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敏妹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的力量。小學班主任作為教師中的一支特殊群體,他們不僅是教育者、管理者和引導者,同時也是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啟蒙者,所以他們肩上的擔子更重,責任更大。新形勢背景下,各界對小學班主任工作的重視也越來越高,如今的教育方式不像傳統教育那樣單一,呈多元化形式發展,小學生的特點也更為個性化,這些因素對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帶來更多的挑戰。在研究和總結班主任在班級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分析并探討應對策略,幫助其他學者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希望能帶來一些參考意義。
關鍵詞:小學生;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班級
隨著時代的轉變,大部分小學學校中,班里學生很多,現代社會中的小學生的思想、行為及價值觀與過去有了較大的差別,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要把這些性格迥異的學生管理起來,組建一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大“家庭”實屬不易。新時期背景下,小學生班主任管理工作不能墨守成規,用以前的陳舊的教育觀念來面對新時代中的小學生,須及時轉變班主任工作觀念,正確的進行角色定位,采取有效的措施應對這些問題,才能更有效地完成班級管理任務與目標,順應新時期教育改革要求。
一、小學班主任工作理念轉變的問題及對策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一個本來被稱為“亂”“差”的班集體,在一位優秀班主任的帶領下,一樣也可以變得很好。而那些原本很優秀的班集體,一旦被一位班級管理工作質量低下的班主任來管理,那這個優秀的班級很有可能變得墮落、不求上進且毫無秩序。總的說來,小學班主任工作情況良好,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現實中,如學生出現問題,家長首先會找到班主任,會給班主任帶來很大的工作壓力和輿論壓力,所以導致許多教師拒絕擔任班主任。實際中,許多班主任工作理念轉變不夠,認為自身不同于一般的任課老師,不僅要負責學生們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感到工作感覺壓力很大,在自我發展的意識方面比較薄弱,在管理理念上缺乏正確的認知,在管理過程中常以班主任自身為主導,實施專制管理形式占多數,難以提升班主任工作質量。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意識到,學生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們會有心理活動,越是性格孤僻或者越是個性張揚的學生往往心理更加的脆弱,他們在班集體中特立獨行,與同學關系淡化,對此,班主任的職責不僅僅是關注教學任務的完成,還包括關注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對學生日常行為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培養和引導,采取合適的方法幫助他們調整自己的心態,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集體觀,幫助他們融入集體。因此,要想達到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必須提倡新的工作理念,圍繞“以人為本”的核心原則,尋找符合新時代學生發展需求的管理內容與方式。日常中,作為學生在學校最主要的引導者,班主任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在工作中應從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樹立起良好行為和說話方式的示范,營造一個榜樣示范的環境,從而保證班集體的健康發展。
二、小學班主任工作專業水平的問題及對策
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生的思維水平能力發展的不成熟,不能夠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夠做的,有時候會經常犯錯誤。實際中,許多班主任缺乏專業化的管理知識,仍然依照傳統的教育方式,不注重良好的班級氛圍及環境的營造,未能與學生多交流,缺乏了具有處理問題的技巧性,往往簡單粗暴或是毫無章法可循,缺乏對小學生主體身心發展特征的足夠了解,忽視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沒有做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樣的工作水平已不足以滿足當前教學發展的要求。
針對這一方面問題,我們需要意識到,小學是學生的學習“起點”階段,也是學生養成習慣的起點,在周圍環境的作用下,學生將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實踐證明,班主任在工作中持續嘗試開展情感教育實踐,有助于更好地發揮其教育價值,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作為班主任,一方面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心理教育,努力地將德育教育落實到實踐之中。日常工作中,可以多為學生們設計集體活動,比如競賽、出板報、大掃除、趣味體育等,借助這些實踐活動發展小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同時,可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他們變得更加開朗并愿意交流,可以讓他們體會集體帶來的樂趣,增進他們對集體的感情。另一方面采取師生對話等方式,在平等對話中表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日常工作中,師生之間就共同的話題進行知識與思想的交流,以心交心,以情激情,實現靈魂深處的直接碰撞,達成了共鳴,幫助主體樹立正確合理的三觀,通過文體活動等培養小學生們的責任心,拉近學生彼此間的距離,從而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形成良好集體氛圍,通過運用集體力量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
三、小學班主任工作效率的問題及對策
在工作實踐中,許多班主任對班級管理工作缺乏思考,更多地是對學生講解一些理論,或是對不聽話的學生進行勸解,只是灌輸給孩子們而不去方法創新,每每學生再遇到類似問題時,依然不知道該怎么去做,學生難以養成正確的行為規范。這種模式使得管理工作內容未能深入,工作效率難以提升。此外,日常管理中,往往忽視與外界的密切配合,缺乏與家長之間的溝通等,未能使家長在學生受教育過程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無法形成教育合力,也是班主任工作效率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
針對這一方面問題,我們需要意識到,班主任應發揮家校聯合教育作用,提升工作效率。傳統的教育模式幾乎將學校與老師完全隔離,班級工作雖主要是學校和班主任的主要職責,而現如今,學校組織的活動有必要時常讓家長參與,這也是新課改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學校和家長的共同聯手,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作為班主任,想要切實提升班主任工作的質量,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必須多與家長溝通,多詢問他們的意見,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育工作中,與家長建立信任和相互幫助。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加快對教育工作的革新,傳統模式化的小學生管理方式已無法適用于當前教育的要求,小學生班主任工作將會的更加嚴格和規范,班主任需要創新性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在對學生的培養和引導中,作為班主任,應積極發揮自身的工作職能,促進在學生的學習、德育等方面教育的積極作用,需要努力轉變工作理念,應當和家長相互協作,共同探究更有效的管理方式,發揮出自身應有的更高價值。
參考文獻
[1]趙文漢.對班主任工作若干問題的思考[J].班主任之友(12):10-12.
[2]岳軍祥.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新理念[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11):106-108.
[3]尚穎.優化家校溝通 形成教育合力[J].黑龍江教育(小學),2015(11):7-11.