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路
摘 ?要:在新的教育時期提高幼教事業的質量,應該將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積極落實素質教育立德樹人的理念,在幼兒園中重視德育環境的創設,推動幼兒們道德情感教育的發展和道德品質的提升,真正的為幼兒的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就如何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有效開展德育教育展開討論。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教學;有效開展;德育教育
在幼兒教育迅猛發展的今天,各個幼兒園更加關注幼兒個人品德的培養和性格的引導,幼兒園的孩子們正處于啟蒙教育時期,實施有效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并且養成適應未來社會的各種能力,如競爭能力、合作能力、生存能力等等,這不僅僅是幼兒們發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幼兒教學質量的需求。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從日常的教育教學出發,重視孩子們的德育教育。
一、開展德育實踐,豐富幼兒經驗
1.將德育貫穿在幼兒教育活動的每一個環節
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促進幼兒們學習到尊老愛幼、關心他人、互幫互助、寬容諒解等等道德品質,就應該將德育教育貫穿在幼兒教育的每一環節,讓他們通過教育實踐,老師反復教,幼兒反復練習,養成更好的道德品質和品德習慣。例如:在每天上學時,讓孩子們自己背著自己的小書包,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認識到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讓他們給送自己上學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鞠躬送別,培養孩子們基本的禮儀規范和懂得感恩的情感;教給幼兒學習簡單的禮貌用語,例如,早上好、老師好、謝謝、注意安全、再見等等。在排隊打水時,讓他們明白要遵守社會規則,并且懂得謙讓,愛護集體;在校園的集體活動中,讓孩子們和平相處,懂得互幫互助;在水房里要求孩子們不打鬧,不玩水,洗完手后及時關閉水龍頭,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
2.有針對性地創設活動區域和組織活動
為了真正的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老師應該有效的創設各種活動區域和組織活動。例如在生活區域,為了鍛煉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展開穿衣褲、系鞋帶、系紐扣的活動,并且組織“看誰穿的快”的競賽游戲,既能夠讓他們感受到活動的樂趣,又能夠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在益智區,科學區等等的,的教育過程中,讓孩子們一同收拾玩具,并將用具歸類擺書桌,打掃屋子,鍛煉他們為集體服務的能力,增強集體責任感和義務感例如在數學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運用自己學習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并且增強他們對于科學的探究精神,樹立積極向上的情緒,情感;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重視國學經典的朗讀,讓孩子們在國學經典學習中,傳承我國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并能夠以我國傳統優秀文化凈化孩子們的心靈,約束孩子們的個人行為,使得他們品德高尚,人格健全。
3.立足節日活動,實施愛的教育
為了提高幼兒園德育的實效性,老師應該立足于我國的各種節日,萌發幼兒愛的情感。例如在三八婦女節,讓孩子們為自己的母親畫一幅畫或是寫一句貼心的話、送一件節日禮物,在獻愛心中增強幼兒們的感恩之心,又能夠加深親子之間的感情。
4.結合重大節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在進行德育教育中,應該將愛國主義教育放在首位。因此,老師應該立足于我國的重大節日,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并且展開一系列的德育活動,豐富幼兒們的品德經驗,增強更多的情感體驗。例如:國慶節的時候,在班級的墻面上進行有關愛國的環境創設,展示英雄人物的圖片并且開展向英雄學習的活動,引導幼兒們在家長的輔助下收集有關國家、家鄉的圖片,并且在教室里布置熱愛偉大祖國的黑板板面,潛移默化的增強幼兒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
二、加強家園配合,增強德育效果
在當代,為了真正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的質量,應該注重幼兒園和幼兒家長的配合,為了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應該實現幼兒園與家庭的同步德育,以此增強德育教育的效果。例如:多多開展一些親子活動,在親子活動中讓孩子們和他們的家長密切溝通,強化親子關系,又能夠讓孩子們樹立強烈的家庭責任感,提高自我意識和能力。另外,老師要在家園合作中發揮家長們的教育資源優勢,讓家長們集思廣益,從而優化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德育途徑,增強德育成效。最后,通過家園合作,也能夠讓幼兒家長們認識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在家為孩子們營造更好的德育環境,真正的實現家園配合下德育教育一體化,促進幼兒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品德行為。
三、結束語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實施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德育教育必須從幼兒抓起,常抓不懈,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將品德教育放在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首位,不斷的探索多種德育渠道,重視家園合作,給幼兒的發展提供適宜的德育環境和氛圍。
參考文獻
[1]劉情情.基于立德樹人的幼兒德育教育開展[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3):252.
[2]瞿繼香.幼兒園開展德育教育的途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3):166.
[3]達暉盈.幼兒園如何開展德育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3):167.
[4]曾秀珍.幼兒園德育教育的途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