每個學校都有電腦,從網絡上搜尋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相信簡單地尋找一些相關的圖片來輔助教學,老師們都能做到。
例如,在教學第6課《我心中的太陽》時,開始邊唱著《種太陽》邊舞蹈,我問: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的說:“我看到了一個紅紅的太陽照耀大地。”有的說:“太陽讓整個世界變得溫暖又明亮。”還有的說:“太陽是圓圓的、紅紅的。”我接著說:“這堂課我們來畫一畫太陽。”我話剛出,發現有幾位小朋友就撅起嘴叫了起來:“我幼兒班的時候就會畫了!”我請他來說說,“你是怎么畫太陽的。”“畫個大圓圈,涂上紅色,再畫出陽光。”“可是,太陽僅此而已嗎?”由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接著,大屏幕上連續出現畫家和兒童們表現太陽的作品。畫面的美麗,學生中不斷地爆發出“哇”的驚嘆聲。我請他們找出形狀最特別、色彩最美麗、自己最喜歡的畫。有的學生說:“第5幅畫的太陽像個受驚了的小孩,很可愛。”有的學生說:“我喜歡第1幅,因為畫中的太陽扎著漂亮的蝴蝶結,在天空中與小鳥跳舞。”還有的學生說:“第3幅的太陽里有許多的圖案,真美麗。”我不時稱贊他們精彩的回答:“請你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太陽吧!”孩子們圍在一起討論:“太陽像個男孩,很貪玩。”“太陽是個老公公,長滿白胡子。”“太陽是一個姐姐,有長長的辮子,穿著花衣裳,可漂亮了!”……
接著,我讓孩子們從外形、光芒和顏色上畫出屬于自己的太陽。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就有東西可畫,有東西可想。果然,孩子們都畫出了許多奇特的作品來。
二、 “探索”色彩,培養創意
美國兒童美術教育家蓋納說過:兒童美術作品的特性就是滿足兒童交流和宣泄感情的需要。孩子們總是喜歡色彩,當五顏六色的油畫棒通過他們的小手自由揮灑在紙上時,他們常常手舞足蹈,那些與眾不同的色彩、線條和形象,那么富有個性,令我們贊嘆不已。
如,在教學第12課《大魚和小魚》的活動中,上課伊始,孩子們拿著事先準備的釣魚竿來到“魚塘”邊。(用課桌圍成的魚塘,我事先布置一些水草和大魚、小魚。)孩子們興致勃勃地釣起了魚。由于魚塘里的魚不多,一下兒工夫就把魚塘里的魚釣完了。還沒釣著的孩子就開始抱怨了:“我還想釣呢!這么少!”我問:“你們還想釣嗎?”“想!”孩子們興奮地大叫。“魚塘里沒有魚了,怎么辦呀?”我問。生1:“把魚放回去再釣,可好像還是少。”生2:“我們自己來做吧!”我很高興:“我們就按這位小朋友說的來做!”我叫那些手里拿著魚的小朋友:“請你給大家介紹一下你釣到的魚是怎樣的?”“你的魚又有什么樣的特點?”“你想釣到什么樣的魚呢?”課堂教學就在這樣和諧生動的氛圍中進行著,孩子們不時地歡笑著,一步步走進魚的世界。生1:“我釣的魚最大,最漂亮!瞧,它的身上有許多的線條和顏色!”生2:“我釣的魚也漂亮,是個七彩的小魚!”我問“你見過比這些魚還美的嗎?”“你想要畫什么樣的魚呢?”我這一問,把孩子們強烈的表現欲激發了出來,都爭心恐后地說著自己想象中的魚。叫了幾位小朋友回答后,我讓學生在音樂中欣賞大量海洋魚的美麗圖片,學生的驚嘆一聲高過一聲。
我取出準備好的深藍卡紙(畫中已有海底的珊瑚、水草等):“誰能幫老師畫上魚,把大海裝扮得漂亮些呀!”學生們興致勃勃地喊著:“我來,我來!”我指名5位學生上來畫。結果發現,上來的孩子們都只用了一種色彩來表現魚,也沒有用線條來裝點魚。我問其余學生:“這些魚與我們剛才欣賞的圖片有什么不一樣嗎?”“圖片上的更漂亮!”“我更喜歡圖片上的那些魚。”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我順勢說:“那我們應該怎么樣畫得和圖上一樣漂亮呢?”生1:“我要用很多的顏色來畫。”生2:“魚有很多的形狀,我們可以畫些奇特的魚。”生3:“我要畫一個穿著花裙子的魚!”生4:“我要畫個大的魚,還有很多很多的小魚跟它做朋友!”……
這些奇思妙想幫孩子們打開了思路,我見狀馬上說:“我們就來畫一畫這些美麗的魚吧!”“好——”拖著長聲,全班孩子響亮地回答。
每個孩子都興奮地開始畫畫,連平時害羞的幾個孩子,此時也完全感受到了創作的激情。在課的結尾,孩子們用他們畫好的魚重新來裝扮大海。一幅生動有趣,色彩豐富的“海底世界”展現在我的眼前。
三、 “品位”色彩,創意迭生
在美術學習活動中,學生是一個充滿個性、活潑、靈動的獨特個體,并且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經驗、生命體驗、情感世界。肯定學生的繪畫作品,能使他們充滿自信;通過對比,能讓學生發現不足獲得進步。而教師在評價中合理的引導和鼓勵,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這無疑都要比教師單純的講評更見成效。
如,第6課《我心中的太陽》教學活動時,在學生繪畫過程中,我發現一位平時活潑的女孩,此時卻只在大大的紙上畫了一個小小的太陽。當我把畫拿上來展示時,沒想到,全班的孩子都笑了起來。這著實出乎我的意料,再看女孩已經紅著臉把頭低了下去。“老師要考考你們——”聽我這么一說,孩子們都靜下來看著我,女孩也抬起了頭。我接著說:“你們瞧,這是一幅沒有畫好的畫,你們猜猜這幅畫還要畫什么?”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有的說:“這個太陽畫的太小了。”有的說:“畫些白云吧。”還有的說:“要把太陽畫大些,再打扮一下。”“我們聽聽主人的意見,看看她是不是跟你想的一樣?”我說。“我還要再畫一個太陽媽媽,她帶著小太陽玩呢?”聽了女孩的話,大家都“啊——”地叫了出來。“多么好的創意呀!”我情不自禁地拍起手來為她鼓掌,其他同學也都跟著拍了起來。我看見她自豪地笑著坐下了。“老師,老師,我也有!”幾雙小手自信地把手舉得高高的。我叫了幾位學生回答:“我要畫太陽和白云跳舞。”“我要畫太陽和我手拉手玩。”“我畫的太陽和小鳥一起唱歌。”……
這個意外就在學生那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了意外的效果,更豐富了孩子們的想象空間,讓孩子們在評價別人的同時也能懂得自己的不足。其實無論你多少循循善誘的教,也比不上擺在眼前的作業所發的議論更能引人注意。
美有很多種,孩子涂色怎么涂都可以,也許學生的畫有時畫得不像樣子,可我相信色塊的魅力足以使他們有把握、有信心地投入繪畫世界中去,激發對自然、生活、藝術的熱愛,這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是在教學形式無法代替的,是獨一無二的。在我的眼里,孩子們的畫都是一張張會說話的臉,那樣生動,充滿著生命力,它們向我娓娓地訴說著每一個孩子的心聲!
參考文獻:
[1]董威.淺談小學油畫棒教學的優化策略[J].教育觀察,2019,8(2):121.
[2]張菲菲.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油畫棒繪畫[J].教育觀察,2019,8(4):128.
[3]徐貝.淺談小學美術低年級繪畫課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5(9).
作者簡介:
申屠燕,浙江省金華市,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新渥街道新渥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